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高效锰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Hg~0的催化氧化与吸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0:23
【摘要】:汞作为一种全球型的污染物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十年努力,目前已经正式通过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旨在最大限度的减少来自人为源的汞向环境中的排放。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汞排放国,在主要的排放源中,又以燃煤电厂的排放量贡献最大。汞以零价汞(Hg~0)的形式停留在烟气中时难以结合现有的污染控制单元进行去除,容易造成较高浓度汞的排放。针对燃煤烟气中的Hg~0,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1)利用催化氧化法把Hg~0转化成易溶于水的二价汞(Hg~(2+))从而结合湿式脱硫装置进行吸收去除;2)利用吸附捕集的方法把Hg~0转化为颗粒汞(Hg~p),然后利用除尘设备进行去除。利用催化氧化法或者吸附捕集法其核心都是针对Hg~0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或者吸附剂材料。锰基氧化物作为一种廉价且环境友好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对Hg~0具有高效的催化氧化能力,经过氧化后的汞会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停留在锰氧化物的表面,因而对Hg~0而言又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然而,在利用锰氧化物去除Hg~0的反应过程中,锰氧化物普遍存在高温下活性较差、容易受到SO_2毒害、颗粒本身容易团聚以及导电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构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锰氧化物催化剂或吸附剂材料,研究不同材料对Hg~0的去除效果,深入探究锰氧化物与Hg~0之间的微观作用机制,提出增强锰氧化物自身分散性以及解决在使用中遇到的失活问题。同时,我们针对锰氧化物的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低温协同脱硝脱汞以及材料实际应用的新方案。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具有不同晶型(α-,β-,γ-)的纯相型MnO_2通过水热法进行合成并将其用于研究Hg~0与锰氧化物之间的去除机制。三种不同晶型的MnO_2均具有一维形貌特征,其中α-MnO_2和β-MnO_2分别呈现出带状和棒状的形貌特征,而γ-MnO_2显示出一种类似于轴状的形貌特征;对Hg~0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晶型对Hg~0去除有显著影响,α-MnO_2的Hg~0去除性能明显优于γ-MnO_2,而β-MnO_2几乎对Hg~0没有任何的活性;α-MnO_2和γ-MnO_2在低温段(100-200℃)下有着较高的Hg~0去除效率,而高温(200℃)会造成MnO_2活性的逐渐下降;来自于外源烟气中O_2会参与MnO_2与Hg~0之间的反应,MnO_2表面的吸附氧含量直接关联着材料对Hg~0的吸附捕集能力,材料表面活性氧含量越高,对Hg~0的去除能力往往越强;MnO_2的氧化还原能力与Hg~0的去除效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Hg~0在催化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利用高价态的Mn(Mn~(4+)/Mn~(3+))向低价态的Mn(Mn~(3+)/Mn~(2+))转化;吸附在MnO_2表面的汞主要以Hg~(2+)的形式存在,并且与MnO_2表面的O进行化学键合。2.以石墨烯为载体制备MnOx/石墨烯的负载型锰氧化物,并将其应用于Hg~0的催化氧化及吸附过程,探究载体与MnOx活性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合成过程中,较大且易团聚的MnOx颗粒在二维石墨烯片层上受限生长,使得MnOx颗粒变得小且均匀,石墨烯的片层结构起到分散MnOx颗粒的作用并为反应提供足够空间;Hg~0去除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墨烯对Hg~0没有任何的亲和性能,但MnOx/石墨烯展现了比单纯MnOx更优良的Hg~0去除性能,其去除效率能够提高30%以上;在反应过程中,石墨烯高效的电子传输能力能起到转移电子的作用,强化了MnOx催化氧化Hg~0的过程;高温同样不利于Hg~0的去除,但石墨烯的良好热传导能力部分缓解了高温的毒害作用;HCl对Hg~0去除过程没有显著影响,避免了该材料对烟气中HCl的高度依赖;而O_2在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加材料表面的吸附氧并且能够再氧化被还原的低价Mn;吸附在MnOx/石墨烯表面的汞能够通过热解析的方式从材料表面释放出来,实现吸附剂的再生。3.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特殊晶型结构的LaMnO_3钙钛矿材料,探究晶型结构对Hg~0去除的影响,并用于协同低温脱汞及脱硝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MnO_3不仅具有高效的NH_3-SCR低温脱硝性能,且在相近的温度区间内具有较高的脱汞性能;特殊的钙钛矿晶型结构具有高效的催化氧化能力,其催化过程主要为Mn~(4+)向Mn~(3+)的转化,把Hg~0氧化成Hg~(2+)的氧化同时其表面丰富的吸附氧也为汞在其表面的富集提供了场所;通过La改性后的MnOx同样增大了其比表面积,使得气态分子更容易在其表面发生吸附反应;无论是脱硝还是脱汞的测试,高温均不利于反应的进行;NO和Hg~0在LaMnO_3的表面存在着竞争吸附的关系,当LaMnO_3吸附饱和后其对NO的去除效率将会下降;同样,在NH_3-SCR反应的过程中,吸附在表面的NH_3物种会抑制Hg~0的吸附,而NO在LaMnO_3表面生成的硝酸盐会一定程度的促进Hg~0的氧化;SO_2和H_2O对LaMnO_3脱除Hg~0的反应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当SO_2和H_2O同时存在将会使催化剂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4.以Fe-Sn为添加剂制备一系列的Fe-Sn改性复合型锰氧化物,用于解决MnOx在使用过程中不耐高温以及容易受SO_2干扰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Fe-Sn-MnOx三元复合氧化物具有最高Hg~0去除效果;SnO_2起到分散MnOx颗粒的作用,少量Fe元素的添加能进一步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通过Sn元素添加形成的Sn-MnOx复合氧化物拓宽了反应的温度窗口,高温下SnO_2对外源O_2的吸附以及化学转化作用(O_2→O~(2-))增强了汞在高温下的吸附行为;进一步通过少量Fe元素的添加构建的三元复合氧化物不但进一步提高了Hg~0去除能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抗硫能力,Fe的添加能够缓解高温下材料表面的硫酸盐化程度,从而能够保护的锰的活性位点。5.利用汞-程序升温脱附(Hg-TPD)的方法研究了汞在锰氧化物表面的微观作用机制。相比于传统活性炭(AC)对Hg~0的物理吸附去除,汞在MnOx表面的化学吸附是强化其吸附能力的关键;Ce、Sn、Fe、Zr等元素改性的锰基氧化物不但增大了Hg~0的吸附容量,而且它们分别与表面汞的键合形式有着显著差异:汞主要以HgO的形式存在于MnOx表面,在Sn-MnOx复合氧化物上,汞以Hg-O弱键的形式存在,而在Zr-MnOx上则以Hg≡O强键的形式存在,在Ce-MnOx以及Fe-MnOx氧化物的表面其存在形式与MnOx较类似;此外,SO_2不利于Hg~0的去除,容易对Mn活性位造成毒害作用,NO有利于Hg~0的去除反应,形成的硝酸盐物种有利于Hg~0的氧化反应。同时,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新型锰氧化物材料并对它们的Hg~0去除性能进行了考察:1)通过以碳球为模板,负载一维α-MnO_2的三维分级材料并用于去除Hg~0;2)考察了具有特殊晶型结构的LiMn_2O_4尖晶石材料的除汞性能;3)以LaMnO_3为整体催化位点,以Ce-Sn复合氧化物为载体,构建新型高效除汞材料。本论文制备的纯相锰氧化物(MnO_2)、负载型锰氧化物(MnOx/石墨烯)、特殊结构锰氧化物(LaMnO_3)以及复合型锰氧化物(Fe-Sn-MnOx)分别具有高效的汞捕捉能力,又有着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场所,为未来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协同脱硝脱汞提供了方案。基于上述锰基氧化物材料的开发以及对Hg~0去除机制的认识,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变温吸附(TSA)技术对燃煤电厂中的Hg~0进行高效去除,并实现材料再生的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73
【图文】:

