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1:04
【摘要】: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碳减排问题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由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自身的特点决定,国际合作是最合理的减排行动方式。然而国家间日趋扩大的减排立场分歧却与全球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际合作的核心在于国家利益,当前国际碳减排合作面临的困境,反映了各国间在减排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 国际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于碳减排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主要看重全球性的成本收益分析而轻国家分析,对于国家特点关注不足,尤其缺少对于当前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主要利益群体的比较分析。即使有学者在对国家间碳减排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时,选取的视角也大都比较片面,往往只侧重于碳减排的一部分收益或成本,或者是影响利益的一部分因素,缺少全面的系统性分析。更有许多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脱离实际,甚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夸大气候变化的损失和发展中国家具有的减排潜力,而忽略气候变化的诸多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在全球减排中所能获得的潜在收益、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源劣势和所需要付出的发展成本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前的研究成果往往无法准确解释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以及国际气候谈判为何会频频陷入困境,对于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 由此,本文尝试运用综合指标分析以及模型分析等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国家利益比较的角度研究国际碳减排合作中的障碍和解决思路,对碳减排领域中真实的利益分布情况和未来碳减排合作框架内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首先,对当前国际气候谈判中存在的主要利益群体及其立场进行了整理和界定,将核心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利益比较问题;然后,重点研究了与碳减排相关的收益和成本的构成以及影响这些收益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不同类型国家间在各类收益和成本上的差异,为进行综合的利益分析建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和博弈分析方法对不同利益群体在国际合作减排情景下可能获得的利益结果和由此对国际碳减排合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证明了利益差异的存在对于建立国际碳减排合作的关键影响;最后,针对在碳减排的利益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四项关键性制度的建设实现国际碳减排合作的目标。 和现有的碳减排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第一,系统地研究了气候变化损失的产生、类型和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机理,指出并纠正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并论证了全球合作减排情景下拥有低碳优势的国家可获得的潜在收益,与减缓气候变化这一直接收益共同组成了更加完善的碳减排收益体系。 第二,对碳减排的成本进行了执行成本和发展成本的划分,并综合分析了各类成本的产生形式和影响因素,特别是被多数研究所忽视的发展成本的产生机理,为碳减排的成本研究建立了更加完整的分析框架。 第三,在全面研究碳减排各项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利益和国际碳减排合作的情景分析和博弈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与国际谈判走势和各国立场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进而据此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四项关键性制度建设,提高各国绝对利益的可获得性,均衡相对收益的差异性,降低各国的立场分歧,从而成功达成国际碳减排合作的理想愿景。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奇;关超;张星谕;;我国电站设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2 王君;;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思考与探索[J];电力设备;2008年04期

3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新探索——对基本模型的再解释[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4 张月鸿;吴绍洪;戴尔阜;尹云鹤;刘登伟;;气候变化风险的新型分类[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5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再探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7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金亨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J];国际论坛;2004年05期

9 宋秀琚;美国国际合作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徐华清;;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战略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7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洋;[N];中国能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2733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3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