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电催化处理硫酸盐废水的作用机制研究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图文】:
当存在较高浓度的硫酸盐时,硫酸盐还原对厌氧消化过程造成消极影响[5首先,硫酸盐刺激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竞争共同基质(乙氢气),而且竞争能力强于后者,进而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55'56],,影响甲烷生成。其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最终被还原为硫化氢。而较高浓度的硫化氢对产甲及其它厌氧消化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酸性积累,进一步导致厌氧消化失败。因如何避免或减轻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之一。逡逑(3)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逡逑对某些含有高浓度硫酸盐的工业有机废水,宜采用专门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硫酸盐还原。如在单相反应器内添加惰性气体吹脱装置,将硫化氢及时排出[57]。单脱装置能够减轻硫化氢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缺点是该装置的吹脱气量不易控制,在程度上降低甲烷产量而且对甲烷的回收利用增加困难。逡逑目前,为了解决硫酸盐还原对产甲烷过程的抑制,有效的方式是利用两相厌氧处理工艺。硫酸盐还原在水解酸化相中发生,从而避免硫酸盐还原对产甲烷过程的[58_61]。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原理是依据水解酸化菌与产甲烷菌对最佳生态条件
等[77]0逡逑电活性微生物首先将细胞质内电子供体氧化,产生电子和还原力[H]等,通过细胞逡逑外膜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78]。其电子传递机制[794()]有以下几种(图1.3):①细胞色素逡逑C[81?]。电活性微生物直接附着在电子受体上,通过细胞外膜的细胞色素C能够直接将逡逑电子传递到电子受体。2010年,Summers等发现G.邋?swfwrraywcem菌通过细胞色素C进逡逑行胞外电子传递。2015年,Marta等[84]直接证明细胞色素C在胞外电子传递的必要性。逡逑在铁含量很低的培养基上培养G.邋w//wre而cera菌并考察其电子传递效率,发现铁浓度逡逑降低能够导致细胞色素C的含量下降,使胞外电子传递失败。以直接接触方式(细胞色逡逑素C)富集的电活性微生物数量有限,导致电子传递能力较低。②纳米导线[85_87]。纳米导逡逑-11邋-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千红;金宝华;程晓玲;;水解酸化池中硫酸盐还原及抑制效果研究[J];供水技术;2011年01期
2 丁雷;祁佩时;黄华山;刘智晓;;微氧环境抑制硫酸盐还原反应作用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施春华,颜佳新,韩欣;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反应研究进展[J];广西地质;2001年01期
4 康宁,秦祥田;硫酸盐还原——甲烷化两相厌氧处理工艺中的回流比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5 都昌杰;张则鹏;;厌氧沉积物中硫化氢的来源[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7年02期
6 金鹏康;杨珍瑞;李蓉;李岩;周立辉;;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J];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7 郭夏丽;程小萍;郑平;梅玲玲;;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康宁,伦世仪;硫酸盐还原-甲烷化两相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模型[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9 康宁,伦世仪;硫酸盐还原─甲烷化两相厌氧工艺中的相分离[J];工业水处理;1996年04期
10 刘金苓;赵本良;黄斯婷;祝金霞;毛东梅;张维鸿;;生物硫酸盐还原过程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丁海;姚素平;陈骏;;重金属离子对混合SRB菌群的硫酸盐还原速率抑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阿丽娜;王黎;严巧凤;张皓;关婷;;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赵本良;仇荣亮;刘金芩;黄雄飞;李清飞;王诗忠;石宁;;一株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爱杰;陈川;任南琪;刘春爽;邓旭亮;;废水碳氮硫同步脱除新工艺及其功能微生物分析[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江峰;彭国良;陈光浩;;烟气脱硫-生活污水厌氧处理联合工艺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月;微生物电催化处理硫酸盐废水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冯颖;硫酸盐还原菌与Fe~0协同处理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赵阳国;生态因子对硫酸盐还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影响的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周杰民;嗜盐嗜碱微生物法烟气处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5 徐熙俊;微氧碳氮硫共脱除工艺的运行效能及数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春爽;有机废水同步脱硫脱氮组合工艺运行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袁梦冬;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中氧化塘产甲烷和脱氮微生物学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李巍;废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硫特性与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郭鸿亮;Pseudomonas sp.C27反硝化脱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景新;铁强化微生物—电催化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丹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军威;硫酸盐还原体系中EDTA的生物降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一威;不同工艺条件下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唐红玲;微生物烟气脱硫系统中硫酸盐生物还原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5 桂冠;脱硫肠状菌的培养及还原硫酸盐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岩;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产酸—硫酸盐还原系统建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邢嘉s
本文编号:271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1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