生产活动,全球,水泥窑炉,有色冶炼


2 中国由于生产活动向大气,水以及土壤中的排放情况以及对全球汞排放的贡献[20]Fig.1-2 China’s Hg emissions/releases to air, water, and land due to local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global consumption drivers汞的人为排放源中,如图 1-3 所示,来自于燃煤电厂中的汞排放被认要的大气汞来源。其次,占主导地位分别为有色冶炼,水泥窑炉以及钢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汞的总排放量依然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煤产生的汞排放量呈现逐渐平缓的趋势,但是其排放总量的比例在各行

迁移转化过程,燃煤电厂,脱硝


图 1-4 汞在燃煤电厂中污染控制设备上的迁移转化过程[16]Fig. 1-4 Mercury transformation and removal across APCDs in coal-fired powerplants主流的脱汞技术主要是依靠现有的污染控制单元进行展开,这也符合经济可行性。如图 1-4 所示的为汞在燃煤电厂中主要气体污染控制设备(APCD)迁移和转化行为。经燃煤产生的烟气汞几乎全部以 Hg0的形式存在,随着烟气度的降低,部分 Hg0会转化为 Hg2+和 Hgp:在燃煤锅炉中,受到均相氧化(Cl、Cl2、Br2等)以及部分飞灰中催化组分的作用形成少部分 Hg2+,还有部分汞富到粉煤灰上形成Hgp。燃煤烟气经历的第一个APCD单元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脱硝系统,该单元的烟气温度一般在 300-400℃,常用的 SCR 脱硝催化剂V-W-TiO2、V-Mo-TiO2等能够促进 Hg0向 Hg2+的氧化[29-31],在脱硝系统中,要氧化作用的为烟气中的 HCl 组分,经脱硝催化剂后转化为活性 Cl 进而对进行高效氧化[32]。同时,NH3-SCR 的反应也在该催化剂上同步进行[16]。经过系统后,部分被氧化的 Hg2+会沉积到颗粒物上形成 Hgp,大部分被氧化的 H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盛;;乙醇催化氧化改进实验的再探究[J];化学教学;2017年03期

