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降水稀少的干旱荒漠区,是维系荒漠区天然植被生态平衡的重要部分。因而,深入探讨地下水生态系统变化与天然植被生态演替之间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荒漠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植被生态环境退化,土地沙漠化加剧。究其原因,除了地质构造变动、全球气候条件变化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密切相关。例如我国西北的干旱荒漠区,从地理空间格局看,具有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特殊地理空间格局。其中,大型内流盆地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及吉兰泰—河套盆地等。由于气候极端干旱,盆地内呈现出典型的荒漠景观,然而盆地周边都有高山峻岭分布,如著名的祁连山、天山、昆仑山、贺兰山、阴山等,这些山脉在区域上成为干旱地区大气中水分凝聚中心,降水量相对较大,为风沙覆盖的山前洪积平原和湖积盆地地下水提供了重来的补给来源。所以说,在沙漠湖盆区,尽管生态环境恶劣,但是在地下水浅埋的风沙覆盖盐湖附近仍然生长着许多天然植被,它们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沙漠湖盆区为研究对象,依托SEE生态协会资助项目:“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覆盖的吉兰泰湖盆地区为例,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野外调查、室内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开展了沙漠湖盆区地下水生态系统及植被生态演替机制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作者重新界定了地下水生态系统定义,认为地下水生态系统,是指地下水系统及与地下水有依赖关系的生态系统,包括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生植物系统。地下水系统主要包括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结构系统以及地下水系统生物。地下水生植物系统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依赖地下水生存的植物系统。 2研究了在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地下水系统对沙漠植被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和沙漠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系统变化的适应机制。 3从水分垂直循环角度分析了地下水、毛细带水与土壤水转化关系及沙漠凝结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及生态意义,认为在沙漠覆盖湖盆区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埋深浅,风沙土毛细作用强烈,潜水面之上普遍存在着毛细水带。毛细带水与大气水、植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一起构成沙漠湖盆区独特的沙漠水文生态系统,并在其中起着联结纽带作用,是干旱区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地下水系统动态、毛细水上升特性等决定了西北沙漠湖盆区土壤水分补给状况,进而控制沙漠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所存在植被的稳定性及演替趋势。而温度场的动态是影响潜水、毛细水、土壤水分转化的关键因素。 4明确了沙漠湖盆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认为生态水位是指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不致发生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问题,能维持非地带性自然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它是满足植物生态环境需要,受土壤毛细性质影响,具有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的一个区间。提出了适合于地下水生植物的最佳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地下水位埋深。即:最佳地下水埋深=根系深度+毛细上升高度。 5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盆地潜水除了蒸发排泄外,吉兰泰镇工业、生活用水井的地下水开采,查哈尔滩农业灌溉井的地下水开采成为主要人工排泄方式。在乌兰布和沙漠吉兰泰盆地地下水系统中,由盆地边缘到湖盆内部潜水埋深逐渐变浅,变化范围为0.23-9.47m。从1984年到2010年,研究区内查哈尔滩绿洲灌区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潜水位总共下降了6m到10m,平均每年下降0.27m到0.45m,承压水位年均降幅为0.20m,年变幅为1.50m-2.75m,吉兰泰盐湖以北现在水位已经下降到10-15m,自流泉消失,地下水生植被衰亡。 6毛细水上升特性具有植被生态学意义。在植物生长阶段,如果植物根系能够探及毛细水带,则植物生长就能免受水分胁迫。地下水位下降,毛细带降低,植被获取水分减少,会导致水分胁迫。在研究区,风砂土下覆湖相红粘土毛细上升高度为3.1-4.2m。风沙土毛细上升理论最大高度为0.63-1.66m。 7在乌兰布和沙漠吉兰泰湖盆区,天然植被群落可归纳为梭梭林、沙冬青灌丛、白刺灌丛、柠条灌丛、盐爪爪灌丛、红砂—珍珠灌丛和沙蒿灌丛等7种类型。典型依赖地下水生存的非地带性荒漠植物群落有天然梭梭次生林、沙冬青、白刺、盐爪爪、柠条等群落。它们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8从湖盆中心到外围的风成沙丘地,地下水生植物呈有规律的环带状分布。依次为水生芦苇,马蔺、盐爪爪、芨芨草,沙冬青、梭梭,白刺。在不同的地貌单元,植物生长状态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略有不同。在吉兰泰湖盆边缘地带,地下水埋深大于3m,植被覆盖度小于15%,梭梭群落覆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减小;在吉兰泰湖盆内部,地下水埋深小于3m,植被覆盖度大于15%,梭梭群落覆盖度也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减小;而大于10m埋深,无梭梭出现;在沙丘间洼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2m,梭梭分布稀少,覆盖度很小。 9浅层地下水及毛细水是土壤湿层的主要水分来源,土壤湿层的存在,有利于植物在春季生长期内适应水分胁迫。通过研究区土壤剖面含水率测定结果分析认为,土壤剖面从地面往下40-80cm处为含水率相对较高的土壤湿层。根据吉兰泰气象站气温、地温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及季节冻土数据,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场及季节冻土作用下水汽运移对土壤水分补给机理,认为温度场的动态是影响地下潜水、毛细水、土壤水分转化的关键因素。 10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生植物梭梭与白刺这两种典型沙生植被生长区的毛细上升高度分析得到了研究区最佳地下水埋深为1.6-4.7m,在此地下水埋深范围内毛细水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水分,植物生长良好,植物生态系统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下降至10m以下时,研究区以地下水为生的灌木退化、衰败,以降水为水分来源的超旱生灌木和草类植物种类占据群落主体。 