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图文】:
认为整个过程可以被分为图 1-1 所示五个阶段。图1-1 生物膜形成动态过程Fig.1-1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 formation(1)游离细菌可逆的吸附到固相表面。这一过程是通过废水流过载体时的水流的力量或细菌的能动性克服了细菌细胞和固体表面之间的排斥力,从而使接近固相表面的细菌吸附在载体上。(2)细菌从可逆性吸附向不可逆性吸附转化。被吸附到固相表面的细菌分泌一种粘性物质,被称为胞外多聚物,在胞外多聚物的作用下,细菌由原来的可逆性吸附变为不可逆性的吸附在载体表面。有些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特殊的附属物,如菌毛、鞭毛等,这些结构也和载体表面相互作用,有利于细菌的固定。(3)形成早期的生物膜结构。游离细菌继续吸附过程,同时已经吸附到载体表面的细菌生长繁殖,,形成初期生物膜。(4)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在这个阶段,胞外聚合物起到两方面的作- 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固定化载体选择试验装置主要进行下列实验:(1)对固定化耐冷菌载体做初步选择,并进行耐冷菌培养及其固研究(2)在水温4~10℃,利用固定化耐冷菌处理污水,选取一种合理并初步探讨固定化耐冷菌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低温反应器设计及试验装置低温复合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图 2-2 所示。该装置具有灵活实用即可以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又可以采用固定化生物污水处理,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的连用;同时又具有投资费用低,好、能耗小、水力条件好等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云;姜安玺;贲岳;;处理低温污水耐冷菌生物膜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顾美英;王艳萍;谢玉清;张志东;茆军;房世杰;;低温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3 贲岳;陈忠林;徐贞贞;马新红;韩晓云;张雷;姜安玺;;聚氨酯固定高效优势耐冷菌处理低温生活污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赵永志,李德生,王宝山,郑辉,王宗鹏,董志龙;复合投药混凝法预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贲岳;陈忠林;徐贞贞;齐飞;叶苗苗;沈吉敏;姜安玺;;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耐冷菌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11期
6 姜安玺,何丽荣,韩晓云,孟雪征,李政;几种固定化耐冷菌载体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孟雪征,曹相生,姜安玺,李杰瑞;利用耐冷菌处理低温污水的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桑义敏,尹炜,何绪文;CASS工艺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2年02期
9 张爽;姜蔚;徐桂芹;李芬;张雷;姜安玺;;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氨氮的去除效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10 姜安玺 ,孟雪征,曹相生,王晓辉;耐冷菌的分离及在低温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世全;水春雨;程学友;;生物法处理低温生活污水试验研究[A];青藏铁路运营管理及相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侯世全;水春雨;程学友;;生物法处理低温生活污水试验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德生;赵永志;郑辉;王宝山;;青藏铁路站段生活污水低温条件下强化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荣华;张承虎;孙德兴;任南琪;;严寒地区城市污水冷热源对污水生化处理影响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继华;马放;张娣;崔迪;;关于低温微生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洪春;强绍杰;黄政新;孙继辉;张国平;;HSL好氧生物流化床——实用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续集)[C];2003年
7 曾胤新;李会荣;俞勇;陈波;;产蛋白酶北极海洋细菌的鉴定及温度对产酶的影响[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巍;赵军;郎咸明;李晓东;匡德舜;;硝化细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氮素的去除效能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9 张泽虎;关静姝;孙贵斌;;饲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饲料酶制剂应用技术论坛暨饲料酶制剂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施文芳;胡长浩;沈麟;林琳;;冷藏牛奶中脂肪酶产生菌的分离[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高俊;已成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晓云;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石玉明;A~2SBR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及微生物生理生态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山丹;耐冷苯胺降解菌的特性及其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强化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史劲松;耐冷菌Bacillus cereus SYP A2-3产冷适蛋白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静静;耐冷菌的分离及其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柳;富营养化水体中耐冷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营养盐的依托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爽;耐冷菌Pseudomonas sp.W7产低温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吴奇凡;耐冷蜡样芽孢杆菌SYP-A3-2产低温蛋白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5 刘梦洋;反硝化聚磷耐冷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除磷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吉振兴;ESBR反应器中耐冷菌的分离鉴定和低温生物强化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徐巧;低温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蒲玲玲;青藏高原冰川与冻土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张海;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大庆地区含油湖泊水体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于宝军;A~2/O工艺处理工业园区复合污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6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7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