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烟除尘及凝结水回收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08:11
【摘要】: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制造业迅猛发展,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得不到有效处置与利用,致使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作为污染排放大户,钢铁企业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打造绿色、节能、环保的钢铁行业刻不容缓。钢铁企业高炉冲渣过程中经烟囱排放的烟气不仅排烟温度高,而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和较多的可悬浮颗粒物,既加剧了“雾霾”形成的同时又造成了大量的工业余热及水资源的浪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缺乏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烟余热、水蒸气凝结回收及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烟中可悬浮颗粒物捕集的研究等问题,以河北省邯郸市某钢铁企业的1#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放的烟气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现场数据采样、实验研究等方法,对烟气净化及水蒸气凝结回收进行分析探讨,明确烟气深度净化及凝结水回收的具体实验方法。针对烟气中可悬浮颗粒物,研究颗粒床除尘器消除粉尘颗粒物的过程,确定影响除尘器除尘效率和压力降的关键因素,探索提高除尘器性能的运行工况;针对烟气中饱和水蒸气,研究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凝结水的过程,明确影响换热器凝结效率的关键因素,探索提高换热器回收凝结水的运行工况,为钢铁企业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烟的净化和资源回收提供思路,从而为降低钢铁企业烟尘污染程度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进而达到实现“京津冀地区PM2.5下降25%”的目标作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颗粒层除尘器,过滤层厚度为80mm、滤料粒径为3mm、过滤时间在25-40min之间时,烟气流速小于0.9m/s、粉尘质量浓度为3g/m3时,除尘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此时压力降大致为700pa;对于折流板换热器,冷却水流量在45-70m3/h时,饱和水蒸气含湿量在200-1300g/Kg之间、流量小于22m3/h时,综合凝结效率可保持在80%以上。该研究结果将为邯郸市某钢铁企业1#高炉冲渣乏汽烟囱的烟气消白项目提供改造依据。
【图文】:

余热资源,主要行业,烟气余热回收


出口白烟中携带的粉尘颗粒物,从而减少雾霾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的湿烟气成分虽复杂多样,但烟气中的粉尘颗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在研究处理,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成分含量的改变收技术现状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而进行的研究甚多。传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限制,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中还有近一多半的余热未被回收利用(见图 1余热回收率低这一特点,目前研究者主要针对减系统优化[14-15]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

工艺图,水渣,工艺图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机械破碎方式:高炉熔渣经渣沟落至高速旋转的粒化轮上,经机械破碎、粒化后由高压水再次水淬并冷却,后经渣水分离并运送至渣场。该方式的代表方法有:图拉(TYNA)法。2.3 某厂高炉应用 INBA 法炉渣处理技术现状邯郸市某钢铁企业厂区内现有两座 3200m3高炉,冲渣方式均采用冷水 INBA法,在冲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和可悬浮颗粒,生成滚滚白烟,,影响厂区景观,造成环境污染,且严重腐蚀周边设备。因巴法最早由比利时西德玛(ISDMAR)公司与卢森堡保尔-乌斯(PAUL-WURTH)公司共同研发,并在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现国内钢铁企业新建或改造冲渣项目大部分均采用因巴法,由此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炉冲渣方法。因巴法渣处理系统是本课题的引出平台,其工艺流程如图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57;TF5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升;张古兴;伊凤永;;论传统高炉炼铁流程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金属通报;2019年05期

2 孙悦升;;浅谈高炉炼铁节能降耗及资源合理利用技术[J];中国金属通报;2019年09期

3 吕遵勇;;浅析高炉炼铁设备的日常安全使用与维护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4期

4 李信德;;高炉炼铁设备的操作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7期

5 ;第七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在本钢召开[J];炼铁;2006年05期

6 周丽珠;《高炉炼铁》理论教学的探讨[J];海南矿冶;1999年S1期

7 王泽■;;新建1260m~3高炉炉体设计的改进[J];炼铁;1987年05期

8 王惠斌;陆钟武;;高炉配料模型与节焦预测计算[J];金属学报;1987年01期

9 周光超;AK1300-Ⅲ型高炉风机的改造[J];流体工程;1988年10期

10 黄献春;苏联高炉炼铁现状和发展规划[J];炼铁;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楚雄;;高炉炼铁节能浅谈[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维兴;;高炉炼铁节能技术[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4年

3 张琦;李燕;姚彤辉;蔡九菊;沈峰满;;高炉炼铁系统节能减排模型化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况百梁;;2007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指标评述[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筱留;张建良;;高炉炼铁几个生产技术问题的探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09年

6 况百梁;;2007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指标评述[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李立芬;刘二浩;张晓冬;沈志宝;李永超;;高炉配加废钢生产实践[A];智能技术在炼铁上的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8 王维兴;;高炉炼铁精料技术的内容[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9 ;前言[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盟;刘文权;;高炉炼铁超低排放技术创新和应用[A];2018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福达;首钢三高炉展厅“首秀”书画展[N];北京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邵伟 通讯员 张雨;老高炉将变身博物馆[N];中国冶金报;2017年

3 张逸文;炼铁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是重点[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董立龙 李斌 白志宏;我省五市同日拆高炉[N];河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年农;让激情在高炉上燃烧[N];物资信息报;2005年

6 许家明 王可昊 徐峰;莱钢:系统思考提升核心竞争力[N];工人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覃守超 通讯员 文有东;高炉高产、稳产的“独门秘诀”[N];中国冶金报;2019年

8 王维兴;稳定是高炉炼铁生产的灵魂[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宏济;低二氧化碳排放高炉炼铁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10 任江涛;我国高炉炼铁运行情况及技术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小杰;氯在高炉内的反应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郭宪臻;低成本高炉炼铁科学化管理与操作[D];东北大学;2012年

3 李克江;焦炭在高炉内结构演变行为及多相反应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峥;高炉冲渣乏汽烟囱排烟除尘及凝结水回收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2 赵晨光;CaO-SiO_2-MgO-Al_2O_3-FeO系高炉中间渣流动性能与结构[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都;高炉炼铁过程碳效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徐明晗;高炉炼铁成份配料优化与系统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毕雪亮;高炉添加块矿对炼铁过程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6 张茂林;高炉细灰冷压成形块火法去锌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7 李志玲;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的高炉炉温预测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8 颜辉;大型现代化炼铁区的总图布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东韩;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高炉建模及仿真[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张伟;高炉炼铁过程的Exergy分析[D];东北大学 ;2009年



本文编号:2650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0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