11在沙漠湖盆区,虽然生态环境恶劣,但是在地下水浅埋的风沙覆盖盐湖附近仍然生长着许多天然植被。针对沙漠湖盆区退化的植被生态系统,提出了基于重视恢复植物种类的选择,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沙漠区生态环境的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与建议:1)以种植白刺、梭梭为主,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防风固沙的防护林体系;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施退耕还草,发展生态畜牧业和节水农业;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优先考虑沙漠区生态环境用水;4)建立地下水和植被生态的监测系统。 预期研究成果将对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同时对其它沙漠湖盆地区水文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文】: 升最大高度即为此高度处重力与毛细力的平衡及计算比较复杂,毛细水上升运动不但受毛细。同的土壤类型,毛细水上升高度不同。国内众黄土等特殊土体,在一些地区展开了现场及室的经验公式,提出了土层中毛细水上升高度经上升理论公式误差很大。应用上仍存在着毛细困难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针对不同究工作。)是指单位时间内土体毛细水上升高度,它表本都是先快后慢,速度逐渐减慢,最后趋向于稳定时间。这个时间也与土壤的质地、结构及
(a) (b) (c)图 2.3 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植被响应示意图(a)起始地下水位(无水分胁迫条件); (b)水位下降时段(强水分胁迫条件);(c)水位下降后稳定期(植物根系及生理结构重调整,水分胁迫缓解(图中棕色根系为新生长沙纵深根系))(1)水分胁迫(water stress)水分胁迫是指植物因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致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当潜水水位下降到超出植物根系汲水区间时,植物根系脱离了潜水影响带范围,此时,由于潜水水位下降造成包气带土壤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致使植被根系汲取水分不足,处于水分缺乏状态并由此引起诸多植物生理变化:在叶面蒸腾作用下,水分是通过植物木质部从植物根系输送到植物体。当根系水分不足时,木质部汲取水分不足,处于胁迫状态,水分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图 2.3)。随着潜水水位的下降,土壤中可被植物利用的水分越来越少,植物木质部水分胁迫加大,叶面水势负值越来越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41.8;X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文,史生胜;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与植被退化关系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黑河流域山前绿洲水量转化模拟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3 彭轩明,吴青柏,田明中;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4 肖生春,肖洪浪,周茂先,司建华,张小由;近百年来西居延海湖泊水位变化的湖岸林树轮记录[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5 康尔泗,李新,张济世,胡兴林;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6 吉喜斌,康尔泗,赵文智,陈仁升,金博文,张智慧;黑河流域山前绿洲灌溉农田蒸散发模拟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7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吕世华;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8 方静,丁永建;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量及其影响因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9 雷志栋,尚松浩,杨诗秀,王义;地下水浅埋条件下越冬期土壤水热迁移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98年01期
10 李朝生;杨晓晖;张克斌;于春堂;慈龙骏;;沙漠-绿洲系统中降雨、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响应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元;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叶冬梅;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桂祥友;厚风积砂覆盖区水资源预测与优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曲炜;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龚斌;基于遥感技术的黑河下游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何炎红;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春喜;晚第四纪吉兰泰盐湖古湖面与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孙承志;干旱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化过程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粟晓玲;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全林;退化人工梭梭林的群落特征及其恢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秦佳琪;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金红喜;西北干旱沙区四种主要造林灌木的蒸腾耗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鑫光;霸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根系提水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海清;额济纳旗胡杨林主要建群种生态用水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丁文晖;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地下水水文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绪;干旱区地下水位降幅对天然植被退化的影响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9 郑庆钟;民勤绿洲边缘沙漠化治理与水环境驱动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刘敏;和田绿洲地下水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68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