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采煤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2:08
【摘要】:神府-东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随着近年来采煤规模的扩大,地表发生大面积塌陷,水资源大量流失,植被由于缺水而枯萎死亡,风沙活动加剧,使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对采煤塌陷与土壤、水分、植被等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运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研究的相关资料,以2004a塌陷区、2005a塌陷区以及2006a塌陷区为研究的基准对象,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和驱动机制,针对区域内不同自然条件和受损生态系统类型,找出关键的限制性因子,科学合理地构建了适宜的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技术。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野外观测和调查,神东矿区采煤后地表塌陷形式主要为连续变形塌陷和非连续变形塌陷2种类型,并在采煤过程中,2种类型的塌陷形式会同时交替出现,直接加剧了地表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塌陷裂缝的调查与分析,认为采煤塌陷形成的裂缝容易使沙丘活化,地表塌陷1年后,裂缝的偏移距离(L)与塌陷落差(H)和裂缝宽度(W)的比值(H/W)的关系为多项式函数,地表塌陷2a后由于塌陷裂缝基本愈合,并发育成新的小地貌,所以其多项式函数相关性并不是很明显,证明塌陷裂缝的形成导致了沙丘的活化。 (2)塌陷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方面:在坡面部位,各塌陷区的土壤容积含水量均显著低于未塌陷区相应坡位(P0.05);在丘间低地部位,2004a塌陷区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显著低于未塌陷区相应坡位(P0.05)。在坡面部位,2005a塌陷区的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未塌陷区坡面(P0.05);在丘间低地部位,各塌陷区的土壤体积质量均与未塌陷区无显著差异(P0.05);坡面部位,2005a塌陷区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未塌陷区坡面(P0.05);在丘间低地部位,各塌陷区的土壤孔隙度均与未塌陷区无显著差异(P0.05)。2005a塌陷区坡面与丘间低地部位的土壤硬度均显著低于未塌陷区坡面(P0.05);而2004a塌陷区2个坡位的土壤硬度均与未塌陷区无显著差异(P0.05)。入渗实验表明2005a塌陷区丘间低地未裂处样点55 mmin后入渗深度显著超过未塌陷区(P0.05),各塌陷区的坡面样点入渗深度均与未塌陷区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采煤塌陷对塌陷初期风沙区错落裂缝相对出露侧孔隙扰动更大,并且这种扰动在1-2a内有显著恢复。 (3)塌陷区土壤养分化学性质的变化方面:2004a塌陷区丘间低地部位未裂测点组的pH值显著高于未塌陷区(P0.05)丘间低地;2004a塌陷区坡面部位未裂测点组pH值显著低于未塌陷区坡面(P0.05)。2004a塌陷区坡面未裂测点全氮含量显著低于未塌陷区坡面(P0.05)。2004a塌陷区坡面裂缝测点碱解氮含量较未塌陷区坡面显著升高(P0.05)。2004a塌陷区坡面未裂测点组与裂缝测点组全磷含量较未塌陷区坡面显著降低(P0.05)。未塌陷区与各塌陷区各坡位速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005a塌陷区在坡面未裂样点组的全钾含量显著超出未塌陷区(P0.05)。2004a塌陷区坡面裂缝、未裂样点组速钾含量显著低于未塌陷区(P0.05)。未塌陷区与各塌陷区各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4)塌陷区地表植被情况变化方面,3个调查区物种数和植被盖度的变化在6个矿中有相同的趋势,即塌陷区较未塌陷区物种数多而植被盖度大,2004a塌陷区较2005a塌陷区物种数多而植被盖度大。相关分析表明,塌陷年限之间、塌陷与未塌陷之间,植物种数的相关系数在0.85以上,而植被盖度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塌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表的植被。塌陷对地表植被盖度没有显著影响,对该区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的生长也无显著影响。植物种数及植被盖度与塌陷及塌陷年限有关,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及植被盖度与塌陷有一定的相关性。 (5)采用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采前生态功能圈建设技术,并诊断了区域生态退化的基本特征、原因、过程、类型、程度等。结合采煤塌陷区自然条件,确定生态恢复的实现目标。引入文冠果,并在实地进行选种抗逆性试验,取得了成功。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集成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生态修复区并预测恢复轨迹、评价修复效果,为矿区建立良好的生态循环利用体系和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与实践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D88;X171.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海;吴克宁;赵执;赵华甫;陈壮;;基于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的充填复垦方式优选排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2 王曦;黄璨;章如芹;严家平;MEUSER Helmut;MAKOWSKY Lutz;;降雨条件下沉陷区土壤养分迁移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3 王琦;全占军;韩煜;付梦娣;叶瑶;;风沙区采煤塌陷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斯佳;采煤塌陷区复垦地灌排工程优化布局与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陈思;露井复域分布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差异化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789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9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