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菲律宾蛤仔的近海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2:08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种,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多数具有“三致”效应,即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可通过生物累积及食物链传递给海洋生物,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目前己引起各国环境科学家的极大重视。201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Regulation (EC) No835/2011法规提出以苯并(a)芘(BaP)、苯并(a)蒽(BaA)、苯并(p)荧蒽(BbF)和(?)(Chr)4种多环芳烃总含量作为食品中PAHs限量的新评价标准。本论文选择我国沿海重要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Rudi 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和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PAHs胁迫下解毒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了PAHs对菲律宾蛤仔不同组织累积含量、解毒代谢酶和相关基因以及损伤效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了PAHs在菲律宾蛤仔体内蓄积规律和毒性效应,筛选基于菲律宾蛤仔的用于海洋PAHs污染评价的生物标志物;并且通过对胶州湾、莱州湾近海养殖水环境PAHs的含量分析以及基于菲律宾蛤仔的双壳贝类PAHs生物监测分析,验证了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也为评价PAHs对海洋生物毒性效应、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监测海洋环境PAHs污染提供理论基础。1菲律宾蛤仔在PAHs胁迫下解毒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本章首先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分析了BaP (1 μg/L)胁迫15天时菲律宾蛤仔消化盲囊组织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对照组和染毒组分别获得了10508312和11414297条clean reads,将clean reads上传至NCBI SRA文库(accession number: SRP034889);将clean reads与本实验室已完成拼接的菲律宾蛤仔转录组文库unigene进行拼接比对,比对率分别为53.27%和52.22%;通过DGE序列比对分析,共筛得差异表达基因145条,其中上调基因58条,下调基因87条;经GO功能聚类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机体生长发育、抗氧化代谢、细胞凋亡以及解毒代谢机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选取5条差异表达关键基因(热激蛋白2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antle gene 6、皮连蛋白3、假定蛋白)以及8条非差异表达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芳烃受体、热激蛋白90、热激蛋白70、环氧化物水解酶、二氢二醇脱氢酶、磺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验证了DGE结果可靠性。通过RACE和RT-PCR技术获得菲律宾蛤仔热激蛋白70(HSP70)、热激蛋白90(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中HSP70全长2336 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J569079), HSP90全长2839 bp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J569080);序列分析表明HSP70基因含有51 bp的5’端非编码区、335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1950 bp的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编码650个氨基酸;HSP90基因含有107 bp的5’端非编码区、554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2178 bp的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编码72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2种基因的蛋白序列与其它双壳贝类的HS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两者均与其它双壳贝类亲缘关系最近,与虾蟹等节肢动物次之,而与硬骨鱼类和高等脊椎动物亲缘关系较远;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HSP70与HSP90在菲律宾蛤仔消化盲囊、鳃、闭壳肌和外套膜中均有表达,两者均在消化盲囊和鳃中表达量较高;并且通过qRT-PCR技术初步研究了HSP70和HSP90在菲律宾蛤仔PAHs解毒代谢中的功能。2菲律宾蛤仔在PAHs胁迫下生物标志物筛选技术的研究本章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PAHs(混合比例BaP:BbF:Chr:BaA=1:1:1:1;染毒梯度:0、0.05、0.5、5 μg/L) 21d,分别于0、1、3、6、10、15、21d取样,之后停止染毒,进行PAHs消除实验,分别于22、24、27、31、36d取样,取样组织为鳃、消化盲囊、闭壳肌。测定了PAHs在4种组织中的累积含量,研究了PAHs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特征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不同组织中PAHs的累积含量在染毒实验时间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呈现时间-剂量效应,在同一染毒浓度下,相同组织中4种PAHs累积含量的顺序基本为ChrBaABaPBbF;不同组织中PAHs蓄积含量的顺序基本为消化盲囊鳃软体部闭壳肌。消除实验开始后,PAHs的累积含量显著下降,基本在31d趋于稳定,实验结束后中、高浓度PAHs处理组中PAHs累积含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为了研究PAHs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性效应,取染毒和消除实验中的鳃和消化盲囊组织,测定了以下几种解毒代谢酶及相关基因(i)Ⅰ相解毒代谢酶(AHH、DD、EH)和Ⅱ相解毒代谢酶(GST、UGT、SULT); (ⅱ)抗氧化防御酶相关指标(总抗氧化能力、SOD、GSH/GSSG); (ⅲ)生物大分子损伤(DNA链断裂、蛋白羰基化、脂质过氧化)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表达(PgP、AhR、HSP90、ARNT、EH、DD、GST、SULT、SO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组鳃和消化盲囊组织中所有指标均被不同程度诱导,都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消化盲囊组织比鳃变化明显。依据PAHs累积含量与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应的指标作为评价海洋PAHs污染的生物标志物。3基于菲律宾蛤仔的胶州湾、莱州湾PAHs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胶州湾(红岛、营海)、莱州湾(广利港、下营港)近海不同季度现场取样(3月、6月、9月、12月)结果表明,胶州湾营海站点的表层海水与沉积物中PAHs污染较严重,而莱州湾广利港的PAHs亏染情况要比下营港严重;各站点中6月和9月的PAHs污染情况较严重;菲律宾蛤仔消化盲囊中AH、GST和SOD酶活力、DNA碱解旋、HSP90、DD和GST的mRNA基因表达与PAHs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筛选胶州湾、莱州湾PAHs污染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林瑞;黄清荣;孙振兴;李清;李爱丽;;菲律宾蛤仔多糖提取物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3期

