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硅橡胶膜用于含酚水溶液的渗透萃取性能与传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16:24
【摘要】: 渗透萃取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适用于恒沸物或近沸物、挥发性有机物、热敏性物质及低沸点物系的分离。其中,利用具有弱酸、碱性芳香类化合物水解平衡的特点,以无机碱/酸溶液作萃取液、均质硅橡胶膜(对芳香类化合物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为分离膜的新型渗透萃取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过程简单等优点。目前,该技术正处于工业化应用初始阶段,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此类化合物中酚类的代表——苯酚,为模型污染物,以氢氧化钠溶液为萃取液,利用均质致密硅橡胶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VMS))及平板复合膜(PDMS/聚偏氟乙烯(PVDF)),构造渗透萃取系统,对这两种体系渗透萃取含酚水溶液的特性、传质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采用均质硅橡胶膜卷绕式膜组件,对含酚水溶液进行渗透萃取研究。对比了两种膜材料PDMS、PVMS的渗透萃取性能及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PVMS用于渗透萃取含酚水溶液的性能优于PDMS,但前者不适宜在强碱性条件下长期使用。分析探讨了料液流量、料液与萃取液及盐浓度、运行温度、萃取液pH值等因素对渗透萃取性能的影响。其中,萃取液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显著。在料液流量2.0L/d、浓度范围5.0~20.0g/L、萃取液温度323.2K及pH值12.5~13.0的条件下,料液中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含酚浓度低于500mg/L。萃取液浓度的变化对苯酚去除率无显著影响;总传质系数(K_(ov))随盐离子含量的增高而增大。研究表明本体系适于处理高浓度、高盐度含酚废水(0~300g/L NaCl),过程较适宜的料液流量范围1.0~3.0 L/d,水力停留时间2min左右。 (2) PDMS渗透萃取吉化双苯厂含酚废水,在料液流量2.0L/d、萃取液温度323.2K及pH值12.5~13.0的条件下,对于初始浓度4.3~10.7g/L的苯酚废水,苯酚的去除率大于97%,出水含酚浓度低于150mg/L,运行效果稳定。表明新型渗透萃取技术分离回收含高浓度苯酚废水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3)针对渗透萃取过程中液膜边界层传质、膜内扩散传质及支撑层中传质的特点,探讨了硅橡胶均质膜以及复合膜的渗透萃取传质过程与机理,确定了相应的传质表达式。基于液-膜-液串联传质阻力模型,通过实验测定了体系的总传质系数。 (4)以PDMS卷绕式及管束式两种膜组件,研究了连续稳态和循环非稳态操作中均质膜渗透萃取过程的传质。考察了稳态下该体系的K_(ov)及苯酚在硅橡胶膜中的渗透系数(P);特别针对膜面上液体流动状况、温度及料液浓度对传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到了K_(ov)与雷诺数(Re)及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将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了非稳态条件下,萃取液pH值、萃取液流动状态及两相压力对K_(ov)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氢氧化钠-苯酚-水实验体系,化学反应对苯酚传质速率的增强作用不显著,传质由膜阻控制,K_(ov)为3.5×10~(-7)m/s;pH>13时,保持萃取液湍流状态,可忽略萃取液侧传质阻力。苯酚溶液初始浓度在5.0~20.0g/L范围内,K_(ov)与其浓度无关,苯酚的传质通量(J)与其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J为1.6~7.7×10~(-6)kg/m~2·s。致密膜体系中两相压差的存在不利于传质的进行。K_(ov)与运行温度呈直线关系。苯酚在硅橡胶膜中的渗透系数与萃取液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型方程。并分析了液相边界层传质阻力及膜扩散传质阻力对K_(ov)的影响。 (5)利用新型PDMS/PVDF平板复合膜构造含酚水溶液渗透萃取体系(料液与萃取液均呈放射状流型),研究了非稳态过程的复合膜渗透萃取传质问题。采用对比差值法将K_(ov)拆分为液膜传质系数与膜内扩散传质系数。探讨了料液与萃取液的浓度及流量、运行温度、萃取液pH值和膜两侧压差等操作条件对膜渗透萃取性能的影响,回归求得了传质模型中不同操作条件对应的参数。苯酚的液膜传质系数与Re~(0.46)成正比,传质通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讨论了活性层厚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确定总传质阻力与活性层厚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复合膜渗透萃取的传质模型,并将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pH>13时,K_(ov)不随流量及萃取液浓度变化而变化;化学反应的增强作用完全可克服支撑层的传质阻力及萃取液侧传质阻力。在苯酚初始浓度5.0~15.0g/L范围内,K_(ov)为定值。膜两侧压差的存在不利于传质的进行。活性皮层厚度为4、6、8μm的膜扩散传质系数分别为15.0、9.9及7.5×10~(-7)m/s(323.2K),较均质膜提高了2~4倍。苯酚在复合膜中的传质仍属膜控制的传质。在本研究的4个月的试验周期中,膜的分离性能维持相对稳定。然而,使用3周后的复合膜材料被压密,膜的使用寿命较短。 (6)与传统的分离技术比较,这项新型渗透萃取技术具有简单高效、产品纯度高、运行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是一项先进有效、具有较佳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含芳香化合物废水分离与回收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图文】:

