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红树林湿地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和迁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6:03
【摘要】: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红树林湿地中PAHs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红树林生境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我国南部沿海几个典型的红树林湿地中PAHs的含量、分布、来源以及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中PAHs分析的微波辅助萃取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的微波萃取条件:对于10g样品,以50mL正己烷-丙酮(1:1, v/v)为萃取溶剂,在1000W微波功率、100℃下萃取10 min。PAHs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2.8-102.4%和85.3-97.6%,与索氏萃取法相当,优于超声波萃取法。以GC-MS法测定PAHs,沉积物样的检出限范围为0.27-1.24 ng g-1,底栖动物样为0.11-1.44 ng g-1。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溶剂用量小,可以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建立了植物样品中PAHs分析的萃取和净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对植物样品中的PAHs进行提取,通过皂化反应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再用Oasis? HLB反相固相萃取小柱对目标物做进一步富集、纯化,用二氯甲烷洗脱目标物,以GC-MS法测定PAHs的含量。PAHs加标回收率在75.2-107.9%之间,RSD为0.5-8.5%,检出限范围为0.17-2.35 ng g-1。通过比较净化前后的萃取液的组成,发现净化可以有效地去除植物色素的干扰,为测定植物类样品中的PAHs含量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的新方法。 (2)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定点采样、实验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福建九龙江口和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中国南部沿海典型红树林区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和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AHs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TOC、粘性颗粒组分和重金属Pb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将分子标志物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对6组PAH的含量比值和重金属Pb含量进行污染来源判别分析后发现,两个河口红树林湿地中
【图文】:
6种亲体PAHs的结构式Fig.1.1Structuresof16parentPAHs
图 1.2 PAHs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Fig. 1.2 Transport and transform of PAHs in the environment4.1 大气中 PAHs 的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173
本文编号:2688372
【图文】:
6种亲体PAHs的结构式Fig.1.1Structuresof16parentPAHs
图 1.2 PAHs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Fig. 1.2 Transport and transform of PAHs in the environment4.1 大气中 PAHs 的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17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芦敏;袁东星;欧阳通;林庆梅;;厦门岛表土中多环芳烃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有为;典型多环芳烃在红树林湿地模拟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其毒性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叶君;河流湿地土壤芘的微生物降解过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