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溶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效能与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图文】:
波-NaOH可从污泥中可释放 34.20-43.73%的磷素,其中 23.48-32.07%能够以鸟粪石形式回收利用(pH 9.5,Mg/P 比为 1.5/1)Wang 等声-碱法污泥 TCOD 和 VSS 增溶效率分别为 66%和 49%(对照组仅为 58%和 37%),生物气体产率比对照组提高了 47%Tyagi 等声-嗜热菌溶解性蛋白和多糖分别高于对照组 2.53 和 2.62 倍,最大VFA 含量达到 4437±15 mg COD/LYang 等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及资源化研究现状.1 剩余污泥产挥发性脂肪酸厌氧发酵已被证明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的途径,由于其基费用低,耗能少,生物产品(VFA,生物气体等)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已经关注与研究[37, 75]。由于传统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中有机质碳源较低,研究者逐渐把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和积累作为污泥厌氧发酵的产品产甲烷相比,VFA 的附加值更高、实际用途更加广泛[76],即可进入产甲成甲烷气体,又可当作外加碳源用于强化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用于生物塑料(PHA)的合成,也还用于生物发电(图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余污泥产能源气体气体(甲烷)作为最终产品是传统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目标,经过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阶段产生甲烷,甲烷又可为剩酵工艺提供能量,从而减少厌氧处理工艺总体成本,实现 “以废污水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为例(图 1-2),剩余污泥进入料仓后理,经过热水解系统、厌氧消化系统、脱水干化系统等主体单元洁能源沼气,并且将污泥减量 60%以上,产生的沼气可为工艺厌氧消化系统供热,极大降低了污泥处置成本,厌氧消化后脱水场覆盖用土,整体工艺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完全资源化利用[77]。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的首要限速步骤,所以污泥厌氧发酵甲泥预处理技术,以强化污泥固相中有机碳源的甲烷化效率,近年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资源化利用研究详见表 1-8。
分别考察在不同发酵温度(25°C、35°C和55°C)下和不同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下,酶溶剩余污泥发酵体系中VFA的积累规律;分析发酵过程中发酵体系颗粒粒径变化和上清有机质含量变化特性;考察发酵温度、固体停留时间等发酵影响因素对产酸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分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产酸群落分布的均匀度,揭示酶溶污泥有机质产VFA的微生物产酸途径和作用机制;分析pH、ORP以及VFA积累等发酵限制因素对产酸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联系,揭示发酵系统中发酵影响因素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及发酵产酸特性。(3)外加碳源调质强化酶溶污泥发酵产 VFA 的效能。通过外加碳源(玉米秸秆、猪粪)提高产酸发酵体系中的底物 C/N 比,强化酶溶污泥产酸发酵的效能,分析外碳源投加对产酸发酵体系 VFA 的积累效能,阐明发酵底物 C/N 比调整对产酸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外碳源调质酶溶污泥产酸发酵的效能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6.2 技术路线本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1-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袁建伟;张晓;任冰洁;刘建强;;剩余污泥重金属污染去除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年08期
2 覃银红;易艳;王兰亭;陈娇;袁媛;袁基刚;谢燕华;施国中;;剩余污泥发酵沼渣成分分析及脱水性能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08期
3 高玉千;续钊;李凤娟;徐淑霞;张世敏;赵继红;吴坤;;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城市剩余污泥中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4 王怡;曲鹏程;郑淑健;彭党聪;;除磷系统剩余污泥中营养元素的快速释放及回收[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1期
5 ;臭氧消除剩余污泥新技术[J];化工环保;2000年04期
6 潼元男;孔庆瑾;;铁盐对分析剩余污泥饼中镉的干扰及其去除[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6年01期
7 王汝梅;;利用电子束照射处理污水[J];国外核新闻;1988年12期
8 Hidetoshi Matsuyama;李文忠;;用富集培养法进行剩余污泥的嗜冷甲烷发酵[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8年05期
9 邹乔敏;;一种不排剩余污泥的高效生物处理法[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06期
10 林阳;范功端;苏昭越;吴泽宇;林其隆;;剩余污泥中微生物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J];市政技术;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由美雁;张秀秀;沈阳;朱彤;;超声破解剩余污泥的化学效应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2 梁英;郭萌瑾;王庆宏;陈春茂;;含油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实验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3 张秀秀;由美雁;沈阳;朱彤;;超声破解剩余污泥的热效应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4 仇少静;张艳萍;秦清;;剩余污泥贮存聚羟基链烷酸酯的工艺优化[A];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周邦智;吕昕;腾晓旭;;电动力学方法去除剩余污泥中铅影响因素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九章)[C];2014年
6 陈国炜;俞汉青;;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解偶联减量技术[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黄诚;刘聪聪;李立松;孙秀云;王连军;;亚硝酸盐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8 张s
本文编号:2763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6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