2 金国善;氨的催化氧化[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7年04期

3 程龙军;尹树孟;宫中昊;单晓雯;于辉;;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典型VOCs的治理效果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7年01期

4 孙鹏;;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年19期

5 车铭妍;;醇的化学性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6年05期

6 高晶;刘开胜;;观察-思考-创新——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再改进[J];中学化学;2017年03期

7 张宏宇;;醇的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6期

8 钱欣;刘淑蕃;苏贻勋;;轻质油品脱臭中硫醇氧化机理——硫醇的催化氧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3期

9 郑颖,曾添贤,计亮年;细胞色素P-450模拟酶的合成及其用于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苯为苯酚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88年04期

10 季清荣,程斌,陈章荣;碳水化合物催化氧化制草酸[J];化学世界;198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辉;曲振平;王忠;全燮;;金属银粒子性质对氨选择催化氧化消除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赛;吴银素;尹晓蕾;邢胜涛;马子川;;锰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邻二甲苯的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刘敏;吴银素;芦佳;马子川;;碱金属助剂对天然锰矿深度催化氧化邻二甲苯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江国平;;常温常压催化氧化装置介绍[A];“豫兴热风炉杯”2011曹妃甸绿色钢铁高峰论坛暨冶金设备管理经验交流会论文集会刊[C];2011年

5 周安宁;孙鸣;张亚婷;;光催化氧化与热催化氧化耦合转化煤制精细化学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黄海保;黄慧灵;冯秋雨;Dennis Y.C.Leung;卢浩贤;王雷;刘璧源;黄雅婧;何苗;黄汝颖;黄哲;闫奕帆;刘晓然;;真空紫外光解联合臭氧催化氧化工艺降解苯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孙凤娟;鲁建江;曹鹏;温树梅;童延斌;;膨润土吸附-微波催化氧化协同作用处理葡萄酒废水[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武应全;贾志奇;赵永祥;;金属改性钠基膨润土催化氧化苯制备苯酚[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梦华;周海燕;孙倩;吴琳娜;陆晓华;;亚临界水催化氧化处理有机氯污染场地土壤[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李新涛;陈亦力;薛涛;张夏颖;安盼盼;杨晓进;;新型低成本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制备[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志勇;郑州大学昊华骏化合作开发催化氧化清洁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姚耀富;臭氧催化氧化降低污水COD值[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周华信;仿生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工艺诞生[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张培信;仿生催化氧化制环己酮新工艺诞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5 主持 本报首席记者 陆慕寒 嘉宾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 曾庆福;十年磨一剑 今日把示君[N];中国纺织报;2010年

6 金世国;催化氧化技术净化有机废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李欣;排出的废水可养鱼浇花[N];泰州日报;2010年

8 ;电解催化氧化污水处理装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9 陈硕;首批新型钛硅分子筛出厂[N];中国石化报;2003年

10 石关;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N];中国石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昱洲;TiO_2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氧化CVOCs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2 徐浩淼;高效锰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Hg~0的催化氧化与吸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孟庆洁;层状钙钛矿氧化物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反应特征与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18年

4 严朝雄;负载贵金属室温高效催化氧化甲醛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黄登高;钛硅分子筛TS-1的低成本合成、改性及绿色催化氧化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6 李鸿鹄;燃煤烟气汞的前置催化氧化强化脱除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7 高晓强;气-固相催化氧化制备2-萘甲醛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王望龙;锰基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氯苯类有机物的反应过程与副产物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9 杨仲禹;微波强化吸波材料吸—脱附/催化氧化气相甲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10 彭若斯;二氧化铈负载铂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与反应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富岱奇;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颗粒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钱佳旭;电解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钦儒;沸石基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徐丽丽;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徐琳琳;贵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6 孙樟民;Titanium silicalite-2负载Pt催化剂制备及其室温催化氧化、还原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7 邢中鹏;常温高效催化氧化CVOCs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张维东;纳米钴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对丙烷的完全催化氧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9 龙宇;不同晶型二氧化锰催化氧化氯苯的反应机制与毒副产物生成评价[D];浙江大学;2019年

10 郭政;稀土金属改性铈基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甲苯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1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21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