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菲律宾蛤仔的近海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林瑞;黄清荣;孙振兴;李清;李爱丽;;菲律宾蛤仔多糖提取物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3期
2 孟范平;付海防;赵顺顺;肖静;高鹰;;镧(Ⅲ)离子对菲律宾蛤仔不同组织金属硫蛋白诱导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2期
3 马绍赛,周诗赉,陈聚法,辛福言,崔毅,陈碧鹃,于惠霆,孙坤言;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及生态环境效应调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4 马绍赛,陈聚法,陈碧鹃,辛福言,周诗赉,崔毅;菲律宾蛤仔死亡环境条件效应模拟试验[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5 蔡立哲,洪华生,洪丽玉;菲律宾蛤仔对锌、铅的积累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6 季晓;徐韧;刘玉;刘材材;刘志国;刘守海;马永存;;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J];海洋通报;2013年06期
7 魏玉西,郭道森,李丽,陈皓文;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活性影响因素[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8 刘仁沿,梁玉波,张喜昌,张国范;中国北方菲律宾哈仔同工酶电泳的初步分析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9 乔庆林;姜朝军;徐捷;蔡友琼;;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4种重金属安全限量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姜朝军;乔庆林;蔡友琼;徐捷;;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J];海洋渔业;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立哲;马丽;高阳;杨丽;;葸、菲、芘、(艹屈)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方笑;张福崇;赵海涛;王六顺;;赤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胡广伟;闫喜武;秦艳杰;聂鸿涛;;菲律宾蛤仔生长抑制因子蛋白3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苏文;薛钦昭;吴惠丰;曲莹;;铅和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菲律宾蛤仔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学雷;朱明远;C.Bacher;A.J.S.Hawkins;;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动力学模型[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晓宇;周毅;;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呼吸排泄作用的现场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王六顺;吴新民;赵海涛;张福崇;方笑;;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资源修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8 董波;;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刘慧;方建光;;菲律宾蛤仔苗种的健康生产[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10 张文斌;吕振波;张莹;陈建强;李凡;郑亮;丛旭日;;缺氧胁迫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理代谢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翟兵;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和高效养殖技术有新突破[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一)[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四)[N];福建科技报;2006年
4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五)[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二)[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三)[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燕京平;海水养殖贝虾建成安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N];中国渔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童;基于菲律宾蛤仔的近海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卢素敏;菲律宾蛤仔附着变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与基因克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昝肖肖;胶州湾湿地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物学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刘栋;菲律宾蛤仔在苯并[a]芘胁迫下毒性效应与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刘娜;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在苯并(a)芘胁迫下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梁玉波;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南建;南海流花原油和0~#柴油对3种水产经济种类的毒性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江婷婷;汞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效应:纳米氧化钛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杨鸣;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繁育补充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晓红;菲律宾蛤仔生态遗传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葛京盈;菲律宾蛤仔形态学与同工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孔祥珂;菲律宾蛤仔“绿肉病”病理变化及致病因素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随建强;菲律宾蛤仔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李荣;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9 甘平旭;维生素A和维生素D_3对菲律宾蛤仔生长和内脏团酶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王霞;菲律宾蛤仔离水后的存活期及存活期内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3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