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γ-氨基丁酸(GABA)缓解水稻铵毒害现象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4:13
   植物铵毒害现象由来已久,人类对N循环的干预使得铵态氮大量积累于淹水土壤中,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威胁。面临这样的高铵环境,寻求提高水稻对高铵抗性的方法,迫在眉睫。水稻虽属耐铵作物,但是过量铵也会使其受到毒害,幼苗对铵更加敏感。本文以水稻幼苗为材料,建立适宜的无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可以缓解水稻幼苗铵毒害现象。GABA在植物中的作用广泛而重要,在很多植物逆境下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对提高植物对铵抗性的研究尚属首次。本文主要利用生物量来衡量铵毒害和GABA缓解铵毒害的现象,结合非损伤微测技术,从环境分子生理角度,主要研究了水稻幼苗铵毒害现象的特征以及GABA缓解水稻幼苗铵毒害现象的机制。首先随着外源NH4+浓度的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受阻,表现为根系构型逐渐缩短皱缩,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叶片逐渐出现黄斑坏疽,地上部生物量也逐渐降低;并且伴随K、Ca、Mg、Fe、Si、Zn等元素含量的显著降低;根际严重酸化;根系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而GABA对水稻幼苗铵毒害的缓解也体现先在这些方面的改善:部分恢复高铵对水稻根系的抑制作用,提高植株生物量;并且提高Ca、Mg、Fe、Si、Zn等元素的含量;缓解根际酸化;保持了根系细胞膜的完整。对铵同化关键酶的研究显示:随着NH4+浓度的升高(0-23.04 mMNH4+),根部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渐升高,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在5.76 mM时达到最高;茎叶部分GS活性2.88 mM时达到最大,GOGAT的活性则是5.76 mM达到最大,GDH活性随NH4+浓度增加逐渐升高。说明,水稻幼苗通过维持一定的铵同化水平将吸收的NH4+迅速同化,但随外源铵浓度的增加,铵同化能力没有相应增加到应有的水平,导致游离铵的积累,进而对幼苗叶片造成伤害。GS抑制剂硫代甲硫氨酸(MSO)减轻水稻幼苗根系受到的抑制,但是加剧了地上部的伤害,进一步外源使用谷氨酰胺(G1n),α-酮戊二酸(2-OG)处理水稻幼苗,暗示,高铵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受阻的重要原因是碳骨架不足,高铵对水稻幼苗根系的抑制与其过高的铵同化水平有关。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发现,GABA缓解水稻幼苗铵毒害与GABA促进高铵下根系NH4+的外排有关。GABA降低了水稻幼苗高铵下H+的外排,同时通过pH指示剂培养基染色的方法以及对培养机制pH的测定,从局部、整体、瞬时和积累的各个方面确定GABA缓解了高铵造成的水稻根际的酸化。对NH4+转运家族OSAMT1;2基因的表达进行测定,证明GABA抑制高铵下OSAMT1;2基因的表达,说明GABA也抑制NH4+的吸收。总之,高铵下,GABA通过促进NH4+的外排和抑制NH4+的吸收两方面降低植株对NH4+的净吸收量来缓解水稻幼苗铵毒害现象。GABA使2.88 mM NH4+下水稻幼苗根部GS/GOGAT,以及GDH的活性均有降低,结合之前对水稻幼苗铵同化关键酶活性在不同NH4+浓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可能由于植株吸收的净NH4+量减少,使根部铵同化酶活性降低,降低的铵同化水平缓解了铵对水稻幼苗根系的抑制,增强幼苗对高铵的抗性。对相关酶基因表达检测显示,GABA降低了高铵下根部GS1.1、GS1.2以及NADH-GOGAT1.1的表达。而对于茎叶部分而言,GABA使2.88 mMNH4+下GS活性有所提高,降低GOGAT活性,对GDH活性影响不大。对基因水平的检测显示GABA促进GS1.1、GS1.2的表达,抑制了NADH-GOGAT1.1、NADH-GOGAT1.2的表达。因此GABA对酶活性的调节有部分贡献于转录水平。总之,GABA缓解水稻幼苗铵毒害的原因在于:GABA降低了水稻幼苗对NH4+的净吸收量,参与同化的NH4+的量也降低,进而减少对碳骨架的损耗,同时也降低了游离NH4+含量,减少游离NH4+对水稻产生的毒害。再者,GABA可能通过回补TCA循环,对水稻幼苗因大量铵的无效循环所耗费的能量提供能量补充。
【学位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X171.5
【部分图文】:

现象,植物吸收,酸化,研究者


图左(研究者右手所持幼苗):10mM铵处理,叶片黄化坏疸,植株整体生长受阻;图者左手所持幼苗>邋O.lmM铵处理。逡逑Fig邋1-1邋Symptoms邋of邋barley邋seedlings邋ammonium邋toxicity逡逑Left,邋held邋in邋reserche^s邋right邋hand:邋cultured邋with邋lOmM邋ammonium,邋note邋the邋leaf邋chlorosis邋aere邋growth邋suppression邋in邋roots邋and邋shoots;邋Right,held邋in邋resercher’s邋left邋hand:邋cultured邋with邋O.lammonium.逡逑植物铵毒害的可能机制逡逑酸化逡逑这取决于植物吸收铵的方式,有研究者认为H+在跨膜运输前会脱掉一个氢离NH3的形式进入细胞,因此会造成细胞外H+增加(Mengel邋and邋Kirkby,1982);者认为基于阴阳离子平衡学说,植物吸收大量NH4+造成细胞内大量阳离子积将大量H+排出细胞,来维持电荷平衡(Marsehner邋and邋Romheld邋,1983;邋Kirkbyngel,1967;邋Raven,1986)。因此不论怎样均会引起根际微环境酸化。植物细胞膜栗,又叫H+-ATPase(EC3.6.1.35),通过水解ATP产生能量,将细胞质中的H+,从而在膜内外产生电化学势差,并建立细胞膜电位(Sze邋and邋Palmgren,19mgreii邋,2001)。缪其松等证明:铵态氮营养下分泌H+是由于细胞膜上H+-ATP

