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有机酸和含磷物质对土壤铅的固定效果及其机理

发布时间:2020-05-11 21:06
【摘要】:铅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其修复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红壤和黄棕壤为载体,研究了草酸和含磷物质对土壤吸附解吸铅的影响,通过去离子水提取、Ca Cl2提取、毒性淋溶提取(TCLP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探讨了草酸、含磷物质的用量、培养时间及含磷物质的种类对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几种低分子有机酸对含磷物质(PR、APR、MPR、HAP、Fe PO4)固定溶液中Pb2+的影响,通过XRD、SEM/EDS等技术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草酸和含磷物质均能促进两种土壤对Pb的固定,其中草酸活化磷矿粉(APR)系列效果最明显,且含磷物质和草酸配合施用效果优于含磷物质单独施用。草酸和含磷物质处理后土壤对Pb的吸附作用除了离子交换作用以外,还可与土壤溶液中的OH-、CO32-和PO43-等发生沉淀反应、有机酸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及铁铝氧化物的专性吸附。两土壤各处理等温吸附铅后,在0.298,0.295和0.288 nm处有明显的衍射峰,意味着磷氯铅矿[Pb5(PO4)3Cl]生成。2.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P:Pb摩尔比的增加,两种土壤去离子水、Ca Cl2和TCLP提取态Pb均显著降低。培养到第120天时,APR,HAP和HAP+OA处理红壤水溶态铅低于检测下限,且TC LP-Pb低于5 mg L-1的国际标准。对于黄棕壤而言,草酸均显著增加了水溶态铅和有效态铅,但培养第49天后,较CK分别降低了84.2%和58.1%。培养480天后,TCLP-Pb的浓度在0-1.55 mg L-1之间,远低于国际标准5 mg L-1。BCR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Pb的形态以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铅为主。草酸活化磷矿粉在修复铅污染土壤是最有效的,其次是草酸和难溶性含磷物质配合施用,均显著降低了铅的生物有效性。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含磷物质均降低了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的Pb含量;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Pb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Pb含量均成极显著相关。高P:Pb摩尔比的KH2PO4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对于缺磷的外源铅污染土壤,可以施用较低P:Pb摩尔比的KH2PO4或较高P:Pb摩尔比难溶性磷(APR)。四种含磷物质都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态、Ca Cl2、TCLP提取态铅含量,其中水溶态铅降低效果依次为:APRPRHAPKH2PO4CK,而Ca Cl2和TCLP提取铅效果均为:APRKH2PO4HAPPRCK。加入的Pb在土壤中主要以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相对百分比分别达到28%-38%和52%-58%。APR处理将非残渣态铅转化为残渣态铅的效果最显著。4.几种含磷物质对Pb2+的固定顺序为:HAPMPRAPRFe PO4PR。有机酸促进PR和Fe PO4固定Pb2+的影响机理可能有:一是有机酸促进PR溶解释放更多的磷酸根,直接与Pb2+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二是有机酸以PR为载体,在PR表面形成重金属-有机酸-吸附剂三元络合物。柠檬酸和乙酸抑制APR、MPR和HAP对Pb2+的固定,但是草酸明显促进磷对Pb的固定。若体系中有充足的磷存在时,溶液中的Pb2+更易生成稳定性高的磷酸铅类物质。低浓度的有机酸对APR,MPR和HAP固定铅没有影响,而高浓度的有机酸(除草酸外)明显抑制APR,MPR和HAP对Pb2+的固定。p H主要影响磷灰石的溶解过程,含磷物质的溶解是控制反应的主要机制。溶解的速度越快,释放的磷越多,对Pb2+的固定能力越强。草酸对含磷物质固定Pb2+不受溶液p H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2 林大松;刘尧;徐应明;周启星;孙国红;;海泡石对污染土壤镉、锌有效态的影响及其机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果;Cu、Cd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特征[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陆文龙,曹一平,张福锁;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磷酸盐的活化作用[J];华北农学报;2001年01期

5 陈世宝;朱永官;马义兵;;添加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铅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6年04期

6 梁媛;王晓春;曹心德;;基于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材料化学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2年01期

7 杨国治;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与重金属的危害[J];环境科学丛刊;1983年03期

8 晁雷;周启星;陈苏;;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4期

9 王林;徐应明;孙扬;梁学峰;秦旭;;海泡石及其复配材料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10 ;Mechanism of lead immobilization by oxalic acid-activated phosphate rock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瑜;材料结晶度、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纳米羟基磷灰石环境应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碧玲;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机理和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3 缪德仁;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原位化学稳定化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金贵;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迎新;冻融作用对重金属Pb和Cd在土壤中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D];吉林大学;2011年

2 施尧;磷基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Pb、Cu、Zn复合污染土壤[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许学慧;草酸活化磷矿粉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效果[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方月英;利用植物栽培方法探讨磷基材料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和机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杜传宝;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潘杰;低分子有机酸对磷矿粉固定重金属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赵小虎;汞镉铅复合污染对蔬菜的影响及其改良措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瑶;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9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9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