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析
本文关键词: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使得环境中大量的氮元素进入水生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有害藻类赤潮频发和近海低氧区的产生与加剧等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很多学者认为,大量的河流氮输出主要是源于流域中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合理的氮输入。因此,流域内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 NANI)的定量源解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NANI的模型方法是由Howarth et al. (1996)率先提出的,该方法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大气氮沉降、氮肥的施用、食品/饲料净氮输入和作物固氮,这四部分代表了氮素进入流域的主要外界输入。该研究为流域尺度上养分管理政策开创了新模式,并为氮素污染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方法在国外被大量的成功应用,为各国流域的氮素控制措施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决策支持。但是,就目前而言,该方法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强度进一步增大,而流域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鉴于此,本文以长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定量研究了1980~2012年间长江流域中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净氮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流域中氮素输入源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流域氮素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和认识包括:(1)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存在明显时空差异特征(one-way ANOVA, p0.01)。从时间尺度来看,长江流域中NANI整体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从3537.0 ± 615.3 kg N km-2 yr-1(1980年)增加到8176.6 ± 1442.1 kg N km-2 yr-1(2012年),增加了两倍多。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长江流域中各子流域的NANI大体上呈现出从西部到东部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处于偏高水平。其中,太湖流域的人为净氮输入量最大(18574.6 ±3753.7 kg N km-2 yr-1),而金沙江流域最小(3054.1 ± 537.1 kg N km-2 yr-1)。(2)就氮源组成结构而言,氮肥的输入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氮素输入源。在1980~2012年间,由氮肥施用导致的氮素输入量在总NANI中约占51.1%(40.8%~56.1%),并在1995年中所占比重达到最大,而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食品/饲料的净氮输入量和生物固氮量所占比重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分别为37.6%~18.3%(平均值为26.0%)和15.3%~7.4%(平均值为9.7%)。大气氮沉降量在总NANI中占13.2%(6.3%-23.5%),其比重明显上升。(3)长江流域可溶性无机氮通量(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与NANI及年径流量的回归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中DIN输出通量与NANI、年径流量显著相关(R2=0.90,p0.01)。并且探讨了每年NANI、滞留氮库和自然背景源对河流DIN输出通量的贡献率,分别约为56%,38%,6%,由此可知人为氮输入的贡献率约为94%。另外,滞留氮库对流域氮输出通量的影响可能将持续较长的时间。(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的发生频率与人为氮的大量输入有关,随着氮素输入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大气氮沉降、氮肥施用、食品/饲料净氮输入及作物固氮对赤潮的发生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大气氮沉降的促进作用较大。三种情境模拟对2013~2030年长江流域DIN输出通量的预测结果显示:在"Status-quo" (现状)情境下,NANI将增加约75%,长江流域DIN输出通量较高,达到2860kg N km-2 yr-1,增加约122%;在“Tackling" (解决)情境下,长江DIN输出通量最低,为1025.4 kg N km"2 yr-1,随着NANI的降低(约21%)而降低约20%;在"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情境下,NANI和DIN通量将可能分别增加7.3%和4.8%。
【关键词】: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河流氮输出 富营养化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5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6-19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9-22
- 1.2.1 NANI国外研究进展20-21
- 1.2.2 NANI国内研究进展21-22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22-25
- 1.3.1 研究目标22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5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25-47
- 2.1 自然地理特征26-29
- 2.1.1 气候和水文26-27
- 2.1.2 子流域特征27-29
- 2.2 研究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29-43
- 2.2.1 大气氮沉降29-32
- 2.2.2 氮肥的施用32-33
- 2.2.3 食品/饲料净氮输入33-41
- 2.2.4 作物固氮41-43
- 2.3 不确定性分析43
- 2.4 可溶性无机氮(DIN)输出通量的计算43-44
- 2.5 数据分析44-47
- 第三章 长江流域中NANI特征研究47-62
- 3.1 长江流域中NANI时空分布变化特征47-53
- 3.1.1 长江流域中NANI空间变化特征47-51
- 3.1.2 长江流域中NANI年际变化特征51-53
- 3.2 输入源对NNAI的贡献率53-57
- 3.3 长江流域NANI与DIN输出通量的相关关系分析57-62
- 3.3.1 长江流域DIN通量的源分析59-62
- 第四章 长江流域NANI生态环境效应及预测62-69
- 4.1 长江流域NANI对赤潮发生频率的影响分析62-64
- 4.2 长江流域NANI和DIN通量预测64-67
- 4.3 对策和建议67-6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5.1 主要结论69-70
- 5.2 不足与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84
- 附录84-85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84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4-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卫;廖鸿志;;2006年长江流域抗旱的反思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7年08期
2 刘峻明;张万萍;刘典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论文状况[J];图书情报论坛;1996年04期
3 彭镇华;长江流域水患的思考和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1期
4 杨马林;;反思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J];绿叶;1998年06期
5 刘保昌;;流域服饰研究的文化视角与理论架构——读《长江流域服饰文化》[J];江汉论坛;2007年01期
6 ;长江防总召开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J];中国防汛抗旱;2008年06期
7 顾金妍;;构建推动长江流域合作治理的各地方政府利益协调机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7期
8 解宇峰;张书海;;长江流域不同区域间环境公平研究[J];四川环境;2012年02期
9 ;绿动长江 保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J];环境与生活;2011年Z1期
10 本刊编辑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更改刊期的通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守仁;刘宁;;21世纪长江流域治理开发方略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沈浒英;万汉生;张方伟;;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报方法与实践[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范一林;张平仓;;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研究综述[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4 袁国保;耿月明;杨祖荣;杨光军;;长江流域杂交棉生产应用的困境与出路[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沈丹;许田;苏蓓蓓;何大韧;;长江流域的河流网络及其统计描述[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沈浒英;万汉生;张方伟;;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报方法与实践[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7 雷慰慈;陶仲仁;;论长江流域生态形势、灾害趋势与湿地农业建设走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吴胜;;关于长江流域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9 张玉华;冯明汉;任洪玉;马力;;长江流域片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与功能定位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薇;陈进;;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及对策[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涛 记者 陈铁;长江流域首次实施气象联防[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记者 林跃然 魏劲松 通讯员 李傲;长江流域气象综合服务效益显现[N];经济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魏劲松;“千里眼”为长江流域护航[N];经济日报;2013年
4 徐旭忠 陈春园 詹国强 张淼淼;威胁长江水安全[N];经济参考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朱俊君 傅菁;干旱缘何频扰长江流域[N];人民长江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杨莹;长江流域4万座水库“建档”[N];人民长江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朱俊君 傅菁 通讯员 于晶晶;长江抗旱 由情入法更相宜[N];人民长江报;2009年
8 李斌;谁解长江忧——长江流域“小垃圾”渐成大难题[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长江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状况表[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长江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状况表[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颖慧;长江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及其未来趋势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傅萃长;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空间格局与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顾金妍;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对长江流域合作治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黄廷义;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纪鹏;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王建忠;长江流域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宏观调控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黄勇;基于水土保持的长江流域水土防护林配置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敏;长江流域住宅新风技术评价[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小彬;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端午风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杜良敏;长江流域气候趋势预测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棘;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