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SMAIP系统开发及其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0:33
【摘要】:我国村镇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开发低投资、低成本、高效、维护简单的工艺是村镇污水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课题组采用静态试验、野外自然生态净化试验和工业化生物强化试验,在超深厌氧塘区厌氧消化、固定化生物载体强化、人工浮岛吸收吸附以及悬浮式移动曝气系统多级A/O的基础上,开发悬浮式移动曝气综合塘强化生态技术(简称SMAIP系统),并对其性能及机理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SMAIP系统培养过程简单、启动快。悬浮式移动曝气采用微孔膜式移动曝气,充氧性能优于机械移动式表面曝气,溶解氧可方便控制。悬浮式移动曝气用于生态塘强化试验,污染物COD_(Cr)、氨氮、TP净化效率分别为81%、80%和55%以上。比对照样净化效率分别提高37.5%、30%、12.5%。源水TN浓度过高,C/N值低,系统对TN净化效率影响不明显。固定化生物载体提供较大的生物接触表面积和更强的表面吸附性,提供更多的硝化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提高脱氮效率;并通过载体的过滤、吸附与沉淀强化除磷。固定化生物载体用作生态塘强化手段对COD_(Cr)、氨氮、TN、TP平均净化效率分别达87.69%、72.65%、41%、83.98%,比对照样分别提高22.15%、15.33%、8.65%、34.41%。人工浮岛水生植物净化能力与生长特征表现一致。试验浮岛水生植物中千屈菜生长快,水生黄鸢尾茎叶繁茂。根系泌氧能力:水生黄鸢尾千屈菜。经4d稳定运行后,水生黄鸢尾、千屈菜浮岛对COD_(Cr)、氨氮、TN和TP平均净化效率分别达50%、50%、15%和70%以上。 针对不同气候条件,SMAIP系统分别采用无动力自然生态净化模式和工业化生物强化模式。无动力模式SMAIP系统对COD_(Cr)、氨氮、TN和TP的平均净化效率为60.89%、31.20%、19.7%和21%。净化效率与水温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928、0.8544、0.6796和0.8519,相关性显著;与HRT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975、0.8558、0.5372和0.9023,除TN外呈显著性相关,用完全混合CSTR模型COD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SMAIP系统的净化过程,并用Arrhenius定律描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关系,得出数学模型公式为:Ce=C0(1+1.38×1.23(T-20)×Tm)。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14。工业化模式COD_(Cr)、氨氮、TN、TP平均净化效率为90.28%、92.78%、60%、52.43%,冰冻期水温维持在9~15℃,出水低于城镇污水处理一级排放标准,净化效率与水温相关性不明显,较低温度下的除磷效果比较高温度下反而高。工业化模式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基质的利用,采用Monod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生化降解过程,得出数学模型公式为:S SOe. .TX。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53。以1000人大型村庄为案例,SMAIP系统投资约15万元,占地600m2,运行费用0.662万元/年,装机1.5KW。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图文】:

示意图,稳定塘,净化机理


用的地区涵盖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与亚寒带的广大地域。如美国的寒冷地区阿拉斯加州,地处高纬度的瑞典、加拿大等也大量采用稳定塘处理城市污水。目前全世界已有近50个国家上万座塘系统在运行。其净化机理如图1-1所示。稳定塘具有一系列较为显著的优缺点。优点主要表现在:(1)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单,基建投资省;(2)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3)污水处理能耗少,维护

现场图,静态,污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塑料薄膜网格中,根系穿过网眼生长至 10L 玻璃容器生活污水中,使水面没过网格的底部,临窗培养,尽可能保持各处理采光和通风条件的一致。试验前,用双层报纸包好烧杯侧壁,以模拟根区的弱光条件,防止由于阳光照射使藻类过量繁殖而影响氮磷等指标的测定。根据不同植物对水分吸收数量及蒸腾作用强度的不同,定期向盆栽中补充自来水并做记录,以确定水样体积的变化并防止水分减少过快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植物根系悬浮于污水中,构成静态人工浮岛处理生活污水的模拟装置如图 2-1 所示。另外设一个等量污水的不放置任何植物的空白作为对照样。

平面图,净化试验,自然生态,平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在水面以下 0.4m 处的收集管收集,重力流排出系统。好氧塘内设悬浮式移动曝气链 12 套(3 条曝气链,链间距 1.5m,每条链上放置 4 个曝气头,间距 1m)。熟化塘内种植人工浮岛,塘内放置水生动物。综合塘体东西向依次为厌氧塘、曝气塘、沉淀塘区与熟化塘区四部分,以穿孔浮动隔墙分隔。浮床面积为 50m2,浮床覆盖率为 90%。进水量为 2m3/h,曝气总量约为 6m3/h,曝气时不会扰动下层底泥。现场如图 2-2 所示。悬浮式曝气系统由浮筒、曝气头、支管与配重等组成;悬浮式曝气头在水中的深度为距离池底 300mm 与固定化生物载体的悬挂深度相同,用空压机进行间歇曝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良林;黄翔峰;刘佳;陆丽君;关炜;;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张敏;梅凯;张睿;羌金凤;孙国亮;;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连续净化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翟鸿飞;邹仲勋;杜华明;;内置渗透墙型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4 杨林林;王成志;杨胜敏;;北京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周毅,杨开,杨德勇;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概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6期

6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7 尹建锋;文科军;吴丽萍;;绿化带下的生态复合塘污水处理工艺设计[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8 王国祥,成小英,濮培民;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2年03期

9 韩潇源;宋志文;李培英;;高效净化氮磷污水的湿地水生植物筛选与组合[J];湖泊科学;2008年06期

10 王俊华;陈俊敏;付永胜;杨天佑;;四川省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光临;焦化废水亚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何少林;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胡绵好;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冯华军;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雅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韬;MSBR脱氮除磷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陈玲芳;氧化塘处理高含盐采油废水的数学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0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0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