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多孔硅酸镁高效吸附材料的构筑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5:13
【摘要】:大量含有过量有毒有害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不仅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吸附法因操作简单、周期短等优势,是治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吸附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等要素。特殊的表面性质有利于促进吸附性能,而合适孔径分布则能有效提高孔的利用效率。因此,构筑新型、高效、绿色、孔结构优良的吸附材料对治理有毒有害重金属离子污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硅酸镁层状吸附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绿色环保等优点,但是其比表面积低和孔径小等缺点直接制约着其吸附性能和应用领域。本论文以设计和制备能高效移除有毒有害重金属离子的硅酸镁吸附材料为研究目标,通过调控化学组成、表面性质、形貌以及孔结构等并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制备了系列高表面电荷、不同形貌、多级孔结构的硅酸镁吸附材料,并以三种典型重金属离子(Pb2+、Zn2+、Cu2+)为代表,系统探讨其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并揭示硅酸镁吸附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与其化学组成和孔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硅酸镁材料与阳离子间电荷吸引机理,发展了成核/水热晶化隔离制备技术,制备了系列小粒径、高比表面积硅酸镁吸附材料,并通过表面电荷的调控与优化,系统探讨硅酸镁吸附材料形貌、孔结构和表面电荷密度对Pb2+、Zn2+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水热法,成核/水热晶化隔离法能有效制备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硅酸镁吸附材料,其平均粒径减小了 75.8%,约为460 nm,其比表面积则增加了 121%,约为597m2·g-1;小尺寸和高比表面显著提高了对Pb2+、Zn2+离子的吸附性能,对Pb2+吸附性能提高37.3%,为142.1mg·g-1,对Zn2+离子吸附性能提高25.3%,为46.5 mg·g-1;通过对硅酸镁吸附材料表面电荷的调控,大幅度提高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约提高了 0.36倍。(2)基于溶剂界面效应,发展了混合溶剂热法,通过调控乙醇/水混合溶剂比例,在无模板条件下可控制备了系列多级孔结构花状硅酸镁吸附材料,并详细探讨该吸附材料对Pb2+、Zn2+、Cu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吸附性能与其孔结构间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热法能可控制备多级孔结构硅酸镁吸附材料,其孔结构在0.5-200 nm范围内呈现多级孔分布,特别是介孔和大孔丰富,比表面积最高达708 m2·g-1,平均孔径达6.89 nm,远高于文献报道值;优良孔结构的硅酸镁吸附材料展现了优异的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对Pb2+、Zn2+、Cu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6.7、78.8和52.30 mg·g-1;通过EDTA二钠溶液洗涤再生,循环使用3次后,对Pb2+吸附性能仍保持85%以上,具备一定循环再使用性能。(3)基于结构拓扑转变效应,发展了原位相转变可控制备技术,以碳纤维为基底,以碱式碳酸镁薄片包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前驱体,通过原位与硅酸钠反应,可控制备得到系列硅酸镁包覆碳纤维的多级孔结构复合吸附膜材料,并详细研究其对Zn2+、Cu2+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吸附性能与孔结构间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固态相转变反应能成功制备得到多级孔结构硅酸镁复合膜吸附材料,其孔主要分布在0.8-200 nm范围内,碳纤维表面硅酸镁负载量约为27.3 wt%,比表面积最高为11 m2·g-1,平均孔径最大为13 nm;该膜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快且分离简便,其适宜应用pH范围为4.0-7.0,对Zn2+、Cu2+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98.0和131.5 mg.g-1,其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和朗格缪尔吸附模型,为阳离子交换吸附机理;通过设计并自制了过滤/吸附处理装置,能得到满足WHO饮用水标准的污水处理效果,且循环使用性能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O647.3
【图文】:

示意图,污染事件,事件,紫金矿业


province邋in邋2010.逡逑■逡逑图1-2流入生态环境的重金属迁移示意图逡逑Fig.邋1-2邋The邋migration邋of邋he^vy邋metals邋in邋the邋ecological邋environment.逡逑Pb主要来源于汽油、铅酸蓄电池、油漆颜料、化妆品、中药等。据世界卫生组织逡逑(WHO)建议,饮用水中Pb离子浓度最高限量为2mgL-l。Pb主要以Pb3(P04)2的形逡逑式沉积于骨骼中,抑制钙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当体内血铅浓度超过300网N-1逡逑时,将通过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来损坏神经系统,造成神经传导速度的降低、行动异常逡逑及运动障碍等,如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困难等[11];当人体血铅浓度超过逡逑2逡逑

