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结团絮凝工艺优化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2:04
【摘要】: 当前,水处理工艺的设备化,小型化已经成为水处理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结团絮凝工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固液分离水处理工艺,已成为水处理工艺设备化,小型化的一种理想选择。结团絮凝工艺研究在技术原理、工艺控制条件及反应器设计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工艺优化、结团絮体成长、结团体悬浮层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本文以结团絮凝工艺优化与结团絮体悬浮层为研究对象,对悬浮层布水区及搅拌条件,以及微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悬浮层中结团体成长模型,并以天津杨柳青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低原水浓度条件下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生产性试验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论文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进一步优化了结团絮凝反应器构造及微絮体形成控制条件 根据悬浮层布水隔板水力计算,为保证配水均匀以及药剂与原水的均匀混合,将配水过流断面设计为楔形;为保证搅拌G值均匀输出,经优化计算,搅拌桨宽度应沿径向按B=Cr-3逐渐减小,并分别对小型和大型搅拌桨进行了优化设计及G值校核计算;试验条件下,选择管式反应器作为微絮凝反应器,确定(G/Re)0.5T值为10.87的管式反应器与结团絮凝工艺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2)建立了结团絮体成长动力学模型 通过研究结团体所受剪切力及相互之间的碰撞频率,对结团体有效密度ρe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悬浮层体积浓度Vf和G值均与ρe成正比关系;研究了工艺条件对ρe的影响规律,认为原水浓度CO及上升流速uw的变化会引起结团体ρe或结团体粒径d的显著变化;通过分析结团体在悬浮层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结团体成长粒径表达式d=(?)及最小粒径的表达式dmin=0.038(?);基于物(?)料平衡方程,通过分析结团体成长中粒径的变化建立了体积浓度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结团体生长模型建立了最大上升流速流速与原水浓度间的负线性关系。 (3)优化了结团絮凝工艺运行条件 引入搅拌G值将结团絮凝基本公式修正为C=C0exp(?),通过对结uw团体悬浮层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结团体悬浮层适宜的上升流速应介于最小上升流速uwmin=0.004(?)d及达到浊度限值的上升流速uw=(?)之间通过工艺运行条件优化的中试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同时优化了工艺运行参数。 (4)确定了污泥回流条件下低原水浓度的结团絮凝工艺控制条件 确定最佳污泥回流点设置于PAM投加点之后,反应器进水口之前;污泥回流条件下,随着回流比的增大,出水浊度的变化表现为先降低,后稍有上升趋势,而试验数据表明,回流比的增大有助于结团体沉降性能的提高;通过对结团体悬浮层中初始粒子的去除规律研究建立了最佳污泥回流量的控制条件:(?) (5)完成了工艺运行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建设了天津杨柳青水厂排泥水结团絮凝工艺处理的生产性试验系统,并优化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条件。在PAM投量为1.2mg/L,搅拌转速为2-4rpm的控制条件下,水流上升流速可达22.1cm/min-66.4cm/min;上升流速提高,出水浊度呈增大趋势,但均小于14.9NTU;排泥含水率可低于96%,且运行稳定,受季节变化影响小。 设计并建成了该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在进水浊度及流量变化情况下能及时通过调整加药量稳定出水浊度,并实现自动排泥;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在30m3/h的处理规模下,年运行成本4.42万元,吨水处理成本0.17元。工程的具有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刚;;稳定性单一浓浆在弱承载抗力体固结灌浆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年06期

2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同时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策略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8期

3 潘海祥;金惠芬;费杰;;活化硅酸助凝剂生产性应用的影响因素[J];给水排水;2011年07期

4 ;2011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的农药项目[J];山东农药信息;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铭军;丁永伟;;Unitank典型工艺强化生物脱氮生产性试验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2 易桂钧;尹从咏;刘荣华;;清江隔河岩第二级升船机箱梁预应力生产性试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冷珍华;占忠心;;小湾水电站左岸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技术[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崔秋;魏殿礼;孙昕;孙昀;;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试验研究[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5 李克亮;李建平;王永;黄国泓;;二级配水工自密实混凝土试验研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乔占民;徐晓娟;王晓丽;王宏坤;徐文柏;胡方强;;高大平房仓常规熏蒸PH_3浓度变化与仓房气密性关系的生产性试验报告[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7 王文清;高乃云;董秉直;杨伟帅;;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国华;;雷打滩水电站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文宁;康智明;;功果桥水电站砂岩制砂生产性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第二届砂石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云峰;张晓丽;李忠正;;马尾松硫酸盐强化漂白工艺生产性试验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洛阳万顺建材有限公司 王新;浅谈水泥助磨剂生产性试验[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占富 叶滨;吸附硝基苯后活性炭不会进入供水管线[N];哈尔滨日报;2005年

3 实习生 李雪 记者 胡占富 刘述波;市区陆续恢复供水[N];哈尔滨日报;2005年

4 苏州中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徐福明 张平 卢晓光;助磨剂小磨试验与工业生产性试验差异分析[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赵关良;鸡尾酒疗法净化养殖水体水质[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安向琦;世界最大真空低温干燥设备通过生产性试验[N];中国航空报;2010年

7 崔洪志;详解国产抗虫棉的安全申报[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瞿长福;种植转基因水稻能否商业化?[N];经济日报;2005年

9 张聚;中国已批准176项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N];消费日报;2006年

10 刘必奎;天新公司发展特色林化工[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刚;结团絮凝工艺优化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鹏;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PVC高温母液废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陈士才;钱塘江水源水厂O_3/BAC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优化及其水质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4 梁建军;复合潜流人工湿地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范振强;净水厂预沉池利用鲢鱼控制微囊藻的机制与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岸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节能方法与技术[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伟民;一体化氧化沟的生产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谭驰;水厂排泥水高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呼永锋;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文妍;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黄浦江上游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黄棚兰;CAST工艺在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徐传力;纤维束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王宏飞;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染料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何孟狄;物化——生化工艺处理苯胺基乙腈废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雷明;UNITANK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生产性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郭宁;水厂排泥水高效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