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强化湿法脱碳和脱硝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9:27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消耗,进入地球大气层的CO2量随之增多,这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和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NOx的过量排放(尤其在中国),造成了酸雨、雾霾天气等众多环境问题。工业尾气中CO2捕集及NOx脱除已经刻不容缓。 众多研究表明,化学吸收方法是目前CO2大规模捕集领域中最适宜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进行CO2捕集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离子液体具有挥发性低、性质稳定、结构可调等众多适宜作为化学吸收剂进行CO2捕集的优点,然而由于离子液体的粘度很大,导致了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气液传质过程缓慢,吸收速率低,吸收时间长等问题成为困扰采用离子液体CO2捕集实用化的瓶颈;前人针对络合溶液脱除NO的研究表明,NO和络合溶液的络合速率一般都很快,络合吸收反应是一个受气液传质控制的过程。由此可见,上述两个化学吸收过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相同的。强化气液传质,促进化学吸收是发展CO2和NOx化学吸收方法的核心所在。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RPB,也称为旋转填充床)作为新型的多相流混合装置和反应器,可以极大的强化液液、气液传质,该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化工分离过程和纳米材料制备。本论文研究工作旨在将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作为气液反应器,应用于CO2捕集及NOx脱除过程中。论文对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内的CO2与离子液体物理吸收和反应吸收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CO2与离子液体在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中的传质系数,提出了有应用前景的C02捕集过程新工艺和NO脱除的过程新工艺。基于实验研究和前人研究结果,本文建立了超重力环境下CO2与离子液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超重力环境下强化气液传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型,对操作参数及设备尺寸进行了优化模拟。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本论文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1、以常规离子液体[Bmim][PF6]物理吸收CO2过程为研究体系,测量了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中该过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并对比研究了填料塔中该过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比较结果发现:在相近的操作条件下,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为0.95-3.9x10-2s-1,而填料塔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仅为0.63-1.9×10-3s-1。相对于填料塔,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中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强化CO2吸收效果明显。 2、以CO2在功能化离子液体[Choline][Pro]中的化学吸收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CO2在离子液体中的脱除率和负载量。结果表明,超重力旋转填充床适宜用做CO2在离子液体中的化学吸收过程的反应器。在较优操作条件下,CO2在离子液体中的化学吸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约0.2s)达到0.2mol CO2/mol IL。使用10%(vO1)的混合气时,吸收剂的负载量可以达到25Kg CO2/m3IL以上,脱除率保持在90%,使用20%(vO1)的混合气时,吸收剂的负载量可以达到40Kg CO2/m3IL以上,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化应用前景。 3、以功能化离子液体[Choline][Pro]反应吸收C02的过程作为气液传质的研究体系,基于Higbie渗透理论建立了超重力环境下伴有可逆反应的气液传质模型,获得了液膜中C02随时间和渗透深度的浓度解析表达式,并进一步推导出了超重力环境下的相应传质系数。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操作条件下C02在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中的脱除率,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揭示了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强化气液传质的作用机理是使液膜中可溶性气体具有很高的浓度梯度而实现的。基于数学模型,预测了填料半径对C02脱除率的影响关系,可对不同操作条件下填料半径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吸收液中C02的负载量。 4、以FeSO4和Na2EDTA结晶水合物为原料制备了FeⅡEDTA络合吸收剂,采用该络合吸收剂在超重力旋转填充床中进行NO脱除的实验研究,以NO的脱除率作为考察目标,考察了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内超重力水平、气液流量比、气液流速、络合吸收液pH值,温度及进口气体总压、NO浓度等对实验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络合吸收液的pH值为7,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内超重力水平为200g时,NO的脱除效率最优。吸收体系温度升高,气液比增大会导致NO脱除率下降;而提高吸收液浓度、提高进口气体压力则导致NO的脱除率提高。当使用0.04mol/L络合吸收液,气液流量比为125:1,超重力水平为200g,温度为298K,进口NO浓度为1000ppm时,压力为0.35MPa时,NO的脱除率最高,可达95%。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028.14;X7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绪美,郭锴,王玉红,冯元鼎,郑冲,单永年,张希俭,周秋柱;超重力场技术用于油田注水脱氧的工业研究[J];石油化工;1994年12期

2 陈泽q;本菲尔脱碳工艺用新型活化剂ACT-1的开发与应用[J];中氮肥;199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冠伦;新型结构旋转床吸收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6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26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