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12:35
【摘要】: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目前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等层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区域层面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区域拥有较大的地理面积、较多的人口数量、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涉及的资源种类也比较全面,而且区域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本文以区域循环经济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区域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分别从产业和资源角度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后研究区域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指在单个行政区或若干行政区组团所构成的区域中,以区域内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理论为依据,以经济发达、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为发展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持续、因地制宜等原则,全面提升区域内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区域内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以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为保障的一种科学发展方式。 区域循环经济调整的对象主要是产业和资源,为了考察产业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对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中的煤炭、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旅游、餐饮、流通等具体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别进行概括;最后将共性梳理并提升为产业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产业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原始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以主要资源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纵向延伸产业链、以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横向拓展产业链、以及将废弃物重新转化为资源的逆向回归产业链,通过相关多元化的途径来构建具有显著循环特征的复杂产业网络,使资源在多次循环中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使末端的废物处置实现最小化的一种发展模式。 与产业角度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呼应的是资源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者虽然存在联系,但是角度不同,各产业属于静态的处理单元,而资源则是流动的被处理者;而且产业和资源并不完全对应,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会和产业发生联系,所以从资源角度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同样重要。本文选择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固体废物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水资源的开发、保护、节约和再生,能源中常规能源的优化、新能源开发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节约和恢复,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源头分类以及回收利用等问题。然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资源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资源角度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原有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以资源的源头增加为起点,以资源的减量化开采和集约利用为途径,以废弃资源的回收再生为核心,全面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减量率和循环率,同时大力减轻环境污染的一种发展模式。 最后,为了评估区域当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和同级区域的相对比较的情况,本文研究了区域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为基础,重新建立了能够同时反映资源产出率、减量率和循环率的指标体系。然后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参考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排序比较法”即在对一组指标或准则构造判断矩阵时,先按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再从一端开始两两比较,这样得到的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标准化方法上,本文将极差标准化法改造为“极值中值标准化法”,通过引入中值来确保标准化结果的分散性,本文设定本级区域某指标的中值就是上级区域该指标的数值;然后分析分值函数的形态,其中重点研究二次函数失效的判断方法,结果表明,当中值与两个极值的远近距离比大于(?)2+1时,需要用分段线性函数来替代二次函数,据此,本文给出了不同条件下指标值的标准化分值函数。最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综合指数和准则指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指数在本质上是各指标的相对比较结果加权后的产物,因此综合指数和准则指数也都是相对的,所以区域的相对排名比指数数值更有意义。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我国2009年省级区域的循环经济相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北京等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相对较高,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要好。对山东省下属地级市2009年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威海、青岛等市的循环经济水平在省内相对较高,综合指数的分布大体呈现自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各个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图文】:

产品图,数据图,产业链,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1.1%、18.9%、80.0%。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相比,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比重偏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小,如图1.1所示。…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国世界平均美国图1.1中外三次产业比重的比较 Fig.1.1ThecomParisonofthrieeindustria]ratioinChin几 worldaverage, andUSA其次是各产业内部也存在不足,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链偏短,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产品少。以我国的出口商品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值的比重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已经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但是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值仅占我国出口总值的30%左右,所占比例仍然偏小。二是存在落后产能。有的是产品本身落后缺乏市场

框架图,区域图,循环经济,框架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2.2区域循环经济(l)基本定义参考现有的区域循环经济定义(参见2.3.2),本文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指在单个行政区或若干行政区组团所构成的区域中,以区域内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理论为依据,以经济发达、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为发展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持续、因地制宜等原则,全面提升区域内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区域内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以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为保障的一种科学发展方式。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框架如图1.3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321;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5期

2 周纪昌;;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3 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4 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5期

5 石培基;罗哲;;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构想——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何芳,吴正训;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7 颜建军;游达明;;我国区域循环经济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8 韩传峰;廖少纲;刘惠敏;;基于循环经济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2期

9 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文娱;钟书华;;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战社;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小城市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庆广;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易军;基于能值分析的高新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姚卫星;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刘焱;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吉小燕;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丽萍;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4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4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