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超临界Ir-Ta催化氧化降解焦化脱硫废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1:16
【摘要】:焦化脱硫废液是焦炉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有机物与无机盐的高浓度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难降解,在焦化废水中占有很大比重,对后续工艺以及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冲击较大。传统的处理工艺对焦化脱硫废液中污染物降解有一定困难。随着环境保护对焦化脱硫废液中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严格要求,需要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处理方法。超临界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对高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本文以武钢焦化厂烟气脱硫工段产生的脱硫废液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了分析,采用超临界催化氧化技术对焦化脱硫废液中的污染物降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钛板为载体,利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再采用涂覆法将Ir-Ta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最后高温焙烧制备出比表面积为52.63 m2/g的Ir-Ta/Ti催化剂,通过热分析等表征研究得出最适的制备条件为:每次涂覆后在120℃烘箱内干燥10-15 min,500℃马弗炉内焙烧10 min,最后一次在500℃马弗炉内烧结1 h。(2)以蜂窝堇青石为载体,利用酸腐蚀的方法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在对酸蚀后载体进行强化和改性后,再采用涂覆法将Ir-Ta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最后高温焙烧制备出比表面积为37.27 m2/g的Ir-Ta/Al Ce-Cord催化剂,通过热分析等表征研究得出最适的制备条件为:堇青石载体经过20%的乙二酸溶液酸蚀1 h后,120℃干燥2 h,500℃焙烧4 h;表面强化与改性过程选择温度120℃,干燥1 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4 h;Ir-Ta活性组分负载过程中干燥温度为120℃,每次10-15 min,焙烧温度为500℃,每次10 min,最后一次在500℃下氧化烧结1 h。(3)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催化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和过氧比)对脱硫废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对污染物,特别是氨氮的降解有明显提高,结果可以归结于氨氮在活性组分Ir O2上的降解作用;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过氧比的提高也会提高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但反应压力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则较小。(4)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SCWO处理脱硫废液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建立COD、氨氮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通过RSM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废水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温度较低,压力较小的反应条件,所确定的最适反应参数为温度440℃、压力24 MPa、反应时间60 s和过氧比2倍。此操作参数下,使用Ir-Ta/Ti催化剂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89%和98.55%,使用Ir-Ta/Al Ce-Cord催化剂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73%和98.41%,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小于5%,所建模型切实可行。(5)对不同条件下脱硫废液中COD的去除进行动力学研究,在380-460℃、压力24 MPa和过氧比2倍条件下,使用Ir-Ta/Ti催化剂时的反应活化能为45.18k J/mol,指前因子为54.05 s-1;使用Ir-Ta/Al Ce-Cord催化剂时表明的反应活化能为48.11 k J/mol,指前因子为97.51 s-1;无催化剂时的反应活化能为100.59 k J/mol,指前因子为27.9×104 s-1。自制催化剂的加入能明显降低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率。(6)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超临界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喹啉和吡啶的转化过程进行了推测,得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并结合GC-MS对预测进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香珍;蔡颖莹;;Ir(111)表面NH_3氧化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荣俊锋;陈明功;曹晶晶;刘启飞;胡祖和;;高浓度煤化工有机废水净化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04期

3 冯壮壮;梁文艳;王海东;高康乐;逯博特;邹元龙;唐凤君;;三维粒子电极填充方式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能耗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5年02期

4 王洪伟;刘玉存;俞昌吉;于海龙;田江霞;赵光明;;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HTS分子筛生产废水[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5期

5 胡紫芳;姜浩锡;李桂明;;Mn-M-O/TiO_2-Al_2O_3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氨氮废水[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4年06期

6 Jianbing Wang;Wantao Fu;Xuwen He;Shaoxia Yang;Wanpeng Zhu;;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of phenol with functionalized carbon materials as catalysts:Reaction mechanism and pathwa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8期

7 Kwon Jeong;Dae-Sung Lee;Do-Gun Kim;Seok-Oh Ko;;Effects of ozonation and coagulation on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stics an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foul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6期

8 滕济林;姜艳;曹效鑫;苗文华;李若征;杜明生;郭雷雷;;粉末活性焦强化A/A/O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的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9 王红涛;;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J];现代化工;2014年04期

10 陈丽娟;吕永康;;响应面法优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家明;超临界水氧化过程动力学及氮元素转移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常双君;典型炸药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强;Al_2O_3-CeO_2-Y_2O_3纳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2 胡紫芳;超临界水中焦化废水的除盐及催化降解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高迪;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长江;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技术对焦化废水的处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5 代理;三维电极协同紫外光催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肖香珍;Ir表面上NH_3催化分解与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兆龙;超临界水氧化处理DDNP废水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5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5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