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微分析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3:33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微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对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研究,包括地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水体中环境雌激素的检测。 首先,我们研究了一种对铅离子进行选择性检测的流动注射微流控分析体系。其检测原理是基于一种荧光分子传感器(Calix-DANS4)对铅离子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响应。该荧光离子团是一种带有四个DANS1基团的杯芳烃。该铅离子检测微流控芯片由含有被动混合器的Y-型微通道和玻璃粘合而成。检测腔体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检测时由光纤传导的两个365 nm紫外发光二极管对腔体中荧光分子同时激发,然后另一光纤组在和激发光垂直的角度进行荧光采集,并与光电倍增管耦合放大进行检测。在pH 3.2,乙腈/水=60/40,荧光分子浓度为1×10~(-6)摩尔/升时,该体系对铅离子的检测限可以达到2.5×10~(-8)摩尔/升,这已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目前饮用水中铅离子含量指导标准中的最大值以及2013年的饮用水的欧洲标准。 为了改善我们的流动注射微流控分析体系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消除其共存离子钙离子的干扰,我们在微流控分析前加入了固相萃取富集前处理过程。萃取柱是自制的填充了功能化3-氨基丙烷硅胶的Teflon微柱。在进行微柱固相萃取时,功能化硅胶在碱性条件下(pH=10)选择性吸附痕量铅离子,从而能与其他的干扰离子分离,特别是水中大量存在的钙离子和钠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铅离子能被可逆地从微柱上洗脱下来,富集倍数可达100倍。固相萃取前处理过程和荧光法微流控装置相结合,已被成功地用于自来水中铅离子的检测。该检测结果已用常规用于检测痕量铅离子的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证明。 在进行微流控体系分析检测时,我们发现体系外混合体系内检测和体系内由被动混合器混合再检测得到的滴定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初步表明该反应在我们的微流控体系中存在某些不完整性。利用一个快速反应模型在微流控体系中体系外混合和体系内混合的对比研究,我们证明了反应物在我们微流控分析体系中已经完全混合。为了更好地理解所研究荧光离子团和铅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我们通过将微流控分析手段,停流方法(stopped-flow)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同时研究该络合反应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并分析和验证了已有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首先,我们进一步改善了我们的微流控分析体系的操作参数,如降低流速以增加传输时间,从而延长反应时间,这明显地缩小了和体系外混合得到的滴定曲线的差距。另外,通过改变微流控体系的几何构型,如延长的微通道,同样为了延长反应时间,两曲线已经接近重合,实验证明了该反应是个慢反应,在我们的微流控通道内,该络合反应尚未结束。然后,通过驰豫时间的分析方法,我们得到对于1:1络合反应,当荧光分子浓度远大于金属离子浓度时,铅离子浓度和驰豫时间的倒数成线性关系。我们用停流方法研究了在该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实验数据也证明在铅离子浓度大于等于十倍荧光分子浓度时,该线性关系成立,并由此得到络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_1)。我们通过用软件SPECFIT对荧光光谱的分析和拟合得到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从来计算得到其解离常数(k_(-1))。最后,我们用另一软件Chemical kineticssimulator对该反应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对应于我们的微流控体系条件的理论曲线,和我们的实验曲线基本相符。 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另一金属离子检测器是基于微腔激光的光流体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原理主要是微腔激光材料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导致其折射率的改变,从来引起微腔激光光谱的移动。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对该微腔激光材料的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因为其微相分离的特殊性,疏水段可以容纳激光染料,而亲水段在水中溶胀后可以容纳金属离子,从而具有发激光和离子传感的双重性能。我们主要研究了两种嵌段共聚物(PS-b-P2VP,PS-b-P4VP),PS能容纳染料分子(DCM),P2VP和P4VP与金属离子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我们研究了两种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态,以及经过水处理和金属离子处理后的形态变化。借助于椭偏仪(ellipsometry),我们研究了两种聚合物薄膜的折射率,以及经过水处理和金属离子处理后的折射率变化。表面形态和折射率变化表明,PS-b-P4VP对锌离子有特殊的响应。该聚合物进一步用于制作微腔激光以及光流体,并在光流体中测试该微腔激光通过水和锌离子溶液后的光谱移动。初期的实验结果表明,锌离子能引起光谱移动,但真正的原因还需进一步证明和探索。 本论文中研究的最后一种微分析方法是关于微型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对污水厂中环境雌激素的检测研究。该小型化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与固相萃取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成功地对五种环境雌激素:2,4-dichlorophenol(DCP),4-tert-butylphenol(BP),bisphenol A(BPA),17α-ethynylestradiol(EE2)和4-n-nonylphenol(NP)进行了分离和检测。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采用的是胶束电动色谱(MEKC),有效地改善了分离效果。为了改善灵敏度,在分析前采用了固相萃取将被分析物进行富集。我们对分离检测的条件(如缓冲液的pH值和浓度,胶束的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该五种分析物在12分钟内有效地得到分离和检测。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污水厂中的该五种环境雌激素的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8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买买提·阿不都拉;买里克扎提·买合木提;阿布力孜·伊米提;;玻璃光波导元件检测氯仿蒸汽的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2 ;Experimental Study on Near-IR Nonlinear Optical Waveguide Sensor for Refractive Index of Liquids[J];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07年02期

3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如克亚·沙吾提;阿布力孜·伊米提;;基于K~+交换平面光波导气体传感器检测丙酮蒸气[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1期

4 高丽红;喻泽斌;杨飞;汝旋;黄俊;徐天佐;孙龄芳;;17β-雌二醇在水体中的分布水平及去除方法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5 张甜,董学畅,吴方评,杨光宇,乔永峰;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样品中10种多酚[J];分析化学;2005年03期

6 黄庆斌,李德良,李明,柴跃东,陈颉;固相萃取技术及固定相络合法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思路[J];化学教育;2005年10期

7 黄庆斌,李德良,李明,台希,李海涛,尹家元,胡秋芬;2-(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钴(Ⅱ)的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4年01期

8 高小茵,吴献花,朱利亚,胡秋芬,杨光宇;4-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t、Pd、Rh[J];贵金属;2005年02期

9 玛丽娅·马木提;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买里克扎提·买合木提;阿布力孜·伊米提;阿达来提·阿不都热合曼;;光波导二氧化氮气敏传感元件的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年02期

10 吴藻光;;高效液相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买买提·阿不都拉;买里克扎提·买合木提;阿布力孜·伊米提;;玻璃光波导元件检测氯仿蒸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海日沙·阿不来提;阿达来提·阿不都热合曼;布力孜·伊米提;;金属氧化物/玻璃复合光波导传感元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照韩;城市水体中雌激素的去除机制及复合污染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斌;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及其在滇池水系环境化学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增鸿;多孔塑料光纤传感探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4 于学伟;河北廊坊农区麻雀生态学及其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王春;药物活性成份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胡秋芬;固相萃取技术在金提取和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杨清玲;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在环境分析中的新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伟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在电活性与非电活性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隆异娟;基于纳米金模拟酶活性的生物分析化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张海涛;微分析系统在水污染物检测中的发展和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芳;毛细管电泳富集新技术在农药残留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姑丽各娜·买买提依明;In_2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气敏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陈盛余;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在食品和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杨俊;17β-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模式及高效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楼春;17β-雌二醇与酰胺类除草剂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石婧;基于毛细管酶微型反应器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翠翠;水体中甾体雌激素水平对生物群落的毒性与生物降解特性研究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温居一;一种新型的细胞防护剂(复合物NADH)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温振东;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新技术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07年

10 韩丹丹;毛细管电泳在几种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8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18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