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混合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1:02
【摘要】:作为人类重要水源的地下水,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就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污染范围、种类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而言,有机物名列榜首。同时有机物的污染多呈现伴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研究受复杂污染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论文应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质种类多、总量大,地下水化学成分复杂、含盐量高等特征的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有效、简单、快速联测污染地下水中苯胺、硝基苯的含量;筛选到的硝基苯、苯胺和苯系物两组高效降解菌群能高效降解地下水中的复杂有机物;将降解菌群固定化到草炭土和珍珠岩中所构建的原位生物反应墙能高效降解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苯胺类、硝基苯类和苯系物类污染物;实验所设计的封闭循环式供氧系统,能为生物反应墙中的微生物提供足够的电子受体,对原位生物反应墙的修复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成果能为应用原位生物反应墙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工程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凌;李轶;胡洪营;;活性炭固定耐冷菌对硝基苯的降解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9期

2 刘鹏;张兰英;焦雁林;刘娜;刘莹莹;高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和苯胺含量[J];分析化学;2009年05期

3 谢青;董迎松;易薇;杨广笑;;一株苯胺降解菌的分离及其苯胺降解特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9年01期

4 饶永才;马运宏;;徐州市三环西路硝基苯泄漏事故应急监测案例分析及研究[J];环境科技;2008年S2期

5 王书航;孙世群;张乐;程静;邹婷;;硝基苯降解菌筛选和鉴定[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6 薛胜平;杜连祥;路福平;;三种益生菌混合培养及共生机理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8年02期

7 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峰;张兰英;刘鹏;刘莹莹;高松;;采用Biolog法分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多样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1期

9 黄宝定;;车载苯胺泄漏事故造成水井污染的监测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04期

10 梁秀娟;肖长来;盛洪勋;孟晓路;李生海;赵峰;;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章元;;从部分渗漏检测结果看北京地下渗漏污染的严峻性[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琦;;国家环保总局通报垫江苯系物泄漏事故[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陆泗进;土壤柴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强化技术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立波;化学与生物组合型反应墙原位修复硝基苯和苯胺污染地下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文静;佳木斯地区地下水、土中硝基苯迁移转化机理及其模拟预测[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郑春莉;R.mucilaginosa,S.albidoflavus和M.luteus对硝基苯的好氧生物降解[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毕海涛;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的生物可渗透反应墙新型装填介质初探[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鹏;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吉林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蓝远东;硝基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木金;地下水生物修复释氧过程及污染物迁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谢航;水产养殖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多菌种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7 毕洪凯;高效苯胺降解细菌GXA7的筛选鉴定及其苯胺双加氧酶基因簇的克隆[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9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9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