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气动内循环好氧缺氧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4:10
【摘要】: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所包括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是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或是在时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脱氮过程所需的硝化液的回流需要外加动力泵来实现。这样的工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占地面积大。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设计制作了新型一体化气动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脱氮和脱碳处理,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反应器不同分区内完成,曝气不但提供了硝化过程所需的溶解氧,而且还利用曝气作用实现了硝化液在反应器内的循环,节约了脱氮过程中所需的能耗。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一体化气动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分区结构对脱氮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反应器较优的结构形式为二区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运行温度、曝气量、进水COD/TN等运行条件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反应器内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本反应器的脱氮机理进行了特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论文首先研究比较了不同分区形式的反应器的脱氮效率。结果表明三区和二区结构形式的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均可以在水平方向实现溶解氧的梯度分布,在单体反应器内同时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由于硝化区容积的相对增加二区反应器比三区反应器的TN去除效率由所增加。二区反应器对模拟生活污水的TN去除负荷可达到0.080 kgTN/(m~3·d),有机物的去除负荷可达到0.53 kgCOD/(m~3·d)。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二区反应器的缓冲区内亚硝酸细菌丰度有所增加。以上实验说明二区结构反应器的脱氮性能优于三区结构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故此,本论文确定了反应器较优的结构形式为二区结构。 (2)研究了进水COD/TN和曝气量对反应器硝化反硝化的联合影响。在进水COD/TN值(2.0)较小的情况下,反硝化是脱氮的限制步骤,TN去除负荷为0.052kgTN/(m~3·d)。当进水COD/TN值为3.5,通过调整曝气量,TN去除负荷可达到0.069kgTN/(m~3·d)。当进水COD/TN值为6.2时,TN去除负荷达到0.080 kgTN/(m~3·d)。在一定的进水COD/TN下,曝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缺氧区中的溶解氧升高,不利于反硝化;另一方面也会促进硝化液的回流,有利于更多的NO_3~--N完成反硝化。曝气量由850L/h增大到1100 L/h时对反硝化的综合影响不大,正反两方面作用趋于平衡。但曝气量达到一定量(1400 L/h)之后会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进而不利于TN的脱除。 (3)反应器缓冲区和缺氧区之间的控制板高度决定了两区之间反应液流通截面积,而反应液流通截面积直接影响反应器内液体的循环量和缺氧区内的溶解氧浓度。本论文研究了反应液流通截面积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曝气量下,通过增大反应液流通截面积可以增加反应器内的液体循环量,提高脱氮效率。当曝气量为850 L/h,反应液流通截面积由150cm~2增大到300cm~2时,TN去除负荷由0.059提高至0.065kgTN/(m~3·d)。而当曝气量较高为1100 L/h时,流通截面积的增大使缺氧区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加,不利于反硝化,进而不利于TN的去除。 (4)研究了运行温度和有机碳源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进水有机负荷下,随着运行温度的升高,NH_4~+-N和TN去除率都有所升高。在一定的运行温度下,随着进水有机负荷的增加,硝化率下降,反硝化率升高。运行温度为8℃,进水中不加有机碳源时,NH_4~+-N去除率可达到95%,去除负荷为0.086 kgNH_4~+-N/(m~3·d),TN去除率仅为10%左右。 (5)对反应器能否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为8℃,进水TN浓度为68-80 mg/L时,通过调整进水碱度反应器内可以实现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80%,NH_4~+-N去除率达到88%,NH_4~+-N去除负荷为0.075kgNH_4~+-N/(m~3·d)。硝酸菌属的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在8℃下反应器实现短程硝化,很可能是硝酸细菌的活性被抑制了。运行温度为29℃时,进水TN浓度为114-146 mg/L时,通过调整进水碱度和曝气量,反应器可以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原理进行脱氮。好氧区和缓冲区中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77%,79%。TN去除率达到72%,TN去除负荷为0.130 kgTN/(m~3·d)。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在29℃下反应器内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是由于硝酸细菌的活性长时间受到游离氨的抑制,在污泥中所占的丰度下降所致。 (6)通过测定反应器各区各态氮浓度及各区污泥的硝化及反硝化活性研究了本反应器的脱氮机理。硝化反应主要在好氧区内完成,反硝化反应主要在缺氧区内完成。不同分区的污泥都同时具有硝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本反应器的脱氮过程,一方面是基于不同分区内发生的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反应器各区内液体混合形态不均匀以及各区溶解氧分布不均,在每一个分区内都可能同时发生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图文】:
