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8:2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功能,特别影响生殖功能的人工或天然化合物。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是EDCs中对生物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能模拟体内天然雌激素并干扰其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植物化合物。实验证明这些物质导致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功能受损和干扰性别分化。17α-炔雌醇(17α-ethynylestradiol, EE2)是一种常见的EEs,是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通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入自然水环境。在自然水环境中,EE2的浓度可达42 ng/L。文献报道约5.7%的美国河流中含有EE2且浓度超过5 ng/l。由于EE2具有半衰期长和生物富集等特点,鱼体内EE2的含量可比自然环境中高数百至上千倍。鱼类暴露于EE2污染的水环境中引起本不表达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TG)的雄鱼和幼鱼表达VTG并引起性分化异常,雄性个体雌性化和生殖功能异常。鉴于环境雌激素广泛存在与严重危害,我们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环境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首先利用环境雌激素诱导VTG表达这一特性,克隆VTG的转录调节区域,构建了对雌激素敏感的可用于直观检测环境雌激素的ere-zvtg1: egfp转基因斑马鱼系,并对该鱼系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实验室前期工作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形态的发育及功能做出了详细的研究,本课题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的三条可能途径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环境雌激素通过与斑马鱼体内雌激素受体结合,并结合在vtg启动子上游雌激素反应元件上,激活启动子进行转录mRNA,表达卵黄蛋白原蛋白。为了解雌激素受体在外源性雌激素诱导斑马鱼表达卵黄蛋白原基因并进一步干扰斑马鱼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我们通过雌激素受体的功能抑制或下调其表达等方法观察雌激素受体在外源性环境雌激素诱导VTG表达中的作用,实验和统计表明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于斑马鱼的靶点是雌激素受体2b。文献报道EDCs干扰斑马鱼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迁移和分布,对斑马鱼的生殖腺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为了研究EEs对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迁移的影响,我们用绿色荧光蛋白特异的标记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用环境雌激素进行处理,结果表明EE2浓度达1ug/L时斑马鱼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开始出现异常,这一过程中需要斑马鱼雌激素受体2a参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诱发表观遗传学改变,涉及表观遗传中重要的lsd1基因,lsdl编码一种作用于H3K4 (histon 3 lysine 4)的组蛋白脱甲基化酶,H3K4的二甲基化是稳定的表观遗传学印记,在线虫中1sdl基因缺失改变这种表观遗传印记,逐代积累导致线虫的不育。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lsd1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提示lsd1与精子的形成相关。环境雌激素使斑马鱼精子的产生及精子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引起不孕不育。1sdl基因表达改变与环境雌激素都可以导致生殖异常,这两种因素是否有交叉作用呢?我们拟用人工锌指核酸酶技术对lsdl基因进行特异性基因打靶,构建lsd1基因缺失斑马鱼系,深入研究lsd1基因的功能,目前已经构建成功lsdl-人工锌指核酸酶载体,并证明lsdl-ZFN能在斑马鱼中表达,后续筛选试验正在进行中。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503.225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直观检测环境雌激素的转基因斑马鱼系的建立及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应用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环境雌激素17α-炔雌醇对斑马鱼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环境雌激素17α-炔雌醇作用靶点的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环境雌激素17α-炔雌醇对斑马鱼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和分布的影响及雌激素受体在其中的作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部分 人工锌指核酸酶对lsd1特异性基因打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和展望
全文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获奖情况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粉丽;张松林;李运彩;;斑马鱼胚胎毒理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刘在平;张松林;;斑马鱼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3 王雪;王希敏;刘可春;韩利文;袁延强;;斑马鱼胚胎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11年06期

4 刘丽丽;王健;王海胜;余凯敏;李国超;闫艳春;;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10期

5 朱琳,史淑洁;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6 董武,杨景峰,王思珍,高原,解颜炯,马国文;二VA英污染引起的特异性下颌短小—斑马鱼下颌形态学检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蔡翔,王捷,王颖;应用胚胎检测技术评价氟吗啉对斑马鱼胚胎-幼体发育的影响[J];农药;2005年06期

8 端正花;朱琳;王平;张斌田;;双酚A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及机理[J];环境化学;2007年04期

9 朱小山;朱琳;郎宇鹏;李燕;端正花;;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10 端正花;朱琳;宫知远;;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雯雯;杭晓明;王巍;刘聪;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蛋白质组特征[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张利军;史慧勤;彭双清;;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研究[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晗;;斑马鱼生物钟调节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大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妍;美国培育出终生透明的斑马鱼[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小小斑马鱼 大大有用处[N];科技日报;2010年

3 枫叶 编译;筛选药物:斑马鱼责任重大[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记者 熊琳晖 通讯员 孙慧;研究斑马鱼揭示器官再生之谜[N];长江日报;2013年

5 罗刚 李兵;斑马鱼破译人类基因的先锋[N];健康报;2004年

6 记者 李学梅;斑马鱼为治疗白血病提新思路[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静候那一点流星似的光亮[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许琦敏;刘廷析 “掘宝”斑马鱼世界[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翊闳;核仁因子Def磷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和p53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晶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婷;Karsch-Neugebauer综合征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和行为学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健;新型斑马鱼模型在研究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侵袭机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明勇;斑马鱼生物钟基因per2突变体的构建及在生物钟系统中的功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6 龚璐;p53及其异构体△133p53/△113p53在人类细胞和斑马鱼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郭翠翠;斑马鱼D3b基因结构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沈兵;致癌染料的生理毒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庆友;斑马鱼Mil/s1pr2和vmh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药源性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徐绘;17α-炔雌醇对斑马鱼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俊安;稀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二社;nano-TiO_2,nano-A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理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温鼎声;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梁荣朝;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及对其肝、鳃毒性的作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海洋;鱼藤素对斑马鱼胚胎CyclinD1的表达调控及相关抗肿瘤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宇霞;东江流域沉积物生物毒性及其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7 袁忠月;壳聚糖纳米载体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余凯敏;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罗茜;斑马鱼生长抑素-1基因靶向敲降和营救以及基于表达谱的胚胎发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胡月阳;UBE2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1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1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