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植物促生菌Pseudomonas monteilii PN1对对硝基酚降解及其联合苜蓿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发布时间:2017-03-24 23:04

  本文关键词:植物促生菌Pseudomonas monteilii PN1对对硝基酚降解及其联合苜蓿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硝基酚类化合物作为原材料或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以及有机磷杀虫剂等的大量使用使硝基酚类物质的污染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环境还对人类健康以及哺乳动物的生存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由于硝基酚类物质比较稳定,易被土壤吸附难以移动,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而一些微生物经过长期的接触驯化,具有了一定的降解硝基酚的能力,也具备了与植物联合修复对硝基酚污染土壤的潜力,所以生物修复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课题,生物修复法不仅高效快速,经济实用,而且避免了污染物的二次转移,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从长春市周边一个喷洒农药的农田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对硝基酚(P-Nitrophenol,简称PNP)降解菌,能以PNP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和繁殖,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N1,PN1能够降解PNP的浓度范围为0~200 mg/L,而且降解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疏水性和良好的通透性。同时PN1还具有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抗性以及Cd2+、Pb2+、Zn2+和Cr6+四种重金属耐性,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700、500、800和100 mg/L。根据PN1具有的抗生素抗性,对其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且标记后的PN1的质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然后将PN1-gfp投入实验室模拟的含污染物PNP的土壤微宇宙中,探究其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否正常发挥其降解功能,结果证明,复杂的外界环境虽然延长了PN1-gfp的适应期,但PN1-gfp仍能在160个小时之后将141.61 mg/L的PNP完全降解,并发出的稳定的绿色荧光,说明PN1-gfp具备生物修复实际污染土壤的潜力。其次对PN1-gfp的植物促生特性进行了探究,证明其能够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IAA)、产生铁载体来获取铁离子,溶解难溶性的有机磷、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来降低乙烯的含量,是一株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植物促生菌(PGPR)。然后在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苜蓿的生长实验,未浸菌的苜蓿的最大PNP耐受浓度为20 mg/L。当PNP浓度为20 mg/L时,对于接菌的苜蓿,由于PN1-gfp对PNP的降解减轻了毒害作用,植株的长势远远好于未接菌的苜蓿,且PN1-gfp对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苜蓿在土壤中生长的最适PNP浓度为100mg/kg,且经30天的培养后,PNP的自然降解率约为18.1%,加入植物的作用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NP降解率分别为31.0%和29.9%,再加入PN1-gfp的降解及促生作用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NP降解率分别为89.0%和85.8%,对于经PN1-gfp处理过的苜蓿盆栽,根际土壤中的生物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在植株内部,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根㧐叶㧐茎。
【关键词】:PNP 生物降解 微宇宙 植物促生菌 土壤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2;X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性质10-11
  • 1.2 硝基酚类化合物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11-12
  • 1.3 植物促生菌的研究及应用现状12-14
  • 1.4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14-15
  • 1.5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PNP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16-25
  • 2.1 材料与方法16-17
  • 2.1.1 实验设备16-17
  • 2.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17
  • 2.1.3 试剂配制17
  • 2.2 实验方法17-20
  • 2.2.1 对硝基酚降解菌的分离筛选17-18
  • 2.2.2 降解菌的鉴定18-19
  • 2.2.3 菌株对PNP的降解特性研究19-20
  • 2.2.4 菌株的重金属和抗生素耐性20
  • 2.3 结果与讨论20-24
  • 2.3.1 PNP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20-21
  • 2.3.2 分光光度法测定PNP浓度21
  • 2.3.3 不同初始PNP浓度对菌株生长的特性的影响21-22
  • 2.3.4 PN1的疏水性和通透性分析22-23
  • 2.3.5 PN1的重金属及抗生素耐性分析23-24
  • 2.4 结论24-25
  • 第3章 PN1的荧光蛋白标记及微宇宙实验25-31
  • 3.1 材料与方法25-26
  • 3.1.1 实验设备25
  • 3.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25-26
  • 3.1.3 试剂配制26
  • 3.2 实验方法26-28
  • 3.2.1 PN-1 的荧光蛋白标记26-27
  • 3.2.2 标记假单胞菌PN1的稳定性检测27
  • 3.2.3 标记假单胞菌PN1在微宇宙中的存活及降解活性27
  • 3.2.4 分析方法27-28
  • 3.3 结果与讨论28-30
  • 3.3.1 荧光蛋白标记结果及质粒的稳定性检测28-29
  • 3.3.2 土壤微宇宙实验29-30
  • 3.4 结论30-31
  • 第4章 PN1-gfp与苜蓿联合修复PNP污染的土壤31-46
  • 4.1 材料与方法31-33
  • 4.1.1 实验设备31
  • 4.1.2 培养基31-32
  • 4.1.3 试剂配制及种子的处理32-33
  • 4.2 实验方法33-36
  • 4.2.1 PN1-gfp的植物促生特性鉴定33-34
  • 4.2.2 PN1-gfp的MS固体培养基试验34-35
  • 4.2.3 PN1-gfp的盆栽试验35-36
  • 4.2.4 分析方法36
  • 4.3 结果与讨论36-45
  • 4.3.1 PN1-gfp的植物促生特性分析36-38
  • 4.3.2 PN1-gfp的MS固体培养基试验分析38-41
  • 4.3.3 PN1-gfp的盆栽试验分析41-45
  • 4.4 结论45-46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46-48
  • 5.1 结论46-47
  • 5.2 建议47-48
  • 参考文献48-54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云波;李波;彭荣;姜延青;纪实刚;;高压静电场处理对苜蓿种子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3期

