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主要地区,阿特拉津作为玉米农田中常用的除草剂,由此导致大量的阿特拉津进入东北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对黑土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又安全有效的解决残留于土壤环境中的阿特拉津,消除其对环境潜在威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原位生物修复法被认为是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最为有效的方法。此外,相关研究报道,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腐殖酸作为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在调节微生物的活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研究进展,本文在探讨腐殖酸强化实验室前期所分离的菌株DNS10降解阿特拉津的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并优化含有腐殖酸的功能菌株菌剂制备载体材料,并深入探讨了功能菌剂的农田原位环境中的应用技术,以期为阿特拉津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与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相应结论概括如下:本文着重研究了阿特拉津降解菌株DNS10对于外源腐殖酸添加的响应特征。测定了不同添加量(100 mg·L~(-1)-800 mg·L~(-1))腐殖酸对菌株DNS10生长以及降解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对定量PCR的方法考察了腐殖酸对于菌株DNS10降解基因表达量的调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添加能够促进降解菌DNS10的生长并提高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当腐殖酸添加浓度达到400 mg·L~(-1)时,菌株DNS10能够在36 h就能够将溶液中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阿特拉津完全降解。而未添加腐殖酸的对照处理经过48 h培养,溶液中仍有15.82%的阿特拉津剩余(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100 mg·L~(-1))。腐殖酸能够促进菌株DNS10中阿特拉津降解基因表达,经过36 h的培养,投加腐殖酸的处理中降解trz N的表达量较空白处理相比最高可提升了6.58倍。采用RNA-Seq测序技术,考察腐殖酸添加前后菌株DNS10关键功能基因转录差异情况,进而探讨腐殖酸添加对菌株DNS10的GO功能以及基因KEGG pathway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添加后,菌株DNS10内共有140个基因的表达量出现差异。其中上调基因78个,下调基因62个。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谷氨酰胺家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精氨酸代谢”的相关基因发生上调,这可能有助于提高菌株对于阿特拉津耐受能力,促进细菌生长。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GO富集分析结果一致。为了将降解菌应用于实际土壤修复过程中,构建并优化对降解菌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载体。选用凹凸棒土、膨润土以及廉价高腐殖酸含量的草炭土为载体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法构建并优化菌株DNS10的载体材料配比。结果表明:当载体配比为草炭土1.0:凹凸棒土0.5:膨润土1.0(A2B2C3)时,室温放置30 d后菌株存活率最高(68.48%)。此外,上述配比载体对菌株DNS10表现出较好的紫外条件保护作用,经紫外线照射80 min后,载体中功能菌株存活率仍能保持60%以上。选择效果较好的两种处理以及菌液进行土壤修复处理,以A2B2C3比例构建菌剂材料投加土壤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生物降解最快,28 d时降解率可达95.89%。通过对土壤中atz B和atz C定量研究发现,A2B2C3组添加后,atz B和atz C表达情况优于其他处理。采用盆栽培养方式,分别研究玉米在未污染土壤(空白处理)、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污染处理)以及添加修复菌剂污染土壤(修复处理)中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片MDA含量以及阿特拉津在体内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1 d的培养,污染处理玉米幼苗生物量明显低于空白处理,而修复处理与空白处理无明显差异。阿特拉津会降低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21 d时污染处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空白和修复相比分别降低了4.58%和3.32%,其对叶绿素a影响更为明显,仅为空白和修复处理含量的87.59%和94.67%。各处理玉米根和叶中阿特拉津积累量大于茎,修复处理中各部分阿特拉津含量均低于污染处理。与污染处理相比,修复处理根、茎和叶中阿特拉津含量分别降低了22.29%、43.21%以及31.82%。以前期优化的草炭土、凹凸棒土和膨润土为主要基质,以除草剂阿特拉津降解菌DNS10为活性成分所制备出的微生物菌剂在农田土壤中作为追肥施用后,可增加土壤处理中长残留除草剂阿特拉津的消减速率,同时显著的增加玉米的产量,其中菌剂投加量为10 kg·亩~(-1)时,其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增幅达13.92%。此外,微生物菌剂还能够增加有机质、铵态氮以及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通过纯培养方式,发现微生物菌剂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明显的改变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显著的增加土著关键功能微生物,如固氮细菌、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等参与土壤氮素循环的关键微生物的数量。与未投加菌剂的土壤相比,上述功能细菌可培养数量在玉米收获期最多分别增加了266.67%、190.91%以及520.75%。采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菌剂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发现菌剂能够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门水平下土壤中主要菌群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Lactococcus_piscium(芽单胞菌门)以及Chloroflexi(绿弯菌门)。阿特拉津添加后,土壤中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CA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阿特拉津以及菌剂的添加。
【图文】: 阿特拉津化学结构式Fig.1-1atrazinechemicalstructure
微生物代谢阿特拉津常见路径Fig.1-2Commonmetabolizepathofatrazinebymicroorganism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3;X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焕;金明琴;代明慧;;除草剂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18期
2 王梅;;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6年17期
3 史春;;防治土壤污染 须先摸清家底[J];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06期
4 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5 邵佳;;环境中阿特拉津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6 王炜炜;田丽;杨明;;我国土壤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年05期
7 贾小飞;崔颖;李勇;;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04期
8 段淇斌;姚拓;韩华雯;柴晓虹;;利用几种固体农业废弃物配制生物肥料载体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1期
9 滕应;;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年09期
10 王立辉;严超宇;王浩;张翔宇;;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建军;何月秋;祖艳群;李元;;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跃鹏;尹华;叶锦韶;;外源菌对土壤中镉赋予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闫超;水稻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及土壤养分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威;阿特拉津对地表饮用水源水质影响评价及毒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俞文榜;基于转录组的枯草杆菌响应细胞外信号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军;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子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萍;黑炭对菲的土水界面行为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周博如;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娜;地下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兵兵;阿特拉津对抗性植物狼尾草典型生理特征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孙贝丽;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中重金属—多氯联苯的同步洗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德纯;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免疫器官自噬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屈梦雄;阿特拉津在东北冻融土壤中的吸附降解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孙雪莹;寡营养条件下阿特拉津降解菌株筛选及降解途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郭火生;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的降解机理及其环境响应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朱岗辉;强化蜈蚣草富集砷的微生物菌剂开发及修复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冉淦侨;防治青枯病工程菌Hrp~-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和固体剂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郑晓宁;阿特拉津降解菌ADX10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655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