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钛基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系物有机废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2:05
【摘要】: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很多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气体污染物。催化氧化可将VOCs在较低的温度下转化为无害的CO2和H20,是最有前景的处理方法之一。但高活性高耐性的催化剂的缺乏、典型污染物催化氧化过程机理的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催化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甲苯为主的苯系物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氧化钛负载型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了催化剂优化及催化氧化过程的机理研究。 本文首先进行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相的筛选以及制备方法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钛在所研究的载体中性能最佳。而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在甲苯氧化中的活性高于传统的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这是由于溶胶-凝胶法能使活性相在高负载率下仍保持良好的分散,使更多的无定型活性相分布于催化剂表面,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位。另外,该法还能使催化剂保持高表面积和可控的孔系。在研究的若干种过渡金属氧化物主活性相中,氧化锰催化剂活性高于其它。当加入氧化铈助催化剂后,催化剂的活性和质构性质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结构相近的氧化锰与氧化铈之间能产生更强的相互作用,起到提高活性相分散性,增加催化剂表面积和增加表面活性氧等多种作用。 随后,本文基于优化的TiMnCe催化剂对催化氧化过程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空速的增加和氧浓度的降低会使甲苯去除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该催化剂在典型的工业催化氧化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该催化剂在200小时的持久性实验中表现良好,240℃下一直能保持100%的甲苯去除率,无明显的活性降低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该催化剂优良的活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针对苯、甲苯和二甲苯三种苯系污染物的混合氧化过程的研究结果发现:苯-甲苯二元物系中,苯的氧化受抑制而甲苯的去除率变化不大;而甲苯-二甲苯二元物系中,甲苯的氧化被明显抑制,而甲苯的存在对二甲苯的氧化影响不大。混合污染物共存时,各组分的氧化受另一组分影响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对催化剂表面吸附点位和活性点位的竞争,若该物质的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强于与之共存的另一组分,则其氧化不会受到另一组分存在的明显影响。 最后,本文对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的钛铈系列催化剂上甲苯的吸附-氧化过程进行了原位红外研究,以探明其催化氧化过程机理。结果发现,纯TiO2上甲苯吸附容量较小,吸附态甲苯的氧化也很有限。过渡金属氧化物活性相的加入和通过氧化铈改性都会增加甲苯吸附容量,更重要的是加强了甲苯的氧化。甲苯吸附在此系列催化剂上后,甲基首先受活性氧攻击,生成苯甲醛和苯甲酸,部分苯甲酸会直接开环生成马来酸,此外也有多种低级脂肪酸中间产物和完全氧化产物生成。加入氧气和升高温度,通常可导致苯甲醛和羧酸盐的进一步氧化和碳酸类物质的分解脱附,而苯甲醛的进一步氧化很可能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催化剂的甲苯吸附容量与深度氧化的启动温度也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原因。红外实验也证明,在苯、甲苯和二甲苯这三种典型的苯系物中,苯的吸附能力最低也最难活化,二甲苯吸附能力最强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这正是当苯与吸附性能更好、反应性更高的甲苯和二甲苯共存时,其氧化被抑制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艳;;首钢冷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介绍[J];甘肃科技;2011年14期

2 李明田;;酞菁锰仿生催化去甲肾上腺素氧化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3 杨龙慧;王宗涛;;甲醇生产过程中结蜡的原因及预防处理[J];广州化工;2011年11期

4 郑立稳;陈贯虹;孔学;邱维忠;迟建国;王加宁;;NHPI/MnSO_4催化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对硝基苯甲酸[J];山东科学;2011年03期

5 籍延超;;氮含量对加氢工艺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6 刘仁龙;吕汉清;李国云;邬旭宏;谢银银;杜军;;负载型V_2O_5-WO_3/TiO_2/堇青石脱硝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姜艳;王继锋;孙晓艳;王少军;;焙烧温度对含硫前体NiMoS加氢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6期

8 蔡建信;刘金聚;李凝;陈俭省;;NiO-Zr_xCe_(1-x)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陈献;赵华;汤吉海;崔咪芬;乔旭;;Ce-Mn双金属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废气中的氯甲苯[J];化工环保;2010年06期

10 王玉林;高建荣;吕亮;;催化氧化对甲酚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兰英;刘淇;吴名剑;刘斌;;纳米材料降低卷烟烟气CO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树斌;;污染物治理技术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3 许韵华;晋丽叶;陈敏;王永生;朱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催化剂PtRu/C的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张思华;王亚明;缪应菊;史晓杰;;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上氧化CO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陈丹;曲振平;李新勇;申世近;;In situ FT-IR-MS研究Ag/MCM-41催化剂上甲醛催化氧化[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曾宪荣;商金艳;俞静;韩雪;徐香兰;赵丹;张荣斌;张宁;王翔;;SnO_2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和CH_4的催化氧化[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尹国川;徐爱化;熊辉;;锰配合物在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娣;牛红云;张升晓;蔡亚岐;孟昭福;;腐植酸包覆的磁性纳米Fe_3O_4颗粒催化降解水环境中的磺胺噻唑[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褚秀娟;张华;;纳米二氧化锰对甲醛去除效率的影响[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全录;吴尚;李保岗;张峗杰;赵玉龙;雷自强;;以蒙脱土为催化剂对醇的催化氧化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扬 姜小毛;我国掌握羰基硫脱硫核心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记者 郑劲松;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有效去除氰化物[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金世国;催化氧化技术净化有机废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赵亚辉;李灿:“催化”人生[N];人民日报;2004年

5 记者应庆;李灿院士获今年何梁何利进步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谢云彩;冶金科研啃下一块硬骨头[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赵关良;巧治染料中间体废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8 王晓峰;橡胶尾气处理技术成套成熟[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苛卫;二氧化碳变塑料[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倪超英 通讯员 陈晓辉 严兴福;掐住污水源 换得清泉流[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名利;二氧化硫气氛下含铈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碳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单纯;界面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活性及其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文新;纳米碳纤维生长速率及形态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褚睿智;微波辐射下耐硫型Pd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黄辉;脂肪酸甲酯加氢制脂肪醇Cu/Zn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俊;多元醇液相重整制氢的催化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文举;Ni催化剂催化乙醇重整制氢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陈鸿庆;乙醇重整制氢Ir-La催化剂设计及微反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姜烨;钛基SCR催化剂及其钾、铅中毒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安杰;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晶;Cr-Ce/TiO_2催化处理NO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杰;钛基复合催化剂对零价汞催化氧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何川;Mn-Cu/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氧化NO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婕;CoOx/TiO_2系列催化剂催化氧化NO及其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锰基催化剂催化氧化去除氮氧化物[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齐智国;去除柴油车碳烟颗粒物低温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侯田锋;MnOx、LaMnO_3和LaVO_4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牛卫永;高活性Pd催化剂应用于乙二醛选择性氧化生成乙醛酸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娜;柴油机尾气中碳黑颗粒低温催化氧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丽莉;CO低温催化氧化Pd-Fe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5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5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