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SX油田注温室气体细管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15:23
   温室气体(CO_2)驱油及埋存技术寻找出传统化石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合点,既实现了CO_2的捕集与利用,又使实施区域的原油采收率提高,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上展现出共赢。SX油田为有效动用油层及实现温室气体埋存,开展了CO_2气驱目标地层原油细管实验,分析了在地层温度恒定地层压力不同的条件下CO_2驱油效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采收率随着注CO_2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等注气量条件下,原油采收率随着实验压力的升高而升高。CO_2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46.05 MPa,高于原始地层压力7.72 MPa,呈现出非混相驱特征。
【部分图文】:

原油,组分,凝析,方式


当CO2气注入细管时,注入气与细管中的原油发生多次接触,相态特征随着细管实验的进行不断变化。实验过程中会产生3种组分交换方式:即蒸发汽化、凝析液化以及汽化液化双重交换(图1)。(1)蒸发汽化作用。

相态,驱替


混相驱替的特点是驱替气体在细管中与被驱替流体之间发生界面消失、界面张力消除现象。细管实验驱替过程中流体的相态特征会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图2中,①为纯CO2区,相态为气态;②为汽化区,主要是CO2与原油中的轻烃、中间烃组分混合物,此时气液界面消失,相态表现为气态;③为凝析区,主要是CO2与原油组分混合物,气液界面同样消失,相态为液态;④为纯油区,相态为液态。由于②、③区的存在,原本①、④区清晰的气液界面发生了变化,由临界线变化为临界区域,即驱替前缘发生油气混相现象。这种发生局部界面消失的现象不能直接定义为混相,目前细管实验或多或少都存在驱替前缘油气界面消失现象,但最终的细管实验是否达到混相还与临界区域形成程度有关,即②、③区越大,驱替效率越高,原油最终采出程度越高。

SX油田注温室气体细管实验研究


细管实验装置示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吕蓓;侯思伟;宋胜军;;SX油田PVT相态特征实验测试研究[J];绿色科技;2020年14期

2 袁保同;袁若华;;液化气脱硫醇的SX型静态混合器[J];炼油设计;1986年04期

3 奎明清;李世毅;徐其用;宋维春;李伟;刘俊丰;;核磁共振测井在疏松砂岩气田SX井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4 熊平;胡望水;卫小龙;何超;;SX火山岩油藏氮气吞吐选井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年03期

5 窦玉坛;王大兴;刘化清;赵玉华;张盟勃;王永刚;;鄂尔多斯盆地SX地区PP+PS波地震流体检测技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10期

6 陈一然;姜海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温室气体盘查项目工作实践与经验[J];低碳世界;2013年02期

7 秦璇;;天然气集气站温室气体计算及减排策略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20年04期

8 贾悦;;石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和原则[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04期

9 ;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废弃油气井可能“喷吐”温室气体[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年02期

10 陈亚宁;;室内研究原油脱气程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见;中国石化SX石油分公司加油站薪酬管理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年

2 杨丰源;SX区块优势通道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陆祎辰;SX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年

4 孔祥义;X油田地层压力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张万茂;苏东区块地层压力与动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6 谭峰;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3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3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