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4:05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从成熟到推广应用已经历了25年的时间,但膜污染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并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微生物群体感应的概念几乎与MBR工艺于同一时间被提出,并同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微生物群体感应即细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如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并检测其浓度来感知菌群密度,进而触发一系列群体行为(如致病性、发光、抗生素分泌和生物膜形成等)。此前,群体感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领域,近年来一些关于水处理工艺中群体感应的报道也相继出现,并有研究通过抑制MBR中的微生物群体感应(即群体感应猝灭)取得了良好的膜污染控制效果。这为膜污染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关于MBR中的群体感应及其猝灭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MBR的运行参数(如污泥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对反应器中群体感应的影响尚未被深入探讨,已报道的群体感应猝灭措施过于复杂且其稳定性也有待加强,此外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的膜污染控制措施对MBR除污染效能的影响也尚未被仔细考察过。本论文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以期获得对MBR中群体感应及群体感应猝灭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开发出更简单、稳定的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的膜污染控制措施。论文首先考察了不同SRT下MBR中的群体感应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SRT在4-40天范围内,随着SRT的增大,MBR中的群体感应猝灭菌(AHL降解菌)丰度增大,群体感应菌(AHL生成菌)丰度减小。MBR中的活性污泥对AHL的降解效能随SRT的增大而增强,因此,MBR中AHL浓度随SRT增大而减小。MBR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随SRT增大而减小。在长SRT下,由于更弱的群体感应(生物污染)及更少的EPS和SMP(有机污染),MBR中膜污染更轻。以上结果同时也证明了MBR中存在群体感应,且其与MBR中的膜污染密切相关。参考马铃薯培植中为控制黑胫病而采取的群体感应抑制手段,论文提出了MBR中原位刺激群体感应猝灭菌的措施,考察了其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刺激物——γ-己内酯(Gamma-caprolactone,GCL),能够有效地富集活性污泥中的群体感应猝灭菌,其中最主要的功能细菌为Rhodococcus。GCL富集菌能有效地降解AHL,其主要通过Rhodococcus的qsdA酶将AHL中的内酯环水解以实现AHL降解。向MBR中投加GCL富集菌后再连续投加GCL(生物刺激措施)能够有效维持反应器中AHL降解基因qsdA的含量,降低反应器中信号分子C8-HSL的浓度,从而抑制EPS的分泌,进而减轻微生物在膜表面的粘附,最终持久有效地控制膜污染。已有研究报道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ropaea)能够分泌AHL,且其亚硝化活性受到群体感应的影响。但以前的报道及本论文中的研究都表明常规条件下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不会影响MBR中的硝化。为进一步考察MBR中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适用条件,论文研究了当处于不利于硝化的情况下(短水力停留时间、存在硝化抑制剂(烯丙基硫脲、甲醇、乙腈)及低温(10℃)),该措施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措施在以上条件下仍能够很好地控制膜污染,但会使硝化变得更为脆弱。在以上不利条件下,采用了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MBR中的硝化作用更易受到影响或冲击,其出水氨氮更易超标。因此,为保证出水氨氮浓度达标,采用群体感应猝灭措施的MBR适于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如6h)、进水中硝化抑制剂较少且温度较适宜的情况下运行。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图文】:

关键字,污水


后:万吨每天处理量的大型 MBR 实际工程。 在中国的应用也已名列前茅,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水厂规模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区域性缺理排放标准(污水厂标准 GB/T18918-2002、再生水标标准 GB/T18920-2002、景观环境用水标准 GB/T18B/T19772-2005、工业用水水质 GB/T19923-2005、007),不断恶化的水体环境,及城市发展对污水处 MBR 工艺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此外,中国的膜市巨大优势。方面,MBR 技术也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及大量us 对 1990 年以来发表的以 MBR 污水处理为主题的关于这一主题文章的趋势如图 1-1 所示。直至 2主题的文章4483篇,从1990年开始即呈逐年递增的键词中“膜污染”出现的频次为 628 次,为出现次数

群体感应,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群体,膜污染控制


图 1-3 群体感应及 MBR 的发展(MBR:膜生物反应器;AHL:信号分子;QS:群体感应;AI2:第二类信号分子)Fig. 1-3 Development of quorum sensing and MBR (MBR: membrane bioreactor, AHL: acylhomoserine lactone, QS: quorum sensing, AI2: autoinducer 2)但以上 MBR 中的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技术仍需要复杂的固定化前处理,这限制了它的工程应用。此外,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技术用于 MBR 中膜污染控制刚被提出来不久,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与探讨。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MBR 技术从成熟到广泛应用已有 25 年的时间,但膜污染依旧是阻碍其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微生物群体感应机理的出现及其与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为膜污染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虽已有一些研究对水处理工艺中的群体感应进行了探讨,并有研究采用群体感应猝灭措施获得了良好的膜污染控制效果。但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英;王荣昌;夏四清;;群体感应现象及其在生物膜法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彩丽;朱素琴;汪映;孙秀娇;曾名ng;;一株沙雷氏菌的分离及其群体感应现象[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7期

3 綦国红;董明盛;王岁楼;;一种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简便方法[J];食品科学;2009年04期

4 顾清清;王彦波;;群体感应对鱼类腐败的影响研究[J];饲料工业;2012年08期

5 曾惠;刘尊英;朱素芹;董士远;赵元晖;曾名ng;;钝顶螺旋藻提取物对细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2012年07期

6 陈卫民;叶春强;王玉真;孙平华;;基于稳定的膦叶立德合成2(5H)-呋喃酮和2(5H)-吡咯酮作为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9年05期

7 马晨晨;李柏林;欧杰;;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8 马晨晨;李柏林;欧杰;王婧;赵俊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细菌群体感应效应的11种AHLs类信号分子[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9 陆静;卢士玲;刘玉晗;尹罗罗;李想鹏;潘竞勇;高雄颖;;产生物胺菌株群体感应AHLs检测及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年08期

10 黄旭镇;朱军莉;赵二科;梁新乐;;LC-MS/MS检测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群体感应AHLs信号分子[J];水产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岩;宋运忠;;基于改进基因群体感应耦合模型的基因系综时钟同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宋水山;;含群体感应淬灭酶的菌种筛选和鉴定[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胡杨波;王瑶;;群体感应调控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静;张玉倩;翁丽星;汪联辉;;新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涛;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调节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增福;范斌;郭婧;李娟英;潘连德;张庆华;;具有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抑制效果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胡杨波;王瑶;张勇;戴岳;杨宝玉;陈士云;;QS信号分子调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鹏;赵廷昌;;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的克隆[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小兰;周丽娟;王波;陈善娜;;AHLs类信号分子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朋;孔垂华;;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物质及其在植物-微生物相互关系中的作用[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海霞;生防蜡样芽胞杆菌905 PlcR-PapR群体感应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余华荣;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史晓

本文编号:2738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8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