甘露,代谢途径,甘露糖


最近研究人员的实验证明拟南芥GMPase缺失突变体对铵的超敏感可能并不是逡逑GDP-甘露糖的缺乏导致的,因为同样导致GDP-甘露糖的缺乏的突变体pmi和pmm逡逑(如图1-4所示)对铵并没有表现出超敏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NH4+的存在下,逡逑GMPase是以通过调控pH的方式来响应对按的反应的(Kempinski邋et邋al.,2011)。逡逑D-Glucose-6-P逡逑GPI逦D-Fructose-6-P逡逑anchoring逦2邋*邋PM/逡逑Protein"逦D-Mannose-6-P逡逑giycosylation邋v,逦3;邋PMM逡逑D-Mannose-1-P逡逑polysacchaHde逦4|逦VTC1ICYT1IHSN1逡逑synthesis-逦xGDP-D-Manno¥e逡逑图1-4邋GDP-D-甘露糠代谢途径及其作用,引自Kempinski等2011逡逑Fig邋1-4邋GDP-D-邋mannose邋metabolism邋pathway邋and邋its邋effect逡逑13逡逑

结构式,支路,琥珀酸半醛,植物


图1-6邋GABA支路引自Fait等2006逡逑BA:邋丫-氨基丁酸;SSA:琥珀酸半醛:Succ:琥珀酸;2-OG:邋a-酮戊三羧酸循环。逡逑Figl-6邋GABA邋shunt逡逑amate;邋GABA:邋y-邋aminobutyric邋acid;邋SSA:邋Succinic邋acid邋seminic邋acid;邋2-OG:邋a-邋ketoglutaric邋acid;邋TCAc:邋Tricarboxylic邋a植物中的作用逡逑A支路看GABA的作用逡逑众多生理功能与GABA支路在植物中的作用密不可分,因为路线,介绍GABA的功能。逡逑征及调控作用逡逑受一定的刺激时,GABA含量快速上升,得益于谷氨酸脱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鑫;;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2期

2 林桂芬;;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7期

3 谭光华;;论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参谋;2018年07期

4 关晓雪;董立;孙淼淼;辛鑫;;庄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0期

5 李成江;;水稻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3期

6 谢文;;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8年07期

7 陈敏;;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08期

8 柴兴国;;日本的山背风与水稻生产[J];地理教学;2017年09期

9 王永田,付常明;中国水稻栽培七千年[J];中学生物学;2004年01期

10 杨丽丽;;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要点[J];南方农业;201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旭华;;广东水稻栽培学科发展探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3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张锦华;税静;干友民;成平;;四川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石学贵;;良种推广对姚安县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贡献[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6 王新其;甘俊彦;朱敏;赵志鹏;李茂柏;周德平;曹黎明;;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7 杨建昌;;水稻栽培生理研究新热点:新型植物激素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张守军;;水稻栽培直播技术要点[A];第十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优秀科普论文集[C];2013年

9 张锦华;税静;;西南部分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姜红芳;郭晓红;吕艳东;胡月;李猛;周健;兰宇辰;王鹤璎;;氮肥运筹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慧友;海水稻引误解 科普宣传要防浮夸风[N];科技日报;2018年

2 通讯员 裴晓红 本报记者 周静 徐梅;贵州加快现代水稻产业体系构建[N];贵州日报;2018年

3 启明;“海水稻”是用海水种吗[N];上海科技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孙庆 张宣;“海水稻”在争议中前行[N];新华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拓;水稻吃上“营养餐”,亩产最高1.2吨[N];新华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沙爱红;“海水稻”名不符实[N];科技日报;2018年

7 记者 霍亮;龙江优质水稻有了“新标准”[N];哈尔滨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莫志超 王瑜;到东道国育种去[N];农民日报;2016年

9 郭娜;水稻做“足疗” 产出生态好大米[N];粮油市场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黄海华;控制稻瘟:水稻既高产又不生病[N];解放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二魁;水稻miR529a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马晓玲;γ-氨基丁酸(GABA)缓解水稻铵毒害现象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海斌;田间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形成的分子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王红妮;杂交水稻耐潜沼性逆境的农艺特征与生理特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霍兴;水稻产量基因NO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杜安平;转录因子DTH8抑制开花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7 张君;孕穗期地下部低温对节水栽培水稻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机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8 周小华;铝胁迫下质膜H~+-ATP酶调控水稻氮素吸收的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9 唐延林;水稻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物理化参数模拟与估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何园球;水分与磷素对水稻旱作期间土壤—植株磷素营养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彬;水肥耦合调控下水稻高产机理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2 张书亚;恶苗病的田间抗药性及水稻三种真菌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3 田永杰;《水稻:起源、风俗和历史》翻译实践报告[D];烟台大学;2018年

4 张曼;水稻镉安全材料镉吸收及转运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方菲菲;麦秸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6 刘振;氮介导的转crylAb水稻对褐飞虱种群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7 何巧林;钾硅配施对水稻抽穗扬花期耐高温能力及抗倒伏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8 周桐宇;新排放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产适应性调整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荆培培;水稻品种耐盐性及其生理特征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10 Allen Bohr James;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33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3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