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3:16
【摘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依赖这个星球上的自然资源,通过辛勤劳作获取果实,千万年来不断的繁衍成长和壮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农业生产体系,并不断延伸发展。但是,人类活动和工业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的大肆掠夺基础之上的,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恶化。工业现代化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演变,从原始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变化,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进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是当今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保证。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处于转型期,各地区的农业基础建设,自然资源不同,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差别很大,怎样开展、以什么样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值得研究探讨。开展中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研究,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强支撑。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是民族自立与人民健康的保障,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与农业大国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的生态农业理论为依据,其中包含马克思土地自然肥力思想,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同时借鉴了西方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原理依据。在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部分,分别从美国和欧洲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国际有关生态农业组织的经验,国外生态农业研究和教学机构,国际上参与生态农业的人员状况,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利用这些先进的经验来更好的促进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 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生态环境因素,自然资源因素和农村人力资源因素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不断的变迁,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显现出来。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调节能力在减弱,农药、化学、建筑废弃物等等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资源在减少,水土流失土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恶化的程度和范围在扩大,给东北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另外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农业技能水平也不高,同时还要面对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青年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逐步匮乏,这对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做的是宣传提倡发展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前瞻性,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能,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让他们为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本文的第五,六部分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并给出了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案例,对未来的东北地区建立微观生态农业系统提供参考。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快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22;F327
本文编号:269088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22;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简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邓南圣,吴峰;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4期
3 付秀平;北京蟹岛的循环经济模式[J];北京观察;2005年06期
4 李团胜;农业的未来──生态农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5 李季圣;庭院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罗广妍;史亚军;杨为民;;北京蟹岛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文政;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9 莫明荣;李国平;王辉武;何琦;;宜州市循环农业模式探讨——以桑蚕甘蔗产业为例[J];当代广西;2007年13期
10 肖玲;林琳;;“绿岛模式”研究——一个循环农业企业案例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690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9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