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改性棕榈丝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7:54
【摘要】:本文以廉价的天然生物质材料棕榈丝(PT)为原料,制备了NaOH改性棕榈丝(NaOH-P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棕榈丝(SDBS-PT)和低温焚烧棕榈丝(Ash-PT)三种棕榈丝衍生物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对水中阳离子Ni(Ⅱ)、Cd(Ⅱ)、Cr(Ⅲ)和阴离子Cr(Ⅵ)的吸附上,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本文通过考察在相同吸附条件下,不同改性条件所得的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得到:NaOH改性的最佳条件——NaOH浓度3%(w/w),改性温度25℃,改性时间5h; SDBS改性的最佳条件——SDBS浓度5g·L-1,改性温度35℃,改性时间5h。 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ray衍射分析以及Bohem滴定等手段,对实验所用的吸附剂进行表面特性和活性基团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NaOH和SDBS改性使得棕榈丝原来闭合的孔道膨胀;低温焚烧处理的仍保留棕榈丝的基本骨架,呈蜂窝状。相对PT而言,NaOH-PT、SDBS-PT和Ash-PT的比表面积分别提高了232%、116%和408%。NaOH改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吸附剂中纤维素的相对含量;SDBS被有效的接枝到棕榈丝的表面;低温焚烧使得活性SiO2更充分的暴露在外。同时三种吸附剂的的总酸性基团均有所下降,总碱性基团有所上升。 在PT和NaOH-PT对Ni(Ⅱ)、Cd(Ⅱ)、Cr(Ⅲ)、Cr(Ⅵ)的吸附研究方面,分别考察了时间、温度、初始浓度、溶液pH值、阳离子电解质、有机配位体以及其它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下,PT和NaOH-PT对Ni(Ⅱ)、Cd(Ⅱ)、Cr(Ⅲ)、Cr(Ⅵ)的吸附基本在300min之内完成;随着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升高,PT和NaOH-PT对Ni(Ⅱ)、Cd(Ⅱ)、Cr(Ⅲ)、Cr(Ⅵ)的吸附量均逐渐增加;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该吸附过程能够很高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其中Ni(Ⅱ)、Cd(Ⅱ)、Cr(Ⅲ)同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Cr(Ⅵ)只满足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NaOH改性后对Ni(Ⅱ)、Cd(Ⅱ)、Cr(Ⅲ)吸附量增大,分别提升了190%,96%,104%;对Cr(Ⅵ)略有降低,降低了1%。NaOH-PT吸附过程AG0,△H在36-188kJ-mol-1范围内,△S值在90-217J·(mol·K)-1范围内,这些参数说明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在SDBS-PT吸附Ni(Ⅱ)、Cd(Ⅱ)、Cr(Ⅲ)、Cr(Ⅵ)的方面,实验结果表明:在25℃下,SDBS-PT对四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基本在300min达到吸附平衡;且相对于PT的吸附量分别提高55%,45%,78%和17%。在实验考察的pH(0-7)范围内,SDBS-PT对Ni(Ⅱ)、Cd(Ⅱ)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对Cr(Ⅲ)的吸附量先增加后下降,对Cr(Ⅵ)的却逐渐减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25℃下SDBS-PT对Ni(Ⅱ)、Cd(Ⅱ)、 Cr(Ⅲ)、Cr(Ⅵ)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吸附过程。。 对Ash-PT吸附Ni(Ⅱ)、Cd(Ⅱ)、Cr(Ⅲ)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相对于PT, Ash-PT对Ni(Ⅱ)、Cd(Ⅱ)、Cr(Ⅲ)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2800%,1500%,1900%。溶液中阳离子电解质(Na+、Ca2+和Fe3+)的存在影响了Ash-PT对Ni(Ⅱ)、 Cd(Ⅱ)、Cr(Ⅲ)的吸附,且影响程度Fe3+Ca2+Na+;有机配位体的加入会降低吸附量,并且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间存在着竞争吸附。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够极好的描述Ash-PT对Ni(Ⅱ)、Cd(Ⅱ)、Cr(Ⅲ)的吸附过程,其R2值均0.99。热力学研究表明,Ash-PT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肄业;宋艳;;玉米芯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年02期

2 马颖颖;;环境矿物材料在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年11期

3 孟凡娜;马云东;;改性丝光沸石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矿井水试验研究[J];非金属矿;2009年04期

4 杜杰;张诚;;综述低成本吸附剂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5期

5 文竹青;高伟;何少华;;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2期

6 唐志华;刘军海;;改性花生壳捕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J];粮油加工;2009年07期

7 赵旭;袁忠勇;;凹凸棒石粘土的改性处理和应用研究进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邓书平;;改性累托石吸附处理含镉废水[J];化工环保;2009年04期

9 李炎,唐涌濂,黄春华,石利君,李炎;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1980年04期

10 ;国内简讯[J];化工环保;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袁;蒋平;刘可柯;程胜高;;改性膨润土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前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令狐文生;徐江锋;徐景华;;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高敏;薛宝龙;高龙成;;含硫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在水处理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邵颖;徐伟民;芮春芳;;羧甲基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树脂再生研究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常玉芬;宁桂玲;林源;;一种球状高分子聚合物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袁亚仙;姚建林;马君银;顾仁敖;;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沈敏;杜平;薛爱芳;李胜清;陈浩;;交联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柱预富集—GFAAS测定痕量铅、镉、铜的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丽娟;刘树深;葛会林;;四种重金属离子对明亮发光杆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吴爱华;于广河;孔小禹;冉庆凯;赵亚娟;;高分子纳米吸附剂在环境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艳红;任茂明;孙津生;;趋磁性细菌的培养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超级沙”可高效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宗文雯;快速测水中重金属离子[N];苏州日报;2009年

3 曹明明;重金属离子检测不容忽视[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王继成;不惜重金“治污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5 ;国产软质木材改性处理技术[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6 史红霞;金川集团污水处理站扩能改造工程实现双过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杭春燕;植物修复:神奇的土壤“改良术”[N];新华日报;2005年

8 ;电镀业让人欢喜让人忧[N];西安日报;2004年

9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英雄;几种污水处理的材质[N];菏泽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周建成;株冶年减少新水用量200万吨[N];湖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刚;改性棕榈丝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青竹;改性麦糟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郭祥峰;亲水性萘酰亚胺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任月明;铜离子印迹磁性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郑蕾;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效能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姜爱莉;柄海鞘的生理能量学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春峰;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与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艳;黄土对典型重金属离子吸附解吸特性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晓伟;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吴小宁;分散支撑液膜中重金属离子的传输与分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今华;埃洛石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罗均;柚皮纤维素的制备、琥珀酸酐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学朝;膨润土改性处理重金属废水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芳玉;临江三级硅藻土吸附重金属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健中;重金属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毒性影响[D];广州大学;2010年

6 金宝丹;纤维素改性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赖坤容;改性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的去除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晁燕;花生壳黄酮的提取及残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霞;改性TiO_2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谢章旺;壳聚糖络合-超滤耦合工艺对溶液中重金属去除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2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52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