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分子微生物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9:38
   本课题分析了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针对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现象和污水处理厂对氮磷等污染物处理效率低以及脱氮和除磷之间存在的矛盾,阐述了生物除磷电子受体的衍变过程及其工艺发展状况,提出了亚硝化反硝化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在此工艺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SBR亚硝化系统、SBR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和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对建立的脱氮除磷系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对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进行了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首先建立了SBR亚硝化试验装置,对溶解氧(DO)、温度和pH值等影响亚硝化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DO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活性污泥系统中,DO在0.5~1.0 mg/L时亚硝化效果良好,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8.3%,亚硝化率可达到80%;在SBBR系统中,控制DO为1.5mg/L可以取得较好的亚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为95.90%,亚硝化率为95.38%。25℃~30℃能够保证95%以上的亚硝化率,温度低于17℃时,亚硝化率低于50%。在中温条件下,保证亚硝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佳pH值为7.5~8.0。 在进行SBR亚硝化试验的同时,对SBR反硝化除磷系统进行了研究。反硝化除磷系统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以硝酸氮为电子受体,另一种以亚硝酸氮为电子受体,试验证明,硝酸氮和亚硝酸氮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作为电子受体时,亚硝酸氮的消耗反应速度大于硝酸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硝酸氮的去除率为72%~91%。在反硝化除磷的最佳温度上,硝酸氮与亚硝酸氮比较接近,分别为28℃和30℃。亚硝酸氮浓度为30mg/L时,TP的去除率为81%。NO_3~--N/NO_2~--N =30/20是反硝化除磷的最佳比值,磷酸盐去除率为90.12%,最大吸磷速率为0.271 mg/L·min,平均吸磷速率为0.167 mg/L·min。 研究了温度、pH值、COD浓度、碳源种类和污泥龄等影响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重要因素。去除TP的最佳温度为31℃。pH范围在7.4~7.8、COD为140mg/L时,TP的去除效果最好。乙酸钠作为碳源比葡萄糖作为碳源有利于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进行。当污泥龄为32d时,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和91%。 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了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系统对COD、TP和T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对COD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COD总去除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TP的去除效果受COD影响很大,COD过多或过少都会使TP去除率降低,COD合适的情况下,TP平均去除率为74.13%。TN的去除主要在缺氧池内完成,出水TN浓度平均值为13.76mg/L。氨氮在亚硝化池内转换成以亚硝酸氮为主的NO_x~--N(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平均亚硝化率达到了83.94%。NO_x~--N进入缺氧池后被NDPAOs作为电子受体被去除,硝酸氮平均去除率为79.64%,最高去除率可达93.43%,亚硝酸氮平均去除率82.86%,最高可达到91%。同时,NDPAOs以PHB为电子供体,过量摄取污水中的磷,TP平均去除率为70.96%,实现同步反硝化除磷。进水碳氮比为4~5时,COD、TN和TP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1%、76.85%和75.00%。 采用生理生化菌株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中的NDPAOs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分别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莫拉氏菌属(Morax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泛菌属(Pantoea)。对富集培养的纯菌株进行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试验,最终确定NDPAOs的脱氮除磷能力,按照单位菌体吸磷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莫拉氏菌属、泛菌属和肠杆菌属。
【学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装置图,系统试验,连续流,除磷


以 PHB 形式储存在 NDPAOs 体内。沉淀池 1 进行泥上清液进入亚硝化池,同时富含 NDPAOs 的污泥沉淀池。亚硝化池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前段反应器流入的氨氮图 2-2 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试验装置图2 The equipment picture of continuous flow two-sludge NDPR sys

试验装置图,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试验装置


本试验在驯化传统硝化污泥的基础上,进行亚硝化污泥的驯化培养,以系统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为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硝化试验装置的构造如图 2-4 所示,其中(a)为活性污泥系统,(b)为系统。亚硝化试验的接种污泥同样取自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

图片,菌体,聚磷菌


2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图 6-1 菌体染色图片Fig. 6-1 The dyeing pictures of bacteria(i)JC5(j)JD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明岩;赵亮;王栋;李子龙;;电子受体类型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8期

2 李勇智;李安安;彭永臻;李宇星;;A_2N-SBR双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系统效能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立成;傅金祥;张杰;孙文章;田智勇;池福强;王颖;;常温SBR厌氧-好氧反应器的短程硝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3期

4 罗宁,罗固源,吉方英,许晓毅;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5 杨文婷;沈耀良;;SBR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8期

6 周斌;改良型A~2O工艺的除磷脱氮运行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7期

7 于德爽,彭永臻,张相忠,崔有为,孔范龙,刘栋;中温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1期

8 张小玲,王志盈,彭党聪,王晓昌;低溶解氧下活性污泥法的短程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9 丛广治,白羽,陈立学,张富国,张杰;大连开发区污水厂的生物除磷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1期

10 王亚宜,王淑莹,彭永臻;MLSS、pH及NO_2~--N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相昆;反硝化除磷工艺与微生物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8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08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