2 朱遐;;干燥“人造”苜蓿种子的长期贮存[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7期

3 李振国,倪君蒂;乙烯消减盐抑制苜蓿种子萌发的机理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4 魏学红,郑维列;草原2号苜蓿在西藏林芝地区引种栽培初探[J];西藏科技;2003年09期

5 刘红平;金j;王晓娟;;苜蓿与传粉昆虫的互作[J];草业科学;2008年03期

6 赖宪明;高金芳;包玉梅;韩秀全;庄长楠;吴树林;;公农1号苜蓿种子生产栽培技术规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0期

7 新雨;;紫花3号苜蓿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02年09期

8 张青文,张巍巍,蔡青年,陈合明;苜蓿切叶蜂授粉扩散行为及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9 征荣,许月英,杨体强,吕剑刚,潘宇苗;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柴春山;蔡国军;孟少童;陈炜青;薛睿;;树苜蓿引种育苗栽培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柱;王志锋;金春花;徐安凯;;苜蓿杂交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毛培胜;;苜蓿种子及其草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红;杨伟光;黄新育;;苜蓿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闵继淳;;新疆的苜蓿种子生产[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贵林;杨世昆;;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剖析[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闵继淳;;新疆的苜蓿种子生产[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7 米福贵;云锦凤;;苜蓿遗传改良的进展及前景[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贵林;杨世昆;;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剖析[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敖学成;傅平;柳茜;陈艳;;西昌生态区苜蓿种子产量性状的初步研究[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邓一兵;杨体强;那日;张伟华;;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静电、电磁防护与电磁兼容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边;美国苜蓿种业生产及贸易[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王番;美国的苜蓿种子产业[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3 ;苜蓿的种植[N];山西科技报;2005年

4 ;苜蓿的种植与利用[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滦县农业畜牧水产局 王希会;玉米套苜蓿 农牧增效益[N];河北科技报;2006年

6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李运起 (教授);种草养畜说苜蓿(下)[N];河北农民报;2007年

7 陈光耀;加拿大苜蓿种子生产管理[N];中国畜牧报;2003年

8 刘海元;准格尔苜蓿高产栽培技术[N];中国畜牧报;2002年

9 杜华斌;加拿大农场主反对美国转基因苜蓿入境[N];粮油市场报;2011年

10 米厚民;襄汾小草长成大产业[N];山西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聪;植物促生菌Pseudomonas monteilii PN1对对硝基酚降解及其联合苜蓿对污染土壤的修复[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丽;水氮调控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雪锋;灌溉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及其需水规律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祁娟;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筛选及其促生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瑛;不同时期和不同水量灌溉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斯琴花;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述明;种植密度和苜蓿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8 孟季蒙;地下滴灌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武志敏;甜菜碱和苜蓿皂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10 刘长月;苜蓿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苜蓿籽蜂生物学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植物促生菌Pseudomonas monteilii PN1对对硝基酚降解及其联合苜蓿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