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双碱法脱硫系统的固液分离和重金属去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07:24
【摘要】: 双碱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再生浆液分离和重金属控制有利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可确保脱硫吸收液的循环回用;氧化浆液分离是脱硫渣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工序;脱硫废水重金属的有效去除可大大减少外排脱硫废水的二次污染,并使其后续处理并入到常规废水处理成为可能。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将为双碱法脱硫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匹配技术支撑。 首先,本文通过旋流分离和絮凝沉降分离实验,研究了提高再生浆液分离设备处理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再生浆液的自凝聚集特性,旋流分离后清液难以达到回用吸收液含固率指标;而絮凝沉降则能有效提高分离设备处理能力。 其次,以分层测定-TOP法获取的沉降速度质量分布定量研究了再生浆液悬浮颗粒沉降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再生浆液的pH对絮凝沉降性能是有利的,但再生浆液中离子浓度在0.035mol/L以上会对絮凝沉降产生不利影响。在TOP法基础上,借助分形理论来研究絮凝形态,结果表明,再生浆液絮凝体沉降速度与特征长度成正比;用CFD技术可预测得到沉降设备表面负荷与絮凝剂量之间的关系,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为实际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再者,通过旋流分离氧化浆液实验,研究了进料压力、进料浓度和旋流器结构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构件加入旋流器内部,增加了进料流量和分股比,改善了分离效果,提高了浓缩效率。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的准数方程,定量描述中心构件、溢流口直径、进料压力、进料流量、进料浓度等影响因素对分离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氧化浆液的分离工作提供了预测手段。 还研究了氢氧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和壳聚糖捕集法处理脱硫废水,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但壳聚糖捕集法具有较强的抗离子干扰能力,适合应用于脱硫废水处理。实验证实水中溶解的壳聚糖能够与Zn~(2+)和Mn~(2+)螯合形成金属配合物,并随pH升高,由壳聚糖螯合作用为主向氢氧化物沉淀作用为主转变。 最后,实验证明了壳聚糖同步去除再生浆液重金属和悬浮物的可行性,并研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聚硅酸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解决聚硅酸稳定性差和壳聚糖价格高的缺陷,在反应条件和絮凝效果上作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能够有效改善悬浮物沉降性能和抑制水中重金属积累。 通过上述研究,解决了冉生浆液难分离和重金属积累的问题,提高了氧化浆液旋流分离效率,改进了脱硫废水处理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双碱法脱硫系统水循环工艺,与双碱法FGD过程有良好适应性,具有应用前景。
【图文】:

水力旋流器,旋流器


水力旋流器是利用离心力场,加速颗粒沉降和强化分离过程的有效分离设备1231。虽然水力旋流器的结构简单,仅由进料管、柱锥旋流腔、溢流管和底流管组成,见图2一3(图中D为旋流器直径,Do为溢流口直径,Di为进料口直径,Du为底流口直径,Z为旋流器柱高,,h为溢流口插入深度,0为旋流器锥角)。但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却相当复杂,是一种特殊的三维椭圆形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其内部的流体以渐开线或切线或螺旋线的方式加压进料后产生涡旋运动

水力旋流器,实验装置,混合槽,平流沉淀池


<<<二 )))222 (((((〕 〕、蠕动泵2、絮凝剂(聚丙烯酞胺H队M)混合槽3、平流沉淀池图3一3连续流实验装置Fig3一 3ExPerimentalaPParatusforfloeeulation一 sedimentationruns山山山数据记录仪图3一4水力旋流器实验装置Fig3一 4ExPerimentalaPParatusforhydroeyclone(l)配置一定浓度浆液,改变进口流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平,谭天恩;双碱法烟气脱硫的基础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5期

2 李军;铁氧体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J];电镀与环保;1999年01期

3 管一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J];电力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4 周祖飞;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J];电力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5 杨彤,曹文海,许耀生;化学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改进[J];电镀与精饰;1999年05期

6 姜天云;太原第一热电厂FGD中水力旋流器国产化改造试验[J];山西电力;2002年05期

7 陈伟,林友文,罗红斌,张婉春;羧甲基壳聚糖吸附铜离子性能研究[J];福建环境;2000年05期

8 杨智宽;用蛇纹石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年02期

9 陈文梅,褚良银;旋流分离器流体流动理论研究与实践[J];过滤与分离;1997年04期

10 A.Malhotra,R.M.R.Branion,E.G.Hauptmann,蒋明虎,赵立新;水力旋流器内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J];国外油田工程;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树君;全旋流分离马铃薯淀粉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红;聚硅酸盐混凝剂的制备、混凝特性及其在给排水处理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0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