Fig.1.10Sehematiediagramofthecombinedbiofilter.Fermandez等人l刘采用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通过置于床体中部的气体分布器将一个反应器分成好氧和缺氧两部分,分别定义为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如图1.n所示。反应器的部分出水经气一液一固三相分离器后,和进水一起循环至流化床底部缺氧区。改变气体分布器在流化床中的高度,可以调节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的大小,保证一定的脱氮率。我国的向仁军Ivll自行研制了一体化厌氧好氧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该装置分为内外两个圆筒,内层为厌氧区,设有电动搅拌装置,外层的2/3为好氧区,1/3为沉淀区,其中沉淀区底部通过污泥回流通道与厌氧区相连,这样使沉淀区紧靠厌氧区并利用污泥与厌氧区混合液比重的差异,使污泥自动回流。污水从厌氧区自流至好氧区,反应完成后
制板将反应器分为三个分区,根据各区DO的浓度和各区的功能,分别定义为好氧区、缓冲区和缺氧区,有效容积分别为135L、如L和135L。好氧区底部一侧设曝气装置。三个区域均设置一定密度的弹性纤维填料,如图2.2所示,填料特性参数如表2.1所示。装填的密度分别为0.015m3/m3,0.onms/m3和0.021m3/m3,用来固定不同生长特性的微生物,实现有机碳化合物的降解、硝化和反硝化等生物过程。进水口位于各区填料中部,可分别单独进水或同时进水,在本论文中进水从缺氧区进入。出水口位于缓冲区,溢流出水。剩余污泥汇集在反应器底部,经过自然挤压浓缩后进入到特殊的变距螺旋脱水机脱水后外运。三个反应分区的底部和上部相通,通过改变各分区之间的液体循环控制板的高度(每个液体循环控制板由上下两片部分重合的隔板组成
Fig.3.9】 nfiuentandeffiuentconcentrationsandremovaleffieieneiesofTNversustimeinthetwozones3,5不同分区形式反应器各区00的分布情况图3.10歹g出了三区反应器和二区反应器共五个实验阶段下各区中的DO浓度。可以看出在好氧区中DO平均浓度始终大于2.8m叭。当曝气量从noo眺增大到1800眺时(从阶段I到阶n),各区DO浓度均有所增加。在二区反应器的阶段W,好氧区中的DO浓度与三区反应器的好氧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而缓冲区中的DO浓度增加较明显,平均值从1.8m叭增加到2.6m叭,缓冲区此时对NH4气N降解的贡献增大,这是在阶段IVNH4气N去除率增大的主要原因。在阶段V,虽然曝气量从nooL伍增大到15001了h
本文编号:2785027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图文】:
Fig.1.10Sehematiediagramofthecombinedbiofilter.Fermandez等人l刘采用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通过置于床体中部的气体分布器将一个反应器分成好氧和缺氧两部分,分别定义为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如图1.n所示。反应器的部分出水经气一液一固三相分离器后,和进水一起循环至流化床底部缺氧区。改变气体分布器在流化床中的高度,可以调节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的大小,保证一定的脱氮率。我国的向仁军Ivll自行研制了一体化厌氧好氧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该装置分为内外两个圆筒,内层为厌氧区,设有电动搅拌装置,外层的2/3为好氧区,1/3为沉淀区,其中沉淀区底部通过污泥回流通道与厌氧区相连,这样使沉淀区紧靠厌氧区并利用污泥与厌氧区混合液比重的差异,使污泥自动回流。污水从厌氧区自流至好氧区,反应完成后
制板将反应器分为三个分区,根据各区DO的浓度和各区的功能,分别定义为好氧区、缓冲区和缺氧区,有效容积分别为135L、如L和135L。好氧区底部一侧设曝气装置。三个区域均设置一定密度的弹性纤维填料,如图2.2所示,填料特性参数如表2.1所示。装填的密度分别为0.015m3/m3,0.onms/m3和0.021m3/m3,用来固定不同生长特性的微生物,实现有机碳化合物的降解、硝化和反硝化等生物过程。进水口位于各区填料中部,可分别单独进水或同时进水,在本论文中进水从缺氧区进入。出水口位于缓冲区,溢流出水。剩余污泥汇集在反应器底部,经过自然挤压浓缩后进入到特殊的变距螺旋脱水机脱水后外运。三个反应分区的底部和上部相通,通过改变各分区之间的液体循环控制板的高度(每个液体循环控制板由上下两片部分重合的隔板组成
Fig.3.9】 nfiuentandeffiuentconcentrationsandremovaleffieieneiesofTNversustimeinthetwozones3,5不同分区形式反应器各区00的分布情况图3.10歹g出了三区反应器和二区反应器共五个实验阶段下各区中的DO浓度。可以看出在好氧区中DO平均浓度始终大于2.8m叭。当曝气量从noo眺增大到1800眺时(从阶段I到阶n),各区DO浓度均有所增加。在二区反应器的阶段W,好氧区中的DO浓度与三区反应器的好氧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而缓冲区中的DO浓度增加较明显,平均值从1.8m叭增加到2.6m叭,缓冲区此时对NH4气N降解的贡献增大,这是在阶段IVNH4气N去除率增大的主要原因。在阶段V,虽然曝气量从nooL伍增大到15001了h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况琪军,马沛明,胡征宇,周广杰;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2 刘军,潘登,王斌,汪苹;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建龙;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2期
4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2期
5 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刘超翔;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4期
6 向仁军,张在峰,李和平;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4期
7 夏世斌,刘俊新;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6期
8 孙英杰,张隽超,胡跃城;亚硝酸型硝化的控制途径[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6期
9 朱晓君,周增炎,高廷耀;低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生产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S1期
10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碳氮比、污泥浓度及水温对城市污水生物脱氮的综合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78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