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环境法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同时,也是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组成环节。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对策,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将要建设和正在实施的项目可能会给要建设的目标地点的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和不稳定影响因素,再通过已经系统的分析结果将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降至到最低,起到缓解和保护的作用。公众参与到建设和实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权益得到尊重,又可以通过公众参与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从客观角度上增加公众与项目实施单位之间相互理解,又能通过参与的过程缓解两者之间矛盾,更对社会的和谐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是利用对现有关于我国公众参与有效性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所处现状,首先通过德尔菲法()对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从而建立我国公众参与有效性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中的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将被划分为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和项指标;其次通过构建完成的指标体系进行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的部分进行系统分析与评分,利用加权法()进行综合指数评价分析;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分级,从而客观的表现出公众参与有效性在环境评价系统中的详细分级情况。这些分析获得的数据可以为提供给我国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用于考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因此,在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时,建立指标体系对公众参与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影响因素,更可以进一步改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权益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4
- 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定义10
- 1.1.2 公众参与的基本定义10-11
- 1.1.3 公众参与的主要作用及意义11-12
- 1.1.4 公众参与中对象组成12
- 1.1.5 公众参与中形式组成12-14
- 1.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14-17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7-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3.2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情况的现状调查19-27
- 2.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调查19-23
- 2.1.1 公众参与的公示形式调查19-20
- 2.1.2 公众参与的参与形式调查20-21
- 2.1.3 参与人数调查21-22
- 2.1.4 参与反馈率调查22-23
- 2.2 我国环境评价影响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3-27
- 2.2.1 公示信息及调查方式相对单一23-24
- 2.2.2 公示信息程序不完善24
- 2.2.3 公众参与调查的范围狭窄24-25
- 2.2.4 公众参与的选择对象问题25
- 2.2.5 问卷调查设计不具备合理化和科学化25-27
- 第三章 构建公众参与过程中有效性指标体系27-38
- 3.1 构建有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7-32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7-28
- 3.1.2 评价体系中指标选择28
- 3.1.3 评价体系中指标筛选28-32
- 3.2 公众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38
- 3.2.1 构建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32-34
- 3.2.2 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确定34
- 3.2.3 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体系评价方式34-38
- 第四章 公众参与有效性性评价应用实例分析38-45
- 4.1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奔腾X80技术改造项目》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38-40
- 4.1.1 项目概况38
- 4.1.2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38
- 4.1.3 环评中提出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38-39
- 4.1.4 环评中公众参与的评价结论39
- 4.1.5 公众参与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评价39-40
- 4.2 《吉林省稀镁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镁合金深加工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40-44
- 4.2.1 项目概况40
- 4.2.2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40
- 4.2.3 环评中提出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40-41
- 4.2.4 公众参与的意见与合理化建设41-42
- 4.2.5 公众参与环评中公众参与的评价结论42
- 4.2.6 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的实施情况42-44
- 4.3 案例分析结论对比44-4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5-50
- 5.1 结论45-48
- 5.1.1 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45
- 5.1.2 提高公众参与对象代表性45-46
- 5.1.3 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调查方法46-47
- 5.1.4 评价体系中应采取多样化公众参与形式47
- 5.1.5 创新科学化合理化设计公众调查问卷表形式47-48
- 5.1.6 科学的对公众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48
- 5.1.7 信息反馈及信息交流48
- 5.2 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鸿德,汤顺林;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S1期
2 黄伟源;成本效益分析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S1期
3 段永蕙,李跃东;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完善的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00年02期
4 张燕,刘煦睛;浅论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内涵的延伸[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罗宏,柴发合,周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与开发;2000年01期
6 丁疆华,舒强;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J];环境与开发;2000年02期
7 杜永田;关于旅游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J];江苏环境科技;2000年01期
8 郝新波;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4期
9 赵东风,顾益民;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10 黄丹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环境;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妹;;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其启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欧阳晓光;赵东波;韩奇;孙汉坤;贾小梅;赵志杰;赵芳;钱永涛;刘书娟;;关于火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毛庆国;;深港边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郭爱娣;;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弄虚作假可究刑责[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广君;孙迎春;刘丽敏;刘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伊春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李宇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管理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胡小华;;世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对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启示[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李丛欢;孙义利;张启众;;环境影响评价中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建议[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李越越;;住宅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A];首届贵州环境影响评价论坛论文选编[C];2008年
10 岳沙丽;;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及其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陈荣;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及其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甘肃省金昌市环境保护局 梁胜春;重视环境影响评价 减少西部环境风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4 张强;蚌埠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荣获“青年文明号”[N];蚌埠日报;2008年
5 记者胡昕;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专项执法检查组来衡[N];衡水日报;2010年
6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大事记[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健康应列入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红光;将健康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N];人民日报;2013年
9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第二次公示)[N];安康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陈丽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应当细化[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5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黄正;我国建设项目健康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满萍;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理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袁X;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陈杰;中国香港与内地环境影响评价施行状况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丽丽;环境影响评价人文指标体系的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任彩银;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兴隆环境影响评价为例[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张亮;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张琳悦;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志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运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何其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