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20:40
【摘要】: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的专题之一,针对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化学污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风险问题,根据我国城市污水及再生水的水质特性开展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对典型城市污水及再生水中污染物质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考察;结合各种再利用方式,分析了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要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生物示踪剂试验等先进手法评价了各种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典型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水和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三种再生处理工艺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根据大量的检测数据对各种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考察,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发现二级处理水和再生水中所有污染物的浓度都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而可用对数正态分布对污染物浓度的出现频率进行量化描述,为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根据污水再生回用途径的用水要求和回用水质标准,运用累积概率分析方法,对再生水水质安全保证率进行了评价,二级处理水中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符合标准要求的概率较低,不能保证回用要求;经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和超滤工艺处理后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得到有效去除,保证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微生物指标,必须采用消毒处理工艺才能保证较高的安全保证率。 3.对污水中倍受关注的病原微生物,采用柯萨奇(B3)病毒作为生物示踪剂,以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TCID_(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_(50))为检测指标,对几种常用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氯消毒对病毒去除效果较差,混凝沉淀过滤和超滤工艺对病毒的去除率约为2log,臭氧消毒可以有效的灭活污水中的病原菌和病毒,对病毒去除率可达4log左右,常规处理和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氧消毒联用对病毒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一6109,能够充分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 有效控制病原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对病原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消毒、氯消毒和 超滤处理对污水中大肠菌可以完全去除;混凝沉淀过滤对大肠菌的去除率在3109 左右。常用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往往低于对大肠菌的去除效果,且病毒对氯 消毒和臭氧消毒的耐受性比大肠菌更强。 4.考虑我国污水回用的实际情况,选择三种常用污水回用途径:城市绿化(包 括公园绿化、道路浇洒等)、农田灌溉(包括浇灌蔬菜、水果等)和景观娱乐(包 括游泳等全身接触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了不同回用用途的再生水暴露途径和 暴露量,作为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三种回用用途人体对再生水的暴 露次数和每次的暴露量分别确定为每周两次,每次In1L;每天一次,每次IOmL和 每年40次,每次100mL(只考虑夏季)。 5.根据毒理学、流行病学资料确立的化学污染物的致癌强度系数和参考剂量, 建立了化学物质风险评价的计算模型,运用Monte一Carfo方法,对不同回用途径的 再生水造成的致癌风险和躯体毒害风险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处理水直接 回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灌溉、景观娱乐用途的三种暴露条件下造成的致癌年风险的 范围在10一气10一s/a之间,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砂)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年风 险水平5.0x10一5/a,说明污水再生利用造成的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非致癌化 学污染物造成的躯体毒害效应的年风险范围在10一1气10、之间,远小于国际上公认 的可忽略风险水平10一气10-v/a,说明污水再生利用对人体健康的非致癌危害效应是 可以忽略的。 6.根据污水中粪大肠菌检测结果及其浓度分布函数,借鉴病毒与粪大肠菌的比 值为1:105的研究成果,将污水中所有的病毒当作强感染性的轮状病毒并采用其 p一Pofsson剂量反应关系式,建立了污水再生回用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和 评价模型。运用Monte一Carlo模拟方法对病原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的五种不确定 性因素粪大肠菌的浓度、再生回用工艺对病毒的去除率、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的比 例、年暴露次数和每次的暴露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病毒去除率对风险值的影 响最大,其次为粪大肠菌的数量,去除率影响是后三种影响因素的10一25倍,粪大 肠菌的影响是后三种因素的3一8倍,而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比例关系、人体对再生 水的暴露次数和暴露量对风险值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本论文中粪大肠菌浓度是实 际检测数据,病毒的去除率也是试验实测数据,而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的比例关系、 暴露量和暴露次数对风险值的影响很小,因此本研究进行的风险计算分析是可行 的。运用概率数值分析方法,以10-2、10-5、1 04作为病原体感染可接受年风险,对 保证回用水安全所要求的病毒去除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城 摘要 市绿化,病毒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820.4
【图文】:

风险值,模型变量,粪大肠菌,去除率


5.OE一050.0E+005.0E-051.OE-O41.SE一04图7.42模型变量的变化对风险值的影响大小从图7.42中可以看出,去除率R变化时,相应的风险的变化范围最大,其次为粪大肠菌浓度和它与病毒之间的比值。而暴露次数n和暴露剂量v对风险值的变化影响最小。从表7.15可知,由去除率变化引起的风险值变化的绝对值为9.29xl了,粪大肠菌浓度变化引起的风险值变化范围是3.09、10一”,而暴露次数n和暴露剂量v以及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的比值变化引起的风险值变化范围在10一“水平,去除率对风险值变化的影响是后三种因素的10一25倍,粪大肠菌浓度的影响是后三种因素的3一8倍

模型变量,风险值


各个变量对风险不确定性的贡献大小是相对的,当去除率R不确定性减小时,如当去除率R分布变为:均值和标准偏差仍为扭,a)=(5,1.5),仅其上下限变为(4,6)时,作出各变量90%和10%分位数下风险的变化范围如图7.48,可以看出,此时粪大肠菌浓度变为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风险值一1.0E-050.0E+00l.OE~052.0E一053.OE一054.0E一05图7.48模型变量的变化对风险值的影响大小7.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病原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由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对指示水体卫生状况的病原微生物指标所作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总大肠菌和粪性大肠菌作为替代参数,对于病毒和寄生虫(隐抱子虫、贾第虫)则规定较少。目前,我国污水回用相关的水质标准对微生物指标规定总大肠菌和粪大肠菌为常规的检测项目,病毒和其它病原原生动物由于检测困难,检测费用昂贵而很少检测。随着污水再生利用的扩大,人们对城市污水中的病毒造成的风险日益关注,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和实用的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鹏飞;周利霞;刘俊良;;污水灌溉后土壤中病原菌的传输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2 曾向辉;刘世荣;李云开;张克强;;集约化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6期

3 王宇岸;赵建树;;污水厂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J];供水技术;2012年03期

4 郝瑞霞;周玉文;姚宁;陈曦;程水源;;再生水中壬基酚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5期

5 赵欣;胡洪营;谢兴;吴乾元;黄晶晶;;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再生水生物学标准制定方法[J];给水排水;2010年05期

6 于云江;张颖;车飞;孙朋;蔡煜;向明灯;王琼;;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及其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5期

7 尹倩倩;王龙;焦盈盈;隋涛;;城市污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内涵与方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林源;陈颀;;利用北京城市再生水修复麋鹿苑的湿地环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振兴;重金属Cr(Ⅵ)迁移模型及健康风险动态评价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魏亮亮;改良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巩春领;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5 刘广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徐州段尾水导流工程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景敏;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初步研究与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晨晨;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何岸宁;冶炼废渣渣场环境危害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韩冰;地下水有机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刘智安;城市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工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金艳;有色金属工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帆;城市再生水灌区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肖致美;重金属污染物在常规工艺的净化模型及健康风险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严小三;某垃圾填埋场附近浅层地下水污染及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铁军;贵阳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8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8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