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微波辅助制备二氧化钛基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04 19:07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求高效节能的材料制备技术,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为环境治理和能源利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纳米二氧化钛(TiO2)具有无毒、廉价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吸附和光催化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是,纳米TiO2禁带宽度较宽、量子效率较低,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团聚和难以回收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减少材料在应用中的损失,控制团聚,提高纳米TiO2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活性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首先,针对纳米TiO2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耗时长、产率低和需高温高压等问题,以硫酸氧钛为前驱体,采用常压微波辅助强化技术制备介孔纳米TiO2催化剂,探讨晶型结构和形貌特征等对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证实常压微波辅助水解技术制备介孔纳米TiO2的可行性。其次,针对TiO2纳米颗粒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易团聚、流失及难回收等问题,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为模板和载体,通过微波辅助水解法将纳米TiO2原位地固定在纤维素表面,得到了具有多级结构的TiO2-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在此基础上,为提高TiO2-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利用率,实现连续吸附过程,通过湿法成网技术制备了 TiO2-纤维素复合膜,研究其对低浓度重金属离子Pb2+的动态吸附行为。进一步地,为提高TiO2-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通过高温碳化和活化处理,得到了具有特定性质和结构的氮掺杂TiO2-多孔碳纤维材料,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苯酚和Cr(Ⅵ)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添加模板条件下,以硫酸氧钛为前驱体,采用微波辅助均相水解法,在短时间内(30 min)制备介孔结构的纳米TiO2,随后经750℃煅烧2h得到具有锐钛矿/金红石混合晶型的TiO2纳米颗粒。通过TiOSO4:H2SO4体积比和反应温度等调控Ti02纳米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发现体系中的H2SO4不仅影响TiO2的水解反应动力学,而且控制其成核和结晶过程。在TiOSO4:H2SO4体积比为5:3,反应温度为90 ℃时,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粗糙结构的介孔纳米TiO2,其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是商用P25的6倍,表明该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果。(2)以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为模板和载体,通过微波辅助原位水解法将纳米TiO2均匀地负载在纤维素表面,得到具有多级结构的TiO2-纤维素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系统含纤维素模板时,TiOSO4水解反应速率快,且得到的TiO2纳米颗粒尺寸小,这是因为纤维素表面的羟基作为成核位点,原位调控纳米TiO2的成核、结晶和生长过程,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将尺寸约100 nm的纳米TiO2固定在纤维素上。负载后复合材料保持纤维素的多级结构特性,且由于TiO2的负载,使其具有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速率快且吸附量大。在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高吸附量为42.5 mg/g,较纤维素提高了75.9倍。Pb2+与TiO2之间存在化学作用力,即TiO2表面的羟基通过形成Pb-O键参与吸附过程,加强对Pb2+的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3)为提高TiO2-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利用率和吸附能力,通过湿法成网技术制备孔径分布均匀的TiO2-纤维素复合膜,研究该复合膜对水中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Pb2+的动态吸附行为。对不同初始浓度、流速和膜厚条件下的吸附数据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发现所有的数据均符合Adams-Bohart和Dose-Response模型。根据Bed depth service time(BDST)模型,发现厚度小于0.01 cm的复合膜即可有效防止穿透。通过计算发现,直径为4 cm,厚度为0.65 mm的复合膜可处理1 50 L,初始浓度为50 μg/L的含Pb2+废水,并使其达到饮用水标准,说明该复合膜对低浓度重金属离子Pb2+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利用率。在水中存在多种共存阳离子时,对Pb2+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且经多次再生-吸附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说明T-CF-M复合膜对吸附过滤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Pb2+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4)为得到高活性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将TiO2-纤维素材料进一步氮气碳化和二氧化碳活化处理,得到氮掺杂TiO2-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此过程中,纤维素不仅作为载体固定TiO2纳米颗粒,同时作为碳源,在碳化和活化过程中,转变为具有多孔结构的碳纤维。在不额外添加有机氮源和还原剂的条件下,利用纤维素碳化热解过程产生的氢气和形成的碳作为还原剂,将Ti4+还原成Ti3+,并将氮掺入TiO2晶格,形成氮掺杂TiO2。该复合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能够快速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苯酚、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及重金属离子-Cr(Ⅵ),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是商用活性炭粉末的2.1倍。此外,由于氮和Ti3+掺杂形成新的能级结构,降低其禁带宽度。在紫外可见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可将苯酚氧化分解为无机小分子,将Cr(Ⅵ)还原Cr(Ⅲ)。在紫外可见光下对苯酚和Cr(Ⅵ)的去除速率分别是商用P25的9.2和8.8倍,说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修复潜力。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03;TB33;O643.36
【部分图文】:

光催化机理


第1章引言穴对。部分被激活的电子和空穴在向Ti02内部或表面转移的发生qY灭,放出能量。当存在合适的俘获剂、表面缺陷态或其空穴重新相遇发生湮灭的过程受到抑制,它们发生分离并迁移。未与空穴复合的电子具有强还原能力,能够转移到Ti02表捕获生成过氧自由基GOf),进一步转化为具有强氧化性的_0接将高电势的金属离子还原成更低的价态;空穴具有氧化性,主角,能够将吸附在Ti02表面的0H?离子或H20分子直接氧_0H,活泼的OH自由基进一步将许多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氧H20等无机小分子。同时,强氧化性的空穴也可直接参与有机过程。因此,如果污染物被优先吸附在Ti02的表面,可提高的速度,进而增强Ti02光催化氧化还原能力。逡逑Photoreduction逡逑Detachment逡逑