2 孟范平;付海防;赵顺顺;肖静;高鹰;;镧(Ⅲ)离子对菲律宾蛤仔不同组织金属硫蛋白诱导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2期

3 马绍赛,周诗赉,陈聚法,辛福言,崔毅,陈碧鹃,于惠霆,孙坤言;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及生态环境效应调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4 马绍赛,陈聚法,陈碧鹃,辛福言,周诗赉,崔毅;菲律宾蛤仔死亡环境条件效应模拟试验[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5 蔡立哲,洪华生,洪丽玉;菲律宾蛤仔对锌、铅的积累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6 季晓;徐韧;刘玉;刘材材;刘志国;刘守海;马永存;;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J];海洋通报;2013年06期

7 魏玉西,郭道森,李丽,陈皓文;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活性影响因素[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8 刘仁沿,梁玉波,张喜昌,张国范;中国北方菲律宾哈仔同工酶电泳的初步分析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9 乔庆林;姜朝军;徐捷;蔡友琼;;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4种重金属安全限量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姜朝军;乔庆林;蔡友琼;徐捷;;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J];海洋渔业;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立哲;马丽;高阳;杨丽;;葸、菲、芘、(艹屈)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方笑;张福崇;赵海涛;王六顺;;赤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胡广伟;闫喜武;秦艳杰;聂鸿涛;;菲律宾蛤仔生长抑制因子蛋白3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苏文;薛钦昭;吴惠丰;曲莹;;铅和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菲律宾蛤仔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学雷;朱明远;C.Bacher;A.J.S.Hawkins;;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动力学模型[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晓宇;周毅;;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呼吸排泄作用的现场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王六顺;吴新民;赵海涛;张福崇;方笑;;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资源修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8 董波;;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刘慧;方建光;;菲律宾蛤仔苗种的健康生产[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10 张文斌;吕振波;张莹;陈建强;李凡;郑亮;丛旭日;;缺氧胁迫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理代谢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翟兵;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和高效养殖技术有新突破[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一)[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四)[N];福建科技报;2006年

4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五)[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二)[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王云 马平;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技术(三)[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燕京平;海水养殖贝虾建成安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N];中国渔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童;基于菲律宾蛤仔的近海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卢素敏;菲律宾蛤仔附着变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与基因克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昝肖肖;胶州湾湿地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物学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刘栋;菲律宾蛤仔在苯并[a]芘胁迫下毒性效应与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刘娜;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在苯并(a)芘胁迫下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梁玉波;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南建;南海流花原油和0~#柴油对3种水产经济种类的毒性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江婷婷;汞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效应:纳米氧化钛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杨鸣;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繁育补充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晓红;菲律宾蛤仔生态遗传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葛京盈;菲律宾蛤仔形态学与同工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孔祥珂;菲律宾蛤仔“绿肉病”病理变化及致病因素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随建强;菲律宾蛤仔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李荣;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9 甘平旭;维生素A和维生素D_3对菲律宾蛤仔生长和内脏团酶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王霞;菲律宾蛤仔离水后的存活期及存活期内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3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3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