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13:23
【摘要】:本论文以我国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该海域氮、磷、硅等营养盐、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及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和富营养化现状;依据近海富营养化概念模型,分析了长江口水域对营养盐增加的敏感性;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该水域的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比较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状况。结果如下: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溶解无机氮污染较严重,2003年11月份至2004年8月份期间约30%的测定值达到和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在2004年11月份至2005年9月份期间溶解无机氮污染进一步增强。与氮相比,磷的污染较轻,2003年11月份至2004年8月份期间,其中三个季节绝大多数磷酸盐测定值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但在2004年11月份至2005年9月份期间,磷的污染也呈增强趋势。长江口海域有机污染程度较轻,大部分测定值优于二类水质标准。根据美国提出的“河口营养状况评价”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叶绿素a评价标准,长江口海域局部区域在春、夏两季呈中等富营养化状态。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在调查区域的北部和东部外海浓度较低。特别是2004年5月份,全水体50%的测定值达到和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外海底层水域形成大面积溶解氧浓度低于2mg·L~(-1)的低氧区。 营养盐在口门内及近岸浓度较高,叶绿素a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夏季的外海区域。历史资料分析表明,40年中,长江口海域硝酸盐从11μmol·L~(-1)上升到约100μmol·L~(-1),磷酸盐从0.4μmol·L~(-1)增加到约1μmol·L~(-1),N:P比从1963年的30~40上升到2004年的150。随着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浓度也有所上升,叶绿素a最高值约是80年代的4倍,但底层水体中DO浓度降低明显。 与世界其它河口比较,长江口水域的特点是高无机氮和硅酸盐,低磷酸盐。口门内和浑浊区的营养盐浓度较高,但叶绿素a浓度低于外海。虽然口门内和浑浊区浮游植物生长存在潜在的磷限制,但由于营养盐浓度高于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因此,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不存在可能的营养盐限制。但高浑浊度,较大的潮汐强度和短滞留时间等因素可能抑制了口门内和浑浊区浮游植物的生长。因此,口门内和浑浊区对营养盐的增加不敏感。相反,在外海,尽管营养盐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522
【图文】:
水体叶绿素 a 平均浓度与磷负荷关系的经验模型 (Vo model relating mean surface water chlorophyll a concentrphosphorus loading (Vollenweider,1976)统在原始状态下的氮、磷浓度通常很低,会限制。近海富营养化最初开始于十九世纪,工业活动增加(Billen et al.,1999),营养盐记录也充分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变化速度较快(Mee,199海富营养化模型受到 Vollenweider(1976)经验间的关系,信号主要指营养盐浓度或营养盐通量初级生产力,氧浓度和消耗速率。这种信号-响现:营养盐负荷控制了浮游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加,浮游植物生长受到刺激,导致藻类生长和
柴超 第二章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调查 博士学位论文略高。硅酸盐的浓度变化与 DIN 相似,表、底层浓度高于中层,表层平均浓度高达 93.3μmol·L-1(24.9~174.6μmol·L-1)。N:P 比和 Si:P 比的变化规律一致,均是表层最高,中层最低。长江口海域的 N:P 比较高,表层平均 N:P 比高达 67.0,最高值为 213.9。表层平均 Si:P 比为 149.8,最高值为 286.2。Si:N 比不同,三层差异较小,表、底层平均值为 2.6。
本文编号:27368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522
【图文】:
水体叶绿素 a 平均浓度与磷负荷关系的经验模型 (Vo model relating mean surface water chlorophyll a concentrphosphorus loading (Vollenweider,1976)统在原始状态下的氮、磷浓度通常很低,会限制。近海富营养化最初开始于十九世纪,工业活动增加(Billen et al.,1999),营养盐记录也充分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变化速度较快(Mee,199海富营养化模型受到 Vollenweider(1976)经验间的关系,信号主要指营养盐浓度或营养盐通量初级生产力,氧浓度和消耗速率。这种信号-响现:营养盐负荷控制了浮游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加,浮游植物生长受到刺激,导致藻类生长和
柴超 第二章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调查 博士学位论文略高。硅酸盐的浓度变化与 DIN 相似,表、底层浓度高于中层,表层平均浓度高达 93.3μmol·L-1(24.9~174.6μmol·L-1)。N:P 比和 Si:P 比的变化规律一致,均是表层最高,中层最低。长江口海域的 N:P 比较高,表层平均 N:P 比高达 67.0,最高值为 213.9。表层平均 Si:P 比为 149.8,最高值为 286.2。Si:N 比不同,三层差异较小,表、底层平均值为 2.6。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瑞民;陈亚新;张培培;孙成春;冯成洪;沈珍瑶;;长江口表层水总磷污染区域风险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赖俊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色素与富营养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江莉;水体富营养化对碳钢腐蚀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程方平;我国近海浮游动物物种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4 夏小江;太湖地区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江婵;近50年东海海水中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张德强;不同营养盐条件对东海原甲藻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3 冯大兰;芦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N的利用[D];西南大学;2007年
4 郭洲华;九龙江河口区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孙薇;长江口轮虫群落生态特征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6 刘丽丽;长江口海域不同形态氮的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73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