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化学剂的环境行为和污染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7:15
【摘要】: 三元复合驱(ASP)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它是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共同的优点,既能提高驱油效率,又能提高波及体积,并且能较大幅度地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已被各大油田广泛使用,成为油田产量接替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化学驱油剂的大量应用,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带来各种危害,因此有必要分析评价ASP化学剂的环境行为和污染特性,为油田的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三元复合驱大规模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本文通过现代分析手段,根据现有标准及环境评价方法,确定出ASP化学剂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特征污染物有碱(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未磺化油)及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危害,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中碱和未磺化油具有很大的污染特性,且呈现持久和难处理的特点;表面活性剂毒性与其浓度和结构有关;聚丙烯酰胺本身对动植物无毒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很小,但其降解产物丙烯酰胺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通过室内实验着重研究了ASP化学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模拟了单元污染物(NaOH、LAS、PAM)和三元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自然迁移行为和模拟降雨情况下的迁移行为,考查了不同土壤类型(黑土、黄土、盐碱土)、不同时间、不同污染物数量对迁移情况的影响,得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规律。此外也研究了PAM和LAS在环境(土壤、水体)中的吸附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LAS在环境中降解速度较快;土壤对PAM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一旦吸附很难再解吸下来。 本论文从数值模拟理论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可溶性污染物在均质土壤/水环境体系中对流-弥散作用下的理想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源汇情况,以土壤溶质迁移机理和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了描述饱和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以三个月内LAS在饱和土壤环境下的迁移模拟结果来验证对流-水动力弥散迁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饱和土壤环境污染物迁移过程的描述,模型有较强的适用性。本论文在对复杂的土壤环境进行了适度理想化假设的前提下,针对大庆油田典型的ASP化学剂泄漏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求解分析得到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及污染物理论迁移范围预测。ASP化学剂意外泄漏后一年内,对于特征污染物之一的LAS,其浓度值在经过短时间内的浓度积聚后,最终基本停留在土壤表层中呈规律性分布,其浓度最高值为14.5mg/L;另一特征污染物PAM同样呈规律性分布,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泄漏后10年后PAM主体浓度约为4.5mg/L,迁移边缘深至1.9m处,迁移进程比较缓慢;而特征污染物NaOH由于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反应活性,迁移速度较快,三个月即有可能穿透土壤表层进入含水层,但是其浓度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对水质pH值的影响在国家安全标准范围之内。通过对这3组求解的独立分析,总结得出了可溶性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存在的共性归趋规律。 经过对三元复合驱中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全面分析,发现上述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基本都停留在土壤表层,即使在降雨、地表聚集着大量污染物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大庆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表面活性剂降解速度快,不是环境持久污染物,聚丙烯酰胺本身无毒性,其降解产物丙烯酰胺虽对环境和人类有很大危害,但降解速度很快,不被列为三元复合驱中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碱等同环境中一般碱类污染物,未磺化油等同环境中一般苯系污染物,为油田开发中常见污染物,呈现持久和难处理的特点,值得人们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12
本文编号:269934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琳;强碱三元复合驱注入系统结垢行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9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9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