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态滤沟对城市道路径流及污染调控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07:14
   雨水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不透水面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径流量增大,其所携带的大量污染物已经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主因。研究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对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生态滤沟作为典型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之一,可将径流调节与污染控制相结合,对缺水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及朗格缪尔式吸附等温线拟合研究了生态滤沟特殊填料的吸附性能,为生态滤沟模拟装置填料的选配提供了依据。随后设计了6组30支生态滤柱小试装置及6座生态滤沟中试试验装置,通过小试及中试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学模拟,全面研究了填料类型及组合方式、填料厚度、植被条件、淹没区的深度与碳源投加量等内部因素及模拟径流水力负荷、污染负荷、模拟降雨间隔时间等外部因素对生态滤沟径流综合调控效果的影响。最后,基于水量平衡法提出了一套生态滤沟设计方法,并按此方法设计建造了一座现场试验装置,并对其调控径流及其污染的效果做了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如下:(1)在特殊填料选择方面,沸石及活性炭对氨氮、总氮、总磷吸附容量较高,活性炭及粉煤灰对COD的吸附容量较好;粉煤灰在总磷吸附方面略优于活性炭,在COD吸附方面略优于沸石;炉渣在氨氮、总磷吸附方面与活性炭及粉煤灰相差不大;从经济及环保角度而言,粉煤灰及炉渣可选优先作为生态滤沟系统的特殊填料。(2)在径流水量削减方面,种植土层因渗透系数小,土层厚度成为制约生态滤沟的水量削减的关键因素;沙子、炉渣等填料因空隙率大对水量调控效果明显;粉煤灰填料对水量调控效果较差;植被根系可使土层相对蓬松,对水量削减具有促进作用;设置内部淹没区对水量削减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结合水质净化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生态滤沟对径流迟滞时间可达15-25min,对径流总量削减率最高可达约为84%-91%,对径流洪峰削减率最好可达85%-93%。(3)在污染物净化效果方面,随径流污染负荷增加,生态滤沟净化效果逐渐降低;总体上,特殊填料的引入对污染物净化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填料厚度增加,水质净化效果有所提高,粉煤灰对COD、TP净化效果明显;在降雨时段所处的短时间内,植被的净化效果表现不明显;外加碳源及设置内部淹没区对径流废水TN的净化有较好提升作用,但外加碳源对COD净化有不利之处。生态滤沟装置对径流中TN净化率可达10%-40%,对TP净化率可达40%-80%,对氨氮净化率可达30%-90%。(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填料种类、填料厚度与TN去除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进水流量、进水污染程度与TN去除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填料种类、填料厚度与TP去除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进水流量、进水污染程度与TP去除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经过逐步回归模拟得到的TN、TP去除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模拟值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残差均较小,说明模拟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运用Hydrus-1D软件模拟径流污染净化效果时,生态滤沟出流污染物中TP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中高负荷时TN出流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低负荷时,整体上模拟值略低于实测值。(6)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生态滤沟汇流比速算法,该方法考虑因素较多,涵盖80种典型工况,方法简单,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运用;依据此方法设计的生态滤沟于2015.05-2016.06共有效监测降雨7场次,降雨量介于2.5 mm~30.4 mm之间,仅有3场次降雨有出流现象;对于接近3a重现期的短时较强降雨,降雨径流量削减率可达83%,主要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均达80%以上,该装置对降雨径流量削减及主要污染物负荷削减效果均较为显著,对中小降雨径流控制效果较好,充分体现出低影响技术对道路径流综合调控效果。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以生物滞留(生态滤沟)为主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对西咸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热岛效应缓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TU992
【部分图文】:

设施


典型生物滞留设施及其结构

技术路线图,室外试验,植被条件,模拟降雨


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料选配提供参考;(3)生态滤沟对模拟降雨径流小试试验研究 设计 6 组 30 根生态滤沟小型试验柱,通过室外试验,研究植被条件、填料种类、填料层高度、组合方式、淹没区、碳源、径流水力负荷、径流污染负荷、降雨间隔等内外部因素对降雨径流调控效果和影响规律;(4)生态滤沟对模拟降雨径流中试试验研究 设计 6 组生态滤沟中试装置,通过室外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学模拟,研究填料类型、填料厚度、填料的组合方式、植被条件、进水水量及水质、降雨间隔期等因素对降雨径流调控效果的影响。(5)生态滤沟设计方法及实例研究 通过前述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内外部因素的生态滤沟设计方法,据此方法设计建造一条生态滤沟现场装置,并开展降雨实例监测,研究装置对实际降雨径流量削减及主要污染物负荷削减效果。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采样点位,机动车


图 2-1 采样点位置布设图Fig.2-1 Layout of sampling point location表 2-1 采样点位信息表Tab.2-1 Sampling point information table 地点 路面车流状况交通主干道金花北路与长乐路交汇处东侧 机动车流量大,行人众多交通支干道咸宁中路西段干道 机动车及自行车较多,行人较交通次干道爱学路中段 少量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较道路 咸宁路爱家广场东侧通道 人流量大,少量机动车及非机动道路 陕钢厂家属院内道路 人流量大,机动车及少量非机动道路 十四街坊内道路 机动车及行人均较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中;王文龙;袁瀛;;神府矿区土质道路侵蚀及其与径流特性的关系[J];人民黄河;2018年07期

2 陶绍刚;;昭平县农村径流水电站规划设计参考资料[J];广西水利水电;1993年01期

3 耿艳芬;陈先华;陈悦;马耀鲁;黄晓明;;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直线段沥青路面径流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年01期

4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新疆山区径流水资源预测模型研制”启动[J];干旱区地理;2013年06期

5 钟雄;张丽;张乃明;年夫照;贾广军;岳献荣;夏运生;;滇池流域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8年03期

6 杨鹏;张克强;倪喜云;乔汪砚;周其文;;三级净化塘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处理农业种养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08期

7 陈旭飞;刘通;程炯;邵明安;孙传谆;刘平;黄斌;;华南地区草被过滤带对菜地径流、泥沙和磷阻控效果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9年02期

8 魏衍亮;美国州法中的内径流水权及其优先权日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9 罗凯;;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8年22期

10 宁建凤;姚建武;艾绍英;李盟军;余丹妮;王思源;罗英健;;广东典型稻田系统磷素径流流失特征[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会峰;陈桂发;周胜;宋祥甫;付子轼;潘琦;;不同施N量对稻田径流水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增超;生态滤沟对城市道路径流及污染调控效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琳;黄土坡面有机碳迁移流失机制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月鹏;生物滞留池的水文效应与水质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彦峰;稻田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及原位减排措施初探[D];浙江大学;2019年

3 裔士刚;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李阳;透水路面对城市道路径流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彭攀;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滞留带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6 闫立健;双基质层绿色屋顶对雨水径流及水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0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20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