分子结构图,天然纤维素,分子结构,纤维素


1.3天然高分子一纤维素逡逑1.3.1纤维素的分子结构逡逑纤维素[91]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是由P-D吡喃型葡萄糖逡逑基通过Ci和C4位上两个羟基之间脱水形成的糖苷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直链型天然逡逑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如图1.3所示。纤维素分子中存在大量羟基基团,每个吡喃逡逑型葡萄糖基上的羟基位于C2、(:3和(:6位置,其中(:2和03具有典型的仲醇的性逡逑质,06具有伯醇的性质,这些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了纤维素许多优良的物理化逡逑学性质,如亲水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高机械强度和可降解性等。与此逡逑同时,纤维素中大量的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直链型的结逡逑构单元相互连结,组成初级纳米纤维单元,这些纳米纤维单元相互缠绕形成微米逡逑结构的纤维,微米纤维相互交错构成多层三维网状结构,即宏观上可见的纤维素逡逑物质(如纸、棉花、木材等)。逡逑

示意图,光催化反应


逡逑反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1所示,其中光催化反应装置的光源为300邋W氙灯。逡逑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0.05邋g样品加入至100邋mL,邋10邋mg/L的MB溶液中,在室逡逑温黑暗环境下进行吸附,磁力搅拌30邋min使样品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达到吸逡逑附平衡;然后打开氙灯光源(波长h420邋rnn),光通过反应器上方的石英盖辐逡逑射进入反应液中发生光催化反应,其中光照强度为320邋mW/cm2,每隔一定时间逡逑进行取样(3邋mL),使用0.22逦水系尼龙滤膜将溶液中的粉末进行分离得到澄逡逑清滤液并收集;最后通过Uv-vis检测溶液中MB浓度变化。逡逑m3逡逑Reactor逦s逡逑V逦xenon邋lamp逡逑Water邋Bath逡逑图2.1光催化反应系统逡逑Figure邋2.1邋The邋photocatalysis邋syetem逡逑2.3结果与讨论逡逑2.3.1微波辅助水解法制备介孔Ti02逡逑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Ti0S04为前驱体水解合成Ti02,水解过程中的微波逡逑加热温度、时间和TiOS04:H2S04体积比是影响TiCh形貌和结构的关键因素,因逡逑此控制水解反应条件是本工艺的核心。其中Ti0S04主要水解反应过程如下:逡逑Ti0S04邋+邋H20邋TiO(OH)2邋+邋SO;-邋+邋2H+逦...(2.1)逡逑TiO(OH)2邋g邋Ti02邋+H20逦...邋(2.2)逡逑2.3.1.1微波温度的影响逡逑固定TiOS04:H2S04体积比(3:5)和反应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凯;;微波辅助燃气焙烧[J];砖瓦;2018年02期

2 金留钦;;微波辅助溶剂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检验血中的常见农药[J];科学中国人;2016年35期

3 郑锌;;微波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32期

4 李文成;杜雪鹏;;微波辅助破岩新技术在非煤矿的应用[J];铜业工程;2010年04期

5 彭传云;孙雪萍;张少文;;微波辅助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品中铝含量[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朱显超;李改云;秦特夫;;生物质微波辅助液化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小英;;微波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8期

8 苏慧;郑明珠;蔡丹;刘景圣;;微波辅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1年02期

9 李新冬;黄敏;苑祥伟;;微波辅助处理废乳化液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汪学方;刘玮钦;张鸿海;刘胜;甘志银;;陶瓷材料微波辅助加工技术的研究[J];工具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振;唐颐;张亚红;;微波辅助杂原子沸石的合成[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2 汪子明;丁兰;李铁纯;王璐;张寒琦;;改进的微波辅助无溶剂提取孜然中挥发油组分[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姚胜昔;王喜成;陈新国;吴锋;牟新东;;微波辅助乙酰丙酸氢转移氢化制备γ-戊内酯[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杨敬贺;马丁;;微波辅助钯/石墨烯复合物合成及催化异佛尔酮选择加氢[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苏虎;宋秀庆;闫红;;微波高效辅助合成6-羟基-2(1H)-喹啉酮[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傅小红;陈华;夏之宁;;微波辅助固相顶空-气相色谱法用于不同产地薄荷挥发性成分的分析[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7 李婷;张亚红;唐颐;;微波辅助水热合成纳米钛硅沸石[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沈强;陈林;司辉清;;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水蒸馏提取腊梅花精油工艺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承果;周永红;;微波辅助桐油一步马来酸化反应的新机制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10 何晴;赵惠忠;余俊;;微波辅助燃烧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细粉[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微波辅助液相法[N];科技日报;2004年

2 刘洋邋郑利刚 陈卯生;固相组合合成领域期待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锦菊;微波辅助制备二氧化钛基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2 张英哲;微波辅助球磨制备高性能铁氧体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邢兴龙;微波辅助多组分及成环反应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4 许旭;微波辅助衍生在环境和食品样品处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5 丰巍伟;微波辅助β-碳苷酮的合成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丛海花;水产品微波辅助杀菌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张歆皓;微波辅助水热条件下形貌可控二氧化锰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曹海雷;微波辅助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晓甜;微波辅助水解和衍生在测定天然药物中氨基酸和单糖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周中振;新型类黄酮杂环类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其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雨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高性能碳载铂催化剂[D];南京大学;2019年

2 邓鹏;MoS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张迪;可溶性蚕丝的提取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程强;基于新型溶剂的微波辅助技术在植物精油提取上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5 涂春明;微波辅助毛竹醇溶木质素溶剂解聚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6 庞雯斐;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石坤;改性HZSM-5催化微波辅助竹木热解制油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曹小娟;用微波辅助样品消解结合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机染料废水中COD指数的新方法[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周赞;微波辅助球磨降解偶氮染料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10 黄鹏;微波加热与镁掺杂对Mn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工业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