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回流人工湿地对毒死蜱等农药去除途径和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4:31
【摘要】: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引起了普遍关注,是世界各国重点控制污染物。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和美化环境等优点,被用于处理含微量农药废水,并证实具有良好效果;但目前人工湿地系统去除农药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其去除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人工湿地农药去除技术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农药在人工湿地的去除机制,为人工湿地去除农药污染物提供科学依据,为新技术和新策略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从广州郊区农村农药污染现状调查入手,以环境中高风险、高检出农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湿地植物研制新型铁基生物炭基质,筛选出适用于农药废水处理的湿地植物种类,并构建高效复合回流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实验室小试和野外中试回流人工湿地开展毒死蜱等农药在回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去除途径和生物降解机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开展广州农村地区常用农药对水生态系统潜在影响评估。通过广州市三个具有代表性农村河流水体和沉积物在雨季和旱季常用农药调查,共有11种农药被检出。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5种农药浓度在100 ng L-1以上,其中浓度最高是乐果(1318 ng L-1),其次是毒死蜱(414 ng L-1)和丁草胺(312 ng L-1);而沉积物中喹硫磷浓度最高,为328 ng g-1。该流域检出频率最高农药是毒死蜱、乙草胺和丁草胺,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分别为50-57%和29-43%。与旱季相比,雨季农药检出浓度更高。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乙草胺、丁草胺、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等9种农药在河流水体中有高风险。毒死蜱,乙草胺和丁草胺是广州农村河流水体高检出、高风险农药。后续研究将基于高风险农药开发有效污染控制技术。2)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制备新型基质材料铁基生物炭,与常用湿地基质(陶粒和砾石)及生物质炭基质相比,铁基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大,较陶粒和砾石对水体中毒死蜱吸附提高约10倍。同时,盆栽实验发现土壤中添加铁基生物炭能显著降低毒死蜱在土壤中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毒死蜱在植物中吸收累积。此外,铁基生物炭修复土壤中毒死蜱半衰期较生物炭修复土壤短,而且微生物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和多样。铁基生物炭可能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中毒死蜱降解。铁基生物炭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农药修复基质材料。3)开展5种不同湿地植物室内循环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毒死蜱(50和500mg L-1)处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物系统对不同浓度毒死蜱,均有较好的去除效率(94-98%);不同植物系统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与无植物系统相比,有植物系统对毒死蜱去除效率显著增加。毒死蜱在湿地系统中去除效率随时间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常数(k)范围为0.045-0.065 h-1;系统内毒死蜱半衰期是10.66-15.43 h。种植美人蕉湿地系统中毒死蜱半衰期最短,其次是风车草和黄菖蒲。湿地系统去除毒死蜱主要途径是吸附(占了总去除率64.6-86.4%)和生物降解作用(8.1-33.7%)。高生物量和高蒸发量植物可以加速毒死蜱及常规污染物去除,风车草、美人蕉和黄菖蒲可作为农药去除湿地系统优选植物。4)采用自主研发复合回流人工湿地(IRCW)(专利号:Z201410434090.5)设计种植风车草并添加铁基生物炭系统开展水体中农药处理效果研究,目标农药(毒死蜱、氰戊菊酯、硫丹和敌草隆)去除率均大于99%。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描述农药在复合回流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过程,系统内农药半衰期是1.5-11.6 h。有植物系统对农药去除效果比无植物系统好。农药在复合回流人工湿地中去除率随着农药Kow值增加而增加。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铁基生物炭能提高农药去除,其中对敌草隆(Log Kow3.0)去除效果最显著。物料平衡结果表明,吸附(32.2-98.6%)和生物降解(1.3-52.8%)作用是复合回流人工湿地系统去除农药两个主要途径。植物和铁基生物炭通过提高系统生物降解作用提高系统对农药去除。5)利用单体同位素技术结合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毒死蜱在复合回流人工湿地系统(IRCWs)生物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系统内添加植物和铁基生物炭都能加促毒死蜱及其代谢产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去除。复合回流人工湿地系统中δ13C同位素值分别为-31.24±0.58‰(IRCW1,无植物),-26.82±0.60‰(IRCW2,植物)和-24.76±0.94‰(IRCW3,植物和铁基生物炭),直接证明了植物和铁基生物炭能有效提高毒死蜱降解。降解产物检测和同位素分馏效应结合,初步确定了毒死蜱在湿地系统中降解首先经历C-O键断裂生成TCP。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植物和铁基生物炭促使系统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和多样,孢杆菌属(Bacillus)可能是加速系统毒死蜱降解关键菌属。综上所述,湿地植物制备新型铁基生物炭能提高系统对毒死蜱等农药吸附,降低农药对系统植物毒性,促使系统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有效提高系统对农药去除;风车草、美人蕉和黄菖蒲可作为农药去除湿地系统优选植物;回流人工湿地中毒死蜱等农药主要去除途径是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植物和铁基生物炭通过提高系统对农药生物降解作用提高系统效率,单体同位素技术结合高通量技术初步探明系统中生物降解机制,为更好的研发利用人工湿地去除农药新技术和新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92
【图文】:

大洲,全球,情况,中国农药


包括各种生物农药。自 2000 年以来,北美的农药销售量略有增加,欧洲的销售额增长了近 60 亿美元(图1-1)。中东和非洲的销售一直保持稳定,可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绝大多数农民都太穷,不能定期使用杀虫剂。亚洲地区由于对农药使用高度依赖,农药销售大幅增加,农药污染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在 20 世纪 90 年代,斯里兰卡农药中毒死亡人数超过传染病(Eddleston et al., 2002)。图 1-1 显示,2012 年亚洲农药销售已开始接近欧洲(Fenner et al., 2013),因为亚洲的农药使用和销售仍然普遍不受管制。据报道,中国农药现有 1648 种,其中用于植物病虫害 724 种,螨虫 838 种,杂草64 种

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种植,经济作物,公顷


2图 1-2 农药在环境归趋Fig. 1-2 Transformation of pesticides in the environment年, 中国总耕地面积增加到 1.63×107公顷,农业种植结构随着经济发展l., 2008)。粮食和经济作物耕地保持稳定,但播种蔬菜和果园面积增加008)。鉴于农作物种类农药使用的差异,农业种植空间格局变化直接影

风险分布,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


图 1-3 中国农田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风险分布图(Ouyang et al., 2016)Fig. 1-3 Risk distribution of pesticides, herbicides and fungicides in Chinese farmland1.2 人工湿地去除农药研究进展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湿地植物,土壤和相关微生物群落组成复杂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旨在模仿自然系统,并在受控制的环境中更好的利用其优势(Vymazal, 2005)。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始于 1952 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1985 年以来人工湿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Kadlec & Wallace, 2009)。人工湿地的工艺类型如图 1-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水流方式的不同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Saeed & Sun, 2012)。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类似于天然湿地,废水在饱和基质上的流量较小。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通过植物生长和水体水平或垂直流动,并且根据水体流动方向,潜流人工湿地可以进一步分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峤;;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年24期

2 金凤;;应用人工湿地治理污水的植物选择[J];吉林蔬菜;2018年Z1期

3 葛媛;郑于聪;王怡雯;Mawuli Dakzapasu;王晓昌;熊家晴;;复合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年01期

4 张梦娜;袁平成;;南昌市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8年06期

5 赵新;;人工湿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吉林农业;2018年12期

6 刘亚君;韩雪;;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年32期

7 ;宁波慈溪人工湿地成治污利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年02期

8 杨隆丽;马利民;邓燕婷;;人工湿地的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解析[J];环境工程;2017年07期

9 黄训强;;晋安区人工湿地设计负荷与处理能力关系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年04期

10 熊家晴;段然;郑于聪;黄文平;葛媛;王晓昌;;不同形式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差异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月明;黄昭杰;张毅敏;杨飞;晁建颖;尹杰;姚佳;;关于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建议[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2 张亮;曹营渠;易畅;龙俊宇;张艳;;人工湿地堵塞的研究进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建明;;浅谈复合型人工湿地在设计应用中的几个问题[A];“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许蒙;喻理;叶长城;周俊驰;彭亮;魏祥东;刘孝利;铁柏清;;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净化灌溉水中镉[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崔心红;;人工湿地 让城市环境更美好[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方志坚;;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在奶牛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列宇;张兰;刘永定;沈银武;;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翁益松;盛海峰;彭建华;刘朝飞;;多类型人工湿地污染源治理的试验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10 张欢欢;黄玉明;;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湿地污泥挥发性有机硫化物产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匙亮;人工湿地让污水变清流[N];威海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人工湿地来净水 再造11个“锦城湖”[N];成都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高健;蓟运河、凉水河、潮白河应建人工湿地[N];北京日报;2017年

4 德国生态工程协会副主席 迈克尔·布隆伯格;巧用人工湿地 以自然的力量解决水污染[N];苏州日报;2017年

5 通讯员 王恩标 田兵 记者 宋庆思;东明强化措施确保环境改善[N];菏泽日报;2016年

6 记者 陈峗 通讯员 叶相成 张华钢;成绩显著 亮点纷呈[N];十堰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人工湿地成天然净水器相当于再造20个锦城湖[N];成都日报;2017年

8 记者 王志冕;实施城市修补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N];德州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微山湖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10 通讯员 孙兴旺 记者 王成应;三河 高标准打造城乡示范区[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小燕;回流人工湿地对毒死蜱等农药去除途径和生物降解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2 高平平;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规律与机理及其动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张馨文;尾气增氧人工湿地污染物强化去除机制及其氧化亚氮减排效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张跃峰;生物生态组合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特性及工艺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赵志淼;铁-碳酸钙对复合人工湿地生物化学调控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6 周卿伟;人工湿地强化技术及其效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7 赵桂瑜;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筛选及其吸附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付融冰;强化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作用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雒维国;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肖恩荣;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净化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热泵潜流湿地系统内部污染物降解特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2 聂明;双鸭山某农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刘超;新型多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开发及其在分散型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范淼;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新疆沙漠绿化中的工程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5 薛彦茵;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朱昊;深圳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评价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柯昀琪;模拟人工湿地对废水中Cd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8 杨波;模拟人工湿地对废水中Zn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9 项泽顺;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及恢复方法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吴丹;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与污染物去除潜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8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8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