示意图,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其多孔支撑层和均质活性层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复合膜和非对称性复合膜将多孔膜的高通透性和致密膜的高选择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改善孔的物化结构以及孔的分布,极大地改善了膜的性能,是此类膜技术发展的趋势。图1.13为对称膜与非对称膜电镜照片及复合膜的示意图。

示意图,原理,过程,示意图


图1.16MARS过程原理示意图Fig.1.16Schematiediagr别爪ofM叭RSProeess型PT过程的研究工作逐步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过程的传材料和工艺体系的应用性研究等。详细介绍如下:

示意图,模型,示意图,硅橡胶膜


图1.1701ander与Hatta模型中浓度分布示意图Fig.1.17SChematierePreseniationsofeoneentrationProfilesinOlanderandHattamodels04一2005年,Dastgir等[l24,’25]通过光照聚合将聚丙烯乙二醇伊PG)交联在聚醚的膜孔内,制成SPLM。结果表明:该体系较致密硅橡胶膜体系,传质系数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何建新;余燕平;;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2 罗丙红;钟翠红;周长忍;徐宠恩;;HECS-g-PDLLA共聚物的微波合成及与聚乳酸的相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7期

3 李梦琴;任红涛;王跃;徐艳艳;王洁;;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4期

4 纪树兰;曾小雅;秦振平;刘威;;聚苯醚/聚砜复合膜对乙醇/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杨金燕;;PPy/Nafion~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6 陈野;李鹏;罗垠;;玉米醇溶蛋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J];食品科学;2011年14期

7 文胜;龚春丽;蔡芳昌;叶正涛;;磺化聚醚砜/薄水铝石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8 魏洁云;申明霞;刘洪娜;;有机蒙脱土/硅橡胶膜的制备及吸水性能研究[J];粘接;2011年04期

9 宋慧君;孟春丽;汤克勇;;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10 倪冰选;张鹏;焦晓宁;;非织造布增强凝胶电解质膜制备与性能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金峰;张晓青;夏钟福;王飞鹏;;FEP和PTFE复合膜的制备及压电性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2 李雄伟;刘实;;纳米Pd/CaO复合膜的制备[A];第九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7年

3 刘安然;石高全;;磺化石墨烯与聚吡咯复合膜的电化学沉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富;左丹英;操建华;朱宝库;徐又一;;有机/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5 孔明;董云杉;李戈扬;;Zr-Si-N纳米晶复合膜的生长结构[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高会元;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Pd-Cu合金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7 薛双喜;王浩;杨辅军;王君安;曹歆;WY Cheung;SP Wong;;(CoPt/Ag)_n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桑商斌;黄可龙;李晓刚;王显;;磷酸锆(ZrP)/Nafion1135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董云杉;孔明;李戈扬;;Ti-Si-N纳米晶复合膜微结构的TEM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薛双喜;王浩;杨辅军;王君安;曹歆;WY Cheung;SP Wong;;(CoPt/Ag)_n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平;生产复合膜应关注环保[N];中国包装报;2003年

2 林其水;复合膜生产中两种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伍秋涛;复合膜的白点现象分析[N];中国包装报;2008年

4 川文;复合膜生产工艺日趋完善[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巩海江 赵佩星 鹿晓红;广生药用铝箔复合膜项目昨日竣工投产[N];晋中日报;2010年

6 记者施建平;福建食品用非复合膜合格率为100%[N];中国食品报;2010年

7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N];中国包装报;2002年

8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N];中国包装报;2002年

9 孙志明;复合膜质量控制[N];中国包装报;2008年

10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N];中国包装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羊毛角蛋白原纤增强同质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1年

2 肖敏;硅橡胶膜用于含酚水溶液的渗透萃取性能与传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潘福生;超薄复合膜的理性设计、结构调控及脱湿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枢;抗污染油水分离复合膜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何智兵;有机/无机多层复合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郝艳霞;氧化锆多孔膜和涂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张海秋;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昌军;可光降解聚氯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固相光催化降解活性[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宇峰;超低压高通量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聚砜纳滤复合膜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10 周立志;新型亲水性有机/无机复合渗透蒸发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富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彭志平;壳聚糖、甲壳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王禹慧;铝合金表面耐蚀亲水性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谢振威;中空纤维复合膜分离氢气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陈炅;聚苯胺复合导电涂层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6 崔倩;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复合分离膜[D];郑州大学;2007年

7 张华林;羊毛角蛋白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缪丽娜;中空纤维担载无机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峰;水解酸化—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碱减量废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周济;新型磺化聚醚醚酮与磷钨酸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7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47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