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工业滤布抗污染动态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8:58
【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s,MBRs)是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领域最有前途的工艺。它把膜分离过程与生物降解结合起来,取得高效的固液分离和出水效果。然而,膜组件昂贵的价格和其运行过程中难以控制的膜污染现象,导致MBR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最终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制备廉价的高抗污染性能的过滤膜对MBR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利用具有一定特性的颗粒物质在廉价的大孔径过滤介质的表面和内部形成动态膜的技术成为该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利用廉价易得的工业滤布作为膜基质,形成多种抗污染预涂动态膜,并对它们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利用气泡与平板的作用模型对平板膜组件的外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利用平均粒径为22.8μm的粉末活性炭(Powder Activated Carbon,PAC)作为预涂剂,在工业滤布表面形成预涂PAC动态膜。通过清水过滤和标准浊度溶液的截留实验,考察不同厚度PAC动态膜清水阻力和截留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涂PAC动态膜属于滤饼过滤型动态膜,其最佳厚度为0.3±0.05 mm。但是,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中由下方曝气产生的膜面剪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滤饼过滤型动态膜的稳定运行,研究发现MLSS低于8000 mg·L~(-1)时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可以近似看作牛顿流体,试验证明利用湍流边界层理论计算滤饼过滤型动态膜的稳定曝气量的实用性,因此PAC动态膜在SMBR中的稳定运行采用由供氧曝气量逐渐调节到稳定曝气量的操作方式。 通过预涂PAC动态膜与自生生物动态膜(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SFDM),以及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HFM)组成的SMBR系统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对比试验,发现PAC动态膜具备较好的性能,其操作压力在43天内上升到42 kPa,出水效果和中空纤维膜相当,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1%和76.1%。污染后的PAC动态膜只需进行干燥处理即可脱落,进行再生,无需消耗化学试剂,特别是PAC动态膜的造价不超过每平方米25元的价格优势,能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另外,如果利用具有强负电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具有强亲水性的SiO_2和TiO_2等物质进一步吸附在预涂PAC动态膜表面和内部,将会取得更优质的运行效果。 其次,本论文针对导致膜污染主要物质溶解性有机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所具有的高疏水性和高电负性,制备一种新型的预涂剂——聚乙烯醇微球(Poly-Vinyl Alcohol Microsohere,PVA-MS)。通过PVA和戊二醛乳化交联所制备的PVA-M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为1.2±0.1μ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量结果发现PVA-MS表面富含羟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电负性,其Zeta-电位受PH值得影响明显,在pH=11时最小为-87.25mV。 随后,分别利用静电自组装和过滤预涂的方法在工业滤布表面和内部制备对称无滤饼标准型、不对称标准过滤型、对称完全堵塞型三种类型的PVA-MS动态膜。静态亲水接触角的测量证明PVA-MS动态膜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它们的清水过滤阻力分别为1.02×10~(10)m~(-1)、2.76×10~(10)m~(-1)、1.07×10~(11)m~(-1),三种PVA-MS动态膜在浓度0.01 mol·L~(-1)的KCl电解质溶液中测量的相对流动电位分别为-26.2 mV、-35.3 mV、-65.1 mV。无滤饼标准型、标准过滤型以及完全堵塞型PVA-MS动态膜对上清液浊度为21.34NTU的截留率分别为78%、93.7%、98.9%,对上清液TOC为17.1 mg·L~(-1)的截留率分别为6.56%,37.16%,48.63%。 对工业滤布以及三种PVA-MS动态膜不可逆污染的再生性能研究表明,化学清洗法均能完全去除膜的不可逆污染,物理反冲洗的效果随着PVA-MS预涂量的增加得到不断改善。综合对比,自组装和完全堵塞型PVA-MS动态膜显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前者利用化学清洗后能维持大部分PVA-MS的存在,可以经历多次运行清洗周期后再生,后者仅利用物理反冲洗即可去除不可逆膜污染,经再次预涂后即可应用。 最后,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平板膜竖直结构提出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θ的梯型平板膜结构,使其在保持膜面附近气泡错流速度的同时增加气泡与膜面弹性碰撞的强度与次数,提高曝气减缓膜污染的效率。通过对Vries建立的气泡与竖直平板相互碰撞的数学模型进行改进,利用计算机迭代运算技术得到不同曝气条件下的最佳倾斜角度θ。结合SMBR的实际应用,对膜组件和曝气的最佳设计方案如下:梯形膜组件间间隔为10~15mm,曝气位置为组件间5~7 mm,梯型膜设计角度在1.7°~2.5°之间。 竖直结构和梯型结构的自组装PVA-MS动态膜组件在同一SMBR反应器中,同一曝气强度下的对比试验证实,梯型膜能够有效的控制膜表面的滤饼层污染,防止由于压力升高引起的滤饼层压缩和由于膜面缺氧而引起的阻力急速上升。但是活性污泥发生膨胀引起的沉降性变差和运动学粘度变化过大,将会使气泡及其尾流与膜面作用的消弱,导致膜阻力的急速上升。梯型组装PVA-MS动态膜组件保持通量在18.6 L·m~(-2)·h~(-1)下运行的120 d内压力仅上升到0.01 MPa,出水浊度约为1.34 NTU,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91.5%。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图文】:

膜生物反应器,类型,膜组件


根据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组合方式,可将MBR分为分置式(Re一circulated MembraneBio一Reactor, RMBR)和一体式(subm雌edM。刀 braneBio一Reactor, SMBR),如图1.1所示。RMBR是指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膜的压力驱动依靠加压泵;SMBR是将膜组件置入反应器内,压力驱动靠水头压差,或用真空泵抽吸,为减少膜面污染,延长运行周期,一般泵的抽吸是间歇运行的。进水污泥回流进水排泥(a)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a)Re一 eirculatedMembraneBio一Reactor反应器伪)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b)SubmergedMembraneBio一Reactor图1.1膜生物反应器类型简图 Fig.1.1Diagramofbiomasss印 arationmembranebioreactor在RMBR中,膜的操作压力一般在 1~4bar,膜通量在50一 120Lm一2·h一,。其特点是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管理简便、膜组件易于清洗和更换。但为了减少污染物在膜面的沉积,由循环泵提供的料液流速很高,因此动力消耗较高。在SMBR中

示意图,缠绕管,金属线,示意图


出水~~~~」卜FiltrateOut螺丝O一形ng塑料壳PlastieConstftletion图1.9波纹平板膜错流过滤装置示意图1122]。.,。。,.,.。,,,,.「1221r19·l·,乙Cnem欲ICQlagfarn01CorrUg溉eQITleITIDranem0QUleUnll-目前对膜表面结构优化的基本措施都是对过滤过程中膜表面的流动状态进行强化。scott等人【’22]受到散热器中高传质波纹换热板的启发,把乳化液错流过滤中的平板膜组件表面设计为波纹状,如图1.9所示,以提高膜面区域的扰动传质作用,通过平行试验比较了波纹膜与平板膜的过滤性能,包括错流速率,流动通道高度、跨膜压力以及波动膜表面角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纹膜的使用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膜面区域的扰动性,能多次的混合边界层,减缓浓差极化的反作用,提高膜通量。另外其角度的变化对通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波纹膜表面波动角为0o,45“,900的通量分别增加了30%,100%和160%,综合数据分析表明45“和900的波动膜能够有效地减少能耗80%和88%。

框架图,滤布,膜组件,工业


够使工业滤布基膜受力均匀,为了避免长时间出水后抽吸力上升所造成的膜面局部凹陷,框架内置有机栅条用于支撑,2块工业滤布包裹圆形框架后形成试验所用的基膜组件,有效面积为0.08耐,如图2.2所示。薰薰鬃 鬃纂 纂 石石乙币开东蔽.火不获碗刹矛 矛 矛 矛 颧颧 颧 lll蘸蘸 薰薰翼 翼 iii馨馨馨馨翼翼蘸蘸罐罐 罐 lll鬓鬓翼翼瓢瓢撼撼图2.2圆形工业滤布膜组件及其有机框架 Fig.2.2Theeircularindustialfilterelothmembranemoduleanditso堪 anieframe(2)预涂剂性能预涂剂采用山西太原江阳化工厂生产的粉末活性炭,出厂参数为:细度,200目的筛网,80%通过;碘值, 1030mg岁;充填密度:5009一,;真实密度,1.113gcm一3;亚甲基蓝的吸附量, 190mg·g一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欢;;新型膜分离技术及其工业中的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龙;湛含辉;;动态膜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2年03期

3 孙立坤;柳丽芬;杨凤林;;PVA/PVAm改性涤纶滤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晓静;新型螺旋膜组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茜;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形成与污染机理及调控策略[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立坤;PVA/PVAm改性涤纶滤布复合膜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揭亮;膜生物反应器中螺旋膜的优化设计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姚淑娣;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自生动态膜反应器运行效能及膜演化形成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曲洛娟;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及自生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7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77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