示意图,重金属迁移,生态环境,示意图


逡逑图1-1近年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a)邋2017年河北17万平污水坑事件,(b)邋2016山东滨州污水坑逡逑事件,(c)邋2012内蒙古乌梁素海污染事件,(d)邋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逡逑Fig.邋1-1邋The邋heavy邋metal邋pollution邋incidents邋of邋China邋in邋recent邋years:邋(a)邋170,000邋m2邋sewage邋pit邋in逡逑Hebei邋province邋in邋2017,邋(b)邋sewage邋pit邋in邋Binzhou,邋Shandong邋province邋in邋2016,邋(c)邋the邋pollution逡逑incident邋in邋Wuliangsu邋Sea,邋Imier邋Mongolia邋in邋2012,邋(d)邋Zijin邋mining邋pollution邋incident邋in邋Fujian逡逑province邋in邋2010.逡逑■逡逑图1-2流入生态环境的重金属迁移示意图逡逑Fig.邋1-2邋The邋migration邋of邋he^vy邋metals邋in邋the邋ecological邋environment.逡逑Pb主要来源于汽油、铅酸蓄电池、油漆颜料、化妆品、中药等。据世界卫生组织逡逑(WHO)建议,饮用水中Pb离子浓度最高限量为2mgL-l。Pb主要以Pb3(P04)2的形逡逑式沉积于骨骼中,抑制钙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当体内血铅浓度超过300网N-1逡逑时,将通过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来损坏神经系统,造成神经传导速度的降低、行动异常逡逑及运动障碍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承龙;贾永忠;高峰;孙进贺;景燕;;硅酸镁锂的人工合成及有机改性研究进展[J];盐湖研究;2010年01期

2 夏承龙;景燕;贾永忠;孙进贺;;硅酸镁锂的有机改性及物化性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0年04期

3 陈淑英;六硅酸镁的合成工艺研究[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0年05期

4 汪多福;清洗锅炉中硅酸盐水垢新探[J];劳动保护;1989年06期

5 柴湘君;徐庆涛;高俊杰;任谦;彭银仙;;废油精制用脱色吸附剂聚硅酸镁制备和测试[J];广州化工;2013年08期

6 梁泽建;蒲彪;彭训亮;陈力;;活性硅酸镁对柑桔汁中柠檬苦素吸附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9期

7 梁泽建;蒲彪;彭训亮;陈力;;活性硅酸镁对柑桔汁中柠檬苦素吸附的研究[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年03期

8 刘登云,贺晨光;硅酸镁胶体溶液用于碱氧一浴工艺的实践[J];印染;1990年04期

9 刘瑞麟;孟军辉;柳成荫;王永曦;王亚芳;;硅酸镁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4期

10 安晓;;羟基硅酸镁润滑材料的行车试验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佩京;于鹤龙;许一;徐滨士;;羟基硅酸镁润滑材料的摩擦修复性能及其装备应用效果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吴钊英;李享德;鲁敬雄;魏杰;刘昌胜;;有序介孔硅酸镁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贾援;张婷婷;王宝民;;改善硅酸镁水泥流动性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固废处理与生态环境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4 高飞;许一;徐滨士;张保森;;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5 范芳丽;丁华杰;白静;吴晓蕾;雷富安;秦芝;;硅酸镁空心球对铀的吸附[A];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新型保温绝热材料硅酸镁纤维保温毯隆重上市[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7 史佩京;于鹤龙;许一;徐滨士;;含羟基硅酸镁粉体润滑剂改善机床齿轮疲劳磨损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曹昌燕;魏芳;曲晋;宋卫国;;磁性硅酸镁纳米管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王贤龙;;高温高压下含铁铝杂质硅酸镁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10 史佩京;许一;于鹤龙;徐滨士;;微纳米羟基硅酸镁润滑材料对45~#钢/GCr15轴承钢接触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闻哲;鲁阳公司成功研发硅酸镁纤维毯[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周辛立;优质环保硅酸镁纤维毯在鲁阳公司研发成功[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纳米矿物材料“胶性硅酸镁锂”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周辛立;硅酸镁纤维毯在鲁阳公司研发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人瑶;多孔硅酸镁高效吸附材料的构筑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陈文超;硅镁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朱培怡;含镁多孔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纳米羟基硅酸镁与ZDDP的协同减磨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邸婧;微细结构硅系吸附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张晶晶;微纳米分级有序介孔硅酸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4 郑淑敏;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合成及在润滑领域的应用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5 高洁;硅酸镁锂的有机改性及机理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厉鹏;纤维素—硅酸镁锂复合结构与性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

7 杜延男;利用粉煤灰替代硅灰制备水化硅酸镁水泥[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高亚军;合成纳米羟基硅酸镁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曾明杰;羟基硅酸镁的人工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黄峗;聚乙烯醇/合成硅酸镁锂纳米复合水凝胶膜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2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