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及墒情预报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
【学位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X833
【部分图文】:
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而12月至2月的降水量仅有5~20们n们n,只占全年的5%一10%,易发生春早。1956年~1992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一1。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一般变化在0.20一0.25。降水分配不均的特点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自然因素。据统计,19%~2000年黑龙江省连续出现了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全省六年累计受旱面积2.95亿亩,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近年来省内干旱由季节性变为常年性,由交替性变为连续性,由局部性变为普遍性。(3)蒸发:蒸发量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平原大,山区小。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为900~
灰?一一一图3一2黑龙江省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3.1.1.4植被土壤黑龙江省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地区,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黑龙江省土壤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具有不同的成土过
并按前文所述的模型计算过程,分别计算模型中各分项及参数的值。最后计算旱情评估指数C不FSI的值,并按C不抓兮I评估旱情的标准(见本文76页)对试验区2002年7月8日的旱情分布情况进行评估。图5一6为以C奋昭I评估旱情的标准划分得到的早情空间分布图。图5一6黑龙江省遥感反演旱情分布图(2002年7月8日)根据26个地面墒情站提供的不同土层厚度土壤湿度资料计算2002年7月8日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并按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判定旱情等级的标准(见本文30页)对26个站点的旱情等级进行评定。将根据实测土壤含水量划分的各站点的干旱等级与遥感信息模型计算得到的各站点的旱情等级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见表5一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贺封;张安兵;;煤矿关闭前后土地利用RS与GIS动态监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2 吴克宁;王爽;吕巧灵;韩春建;张雷;;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郑州市郊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6年04期
3 牛宝茹;;应急输水工程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影响的遥感监测与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6期
4 黄家柱,赵锐,戴锦芳;遥感与GIS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5 陈颖彪,吴志峰,程炯,杨政;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环境;2004年03期
6 沙占江,曾永年,李玲琴,马海州,曹广超,杨萍;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的遥感与GIS一体化探讨——以龙羊峡库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0年03期
7 许珺,傅肃性,黄绚;遥感与GIS在河流水质环境背景分析中的应用——以台湾基隆河为例[J];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8 刘亚岚,王世新,阎守邕,周艺,魏成阶,徐枫;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基于网络的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遥感学报;2001年01期
9 雷军,包玉海,银山,阿拉坦图雅;遥感与GIS多信息叠加分析法的理论与应用——以内蒙古土壤水力侵蚀评价为例[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年04期
10 胡远安,程声通,贾海峰,张海星,谭斌,赵江;遥感与GIS辅助下的非点源模型空间参数提取[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庞治国;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及墒情预报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贾科利;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铁永波;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贾俊姝;大通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王树功;珠江河口区典型湿地景观演变及调控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6 孙凯;墒情(旱情)监测与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8 周明耀;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管理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生;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王靖彬;山东省抗旱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肖桂荣;基于遥感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更新研究——以长乐市为例[D];福州大学;2003年
4 蒋宗立;遥感与GIS在固原县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5 周海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开发与预报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红卫;南方地区非充分灌溉稻田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7 隋晓丽;基于遥感与GIS的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武文红;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半湿润平原井灌区土壤墒情预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马扬飞;土壤墒情预报模型与精准灌溉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申孝军;膜下滴灌棉花实时灌溉预报技术[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8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