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6 18:04
【摘要】:近年来,利于再生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水量的补给,再生水中残余的污染物质可能会对地下水带来风险。明晰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在再生水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状况,对于环境风险评估及管理有重要的意义。环境中抗生素的浓度多在纳克至微克水平,建立准确可靠的测试方法至关重要。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试4大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及大环内脂类)共20种抗生素的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地下水样品的回收率为62.7-107.5%,方法检出限为0.1-1.1 ng/L,定量限为1.0-2.0 ng/L,满足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测试要求。对全国不同片区典型城市中的再生水利用情况进行调研,筛选出15个不同城市中的再生水入渗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及采样分析,再生水及地下水样品中,共有20种抗生素及13种抗性基因被检出。15个城市中,再生水中抗生素的浓度为212-4035 ng/L;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浓度为19-1270 ng/L。水样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较高,而南方地区磺胺类抗生素含量较高;北方地区再生水中抗性基因的绝对量均高于南方地区。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是样品中含量最高的两类抗生素;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和sul2是样品中丰度最高的ARGs。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和氧氟沙星是再生水及地下水中位列前三的高风险物质,需要在补给地下水前加以控制。统计学分析表明,水体中的某些抗生素、营养类无机盐、金属离子及农药均与ARGs显著相关。对潮白河入渗场地长期监测表明,入渗区域内再生水及地下水中抗生素与ARGs显著相关,且ARGs相对丰度与1型整合子丰度显著相关,表明ARGs的丰度极大地依赖整合子的存在。再生水中抗生素及ARGs随时间有所衰减。浅层地下水中,抗生素及ARGs沿地下水流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长期场地试验表明再生水入渗对浅层地下水中抗生素及ARGs的存在水平有影响。入渗区域内地下水中抗生素与ARGs呈季节性变化,枯水期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残留浓度较高,丰水季地下水中ARGs水平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X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涛;苏丽娜;西伟力;杨健;;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宋桂龙;谭一凡;谢良生;梁辉强;肖国增;苏德荣;韩烈保;;深圳特区再生水现状分析及利用对策探讨[J];节水灌溉;2009年09期

3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4 于颖;张新民;陈利顶;赵荣国;;合理利用再生水缓解城市缺水压力[J];北京观察;2009年08期

5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6 吕荣胜;李璨;;城市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8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9 吕立宏;;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1期

10 陈卫平;;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业萍;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杨;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8 胡海珠;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洋;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范丽煈;模拟再生水管网水质变化、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0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0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