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22;F205
【部分图文】:
.1 按投资目的地计算的 CDM 项目情况;数据来源:CDM: Executive Boa图 4.2 按区域分布计算的 CDM 项目情况,数据来源:CDM: Executive Boa(2)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低碳交易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并且国际碳交易由于利益分歧还存在一确定性,我们必须该吸取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符合我国情
图 4.2 按区域分布计算的 CDM 项目情况,数据来源:CDM: Executive Boar(2)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低碳交易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并且国际碳交易由于利益分歧还存在一定确定性,我们必须该吸取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符合我国情碳交易机制,我们可以发放碳交易从业资格许可和建立专门的交易机构。向、评议机构、市民消费者和客户展示关于气候变化的战略远景,使他们及早具有信用度的减排和认购补偿行动,通过交易平台了解碳交易的风险和市场,使企业更好的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并积极采用各种减排技术和缓解措施以应际环境的变化。第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要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保持一致。碳区域为中国: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NumOfRegisteredProjByHostPartiesPieChart.html区域为亚太地区: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RegisteredProjByRegionPieChart.html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指出,组织知识创新的特点在于四种模式同时发生在组织之内,是一种螺旋型形式,进而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的包含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知识相互作用,性知识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属于核心作用,在四种模式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通过部性以及放大作用可以实现隐性知识的实际价值,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规模扩大和作用速度会增加,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个体都会参与到这种相互作用中,这样,组织的知识创新过程是一个螺旋形的过程,从单个的个体水平出发,长为集体水平,继而到整个组织的水平,有时甚至会渗透到组织的外部,在组外部则是通过网络效应继续传导,组织之所以参加这个社会化的传导过程,就为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反馈形成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推进科技创新 促进安全生产[J];今日科苑;2009年13期
2 邓伟;阎凯;刘佳;;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内外经验对云南省的启示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09年12期
3 庄彦;蒋莉萍;马莉;王峰峰;付蓉;;发电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内涵、比较与相互关系[J];中国电力;2010年01期
4 周雪玲;李耀初;;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1期
5 刘昌臣;肖江文;罗云峰;;实施最优排污权配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6 祝飞,赵勇,岳超源;不对称控制成本信息下的环境管理机制设计[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7 刘秋平;宋国梁;崔宏光;蔡文柳;李玲;;双层基于案例推理机制的设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罗宏;王业耀;冯慧娟;温文;吕连宏;;论流域环境经济学[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9 常友玲;常有新;;河北省钢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10 扈天保;黄传文;;关于小煤矿整顿关闭机制设计的对策思考[J];煤矿安全;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歆晔;唐忆文;;商务区碳中和机制设计——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常伟;苏振华;;“一事一议”为何效果不佳:基于机制设计视角[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晓峰;黄沛;;提前销售中返还策略的机制设计[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建强;;机制设计理论在职教工作中的运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5 薛培金;;如何在工程招投标中实现业主与承包商双赢[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辛琳;;和合视角下管理文化的机制设计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帆;廖貅武;李垣;梁建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丁利;;核实技术,激励与举证责任配置——以医疗事故纠纷为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栾大龙;李江华;梁彦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博奕机制设计研究[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陈洁;王方华;;基于卡特尔模型的营销渠道分销商联盟机制设计[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文生;建立良性互动科技创新机制[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高焕威;河南举办国外科技创新机制报告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 亓菁晶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安;机制设计是节能减排的关键[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斯蒂芬妮·史密斯 斯坦福法学院讲师 詹妮特·马丁内兹 斯坦福法学院高级讲师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欣 江和平;争议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上)[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水城;用好的机制设计好的未来[N];国际商报;2007年
6 斯蒂芬妮·史密斯 詹妮特·马丁内兹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欣 江和平;争议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刘們;完善机制设计 化解金融危机[N];上海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志峰;倪正东:机制设计比退出渠道更重要[N];证券日报;2003年
9 马海邻;“机制设计”成热门词汇[N];解放日报;2007年
10 袁蓉君;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 三位美国学者荣获诺奖[N];金融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宇;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盛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D];同济大学;2005年
4 曹元芳;经济转型期中国金融道德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立军;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总体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林秀;清洁生产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王若平;银行监管行为的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郑尊信;股指期货交易行为与现金结算价确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锐敏;乡镇企业再思考:一个基于关系型合约的理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桂黄宝;基于非完全共同利益合作创新机制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小娟;我国国有产权拍卖机制的相关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新钢;企业激励机制设计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越利;对建立节约交易费用的经济行政法制度结构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6 宫培海;国有企业经理人性化激励机制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舒;基于股权的薪酬激励工具及其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8 李益生;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电网运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武宏程;武器装备采办市场中寻租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2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