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分离与效应强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00:57
【摘要】: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生态学界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科学的判断、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机理和效应强度,对客观评价自然和人文因素各自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作用意义重大。本论文以江河源区为研究对象,通过2002年8月、2003年7月、2004年8月和2005年8月先后4次对江河源区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青海湖环湖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等的畜牧业、农业、人口、宗教习俗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水文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状况的系统调查,结合遥感资料、树木年轮、孢粉、考古文献资料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手段,对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演变因素、演变过程、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程度、效应强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的地质资料,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机制,将自然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即以地球表层系统以外的因素和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因素。通过对地球表层内气候、地形、土壤、水等自然因素和农业生产、战争、科技教育、宗教等社会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体系。 2.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分析 根据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有无人类干扰,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单一因素作用阶段和双重因素作用阶段;单因素阶段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演变划分为高原隆升过程和高原形成之后两个阶段。 3.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 以温度和降水为主的气候因素是江河源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江河源区植被时空演变、土壤形成及演化、水文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演变的作用机理。 4.人文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 从历史和考古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以战争和战争遏制手段的政治活动、以农作制度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畜牧业生产活动、人类水事活动、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土壤、植被、冰川冻土、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 5.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主导因素分离理论及分离模型的构建 根据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主导因素分离的整体性、主导因子和易识别原则。系统介绍了波动理论、痕迹学和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171
【图文】:

影像图,退化草地,芨芨草,班玛县


玛多县 Maduo 63.41 128.81 121.29 4.75 / / 2.27玛沁县 Maqin 7.25 28.38 22.61 0.43 0.57 / 4.77甘德县 Gande 8.05 22.27 19.48 0.16 / / 2.63达日县 Dari 40.69 50.13 44.24 1.65 / / 4.24久治县 Jiuzhi 1.76 11.11 6.4 0.46 / 0.04 4.21班玛县 Banma 2.24 6.9 5.9 1.0 / / /果洛州 Total 123.40 247.60 219.92 8.45 0.57 0.04 18.622.3.2 沙化型草地退化的现状江河源区沙化型草地主要分布于农牧区。以海南州的共和县最为典型、严重(见表2-12)。共和、贵南沙化面积 126.7 万 hm2,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 29%。以芨芨草型、青海固沙草型、紫花针茅性、马蔺碱茅型等退化为主。共和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 50.6万 hm2,占全县草地面积的 39.3%,其中轻度退化草地为 6.38 万 hm2,占退化草地面积的 12.61%,中度退化草地 41.22 万 hm2,占退化草地面积的 81.47%;重度退化草地为3.0 万 hm2,占退化草地面积的 5.92%。草地退化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其中滩地芨芨草草地型产量下降了 45.8%,载畜量严重超载。图 2-6。

示意图,江河源,示意图,江河源区


图 3-1 江河源界定示意图Fig 3-1 Sketch map in source area3.2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江河源区的生态区划问题青海省各级政府在八十年代中期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在全国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制定了该区域的区

示意图,青藏公路,示意图


图 7-5 青藏公路示意图Figue 7-5 Map of Qingzang road设造成了源区环境的影响探设计,格尔木至拉萨段于 1954 年通车,于 1956段经过 60、70、80 和 90 年代的改扩建才成今天规木至拉萨全长 1155km,青海省境内长度 594.23km,拉山口的广阔无人区,全长 446km,穿越可可西里楚玛尔河、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平均海拔 4200m主,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青藏高原上的成熟土壤平土,绿色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容易就会被破坏。冻土环境的认识不足以及当时的工程技术和施工方大量取土,使得除了路基之外公路两侧的植被遭到大,公路两侧 50m范围内和路基下冻土退化速率明显变地表的水热条件,导致冻土中地下冰融化,产生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师江澜;杨改河;;澜沧江源头杂多县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2 吕军;尹伟锋;侯俊东;;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师江澜;江河源区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静;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艳;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浅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4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44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