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图文】:
射到大气中;(3)少量 CH4是由于浓度梯度的形成而沿土壤-水和水-气界面散排出(参见图 1-1)。上官行健等(1993b)对中国湖南双季稻田的观测研出,对于早稻生长季来说,土壤产生而又未被氧化的 CH4有 73%通过植物放,24%通过气泡排放,只有 3%通过水层液相扩散排放;而对于晚稻,三
位于四川东北方向的盐亭县,该县介于 105o12'17''E~105o43'20''E 和 1'' N~31o29'40'' N 之间,属四川省绵阳市管辖,东接南部、西充,,南连射三台,北抵梓潼县。全县幅员面积 1645.45 km2,辖 36 个乡镇(图 2-1) 58.4 万,人口密度为 355 人·km-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来银;;农田残膜污染状况及合理化应用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2期
2 张璇;郝芳华;王晓;王云慧;欧阳威;;河套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磷素的流失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示范点洱海流域水质保护与生态补偿实践[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4期
4 张维银;熊飞;罗孝如;;对浙江松阳526交通事故致液氮泄漏事件的思考[J];生命与灾害;2011年06期
5 张明磊;万红友;李桂荣;万云蕾;;郑州郊区菜地氮磷在酸雨影响下流失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钱国宏;;想起那年“火线”入党[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1年07期
7 周容心;;擦肩而过的日本大地震[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2011年Z1期
8 雨涵;;如此,才成就“从农田追溯到餐桌”的品味文化——记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观后感[J];酿酒;2011年04期
9 ;山西永济等地暴发东亚飞蝗[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6期
10 徐曙光;;扎兰屯市植保专家与农民共歼万亩大豆田的苜蓿夜蛾[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伊洪国;;维系农田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途径[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文忠;谭勇;刘岚;王娟;邵志慧;李志红;;三峡库区农田氮流失的影响因素探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卢燕宇;;中国农田N_2O直接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廉志宏;;试论高效益农田建设[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5 谢为民;;提高农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王松林;;开展土地整理 建设标准农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曹长余;肖俊中;庞淑萍;;山东临淄农田化学除草药害产生的原因与治理[A];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杜宏来;;从陕西农业生态环境定点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农村基本农田科学保护的有效途径[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邢光熹;熊正琴;;中国农田N_2O排放的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10 周年兴;;农田与城市的自然融合[A];北京奥运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毅 向鑫;从农田到餐桌,“绿色”革命悄悄进行[N];张家界日报;2005年
2 陈浩;农田高效立体栽培模式[N];四川科技报;2005年
3 林红梅;修高速路不得占农田[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4 记者唐开文;今冬130万亩裸露农田不扬尘[N];北京日报;2002年
5 曲国富 唐传群 记者 金龙;起膜机将终结农田“白色污染”[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马志超;农田药害怎样补救[N];山西科技报;2004年
7 王勇;农田里的健康[N];山西科技报;2000年
8 记者 宋俭;我省摸清农田地“家底”[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9 ;农田里的健康[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10 记者 张锦芳;韩国新首都4个候选地均为山野或农田[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长胜;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杨秀春;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毛萌;阿特拉津在室内滴灌施药条件和农田尺度下运移的数值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刚;支持精细农业实践的农田空间分布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6 宋孝玉;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邝继双;基于GIS组件的农田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董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沙害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张国盛;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延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配施的氨挥发规律及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2 林长存;松嫩平原西部农田与林地生产力耦合作用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顺安;基于GSM网络的农田参数远程采集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崔东海;森林、农田背景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孙小花;黄土高原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云乐;农田条件下麦秸的生物分解过程及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许俊香;中国“农田—畜牧—营养—环境”体系磷素循环与平衡[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瑜琴;西安地区丰水年之后人工林地土壤水分恢复与消耗[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雯;西安地区人工林地与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艳萍;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