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游憩空间分异特征及关联性因素

发布时间:2020-10-16 15:48
   生态游憩空间是居民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开放空间。随着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群居民对居住环境和休闲品质要求的提高,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的区域组织成为了新的理论课题。本文在界定生态游憩空间并对其进行空间解译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游憩空间分布的集聚和分异特征进行了刻画,并分析了其与人文、自然生态要素的空间关系,揭示生态游憩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结果显示:①各城市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率的空间分异明显,反映了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缺少有效的区域统筹。②生态游憩空间数量、规模、等级以及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率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但四者的集聚导向存在差异。③生态游憩空间分布与地形、交通具有空间依存关系,但与水系、旅游要素以及文化资源分布的关联性不明显。④生态游憩空间面积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相反,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游憩服务存在供需空间错位矛盾。
【部分图文】:

过程图,山国,森林公园,目视解译


采用点定位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539个生态游憩空间进行矢量化,本文以佛山市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数字化为例来进行说明(见图1)[33]。首先,搜集各生态游憩点的经纬度信息,并将其导入到Arc GIS软件,并精准定位到区域地图上,然后结合谷歌影像图与点的位置,对点周边的生态斑块进行数字化,得到面状的生态游憩空间斑块,将其叠加到生态空间底图上,得出生态空间游憩利用斑块的分布格局。此外,本文还获取了交通、POI等空间数据(见表1)。2.3 研究方法

核密度,珠三角,城市群,空间


核密度分析显示(见图2),生态游憩点围绕珠三角河口呈集聚分布,在深莞穗走廊、佛山东部、珠海东部、中山中部等区域形成多个分布中心,这些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公园绿地的数量较多,分布密度较高;而外围的江门、肇庆、惠州的公园绿地、生态型旅游景区等生态游憩空间数量较少,因而分布密度较低。例如,生态型旅游景区分布有聚拢在珠江口周边的态势,而在肇庆、江门、惠州等城市群外围地市以零星分布为主。2017年江门市的2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数量为10家,肇庆市2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数量仅有5家,惠州市有22家,分别只占广东省旅游景区总数的3.06%、1.53%、6.73%,说明三市生态空间的旅游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三市生态空间面积广阔,游憩利用还可进一步挖潜。3.1.2 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的城市差异

空间分布,城市生态,珠三角,城市群


进一步以乡镇街道为空间单元,对全域生态游憩空间分布的空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满足生态空间精细化治理需求。首先对区域内各乡镇街道生态游憩空间数量进行空间制图和统计分析。数量越高,说明该区域生态空间游憩利用的热度越高。由图4a可知,生态游憩空间数量较多的乡镇街道包括两类:(1)生态空间面积较大的远郊区乡镇,主要有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涉及的良口镇、吕田镇、派潭镇、温泉镇,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涉及的永汉镇、龙田镇,它们因森林资源丰富而拥有较多的生态游憩空间。(2)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及邻近地区的乡镇街道,因靠近人口集聚区而具有区位优势,政府投入的积极性比较高,因而生态空间开发利用数量较多。进一步利用LISA指标考察生态游憩空间的数量集聚特征(见图4b),发现广州市北部-龙门县西部一带以及城市建成区邻近区域属于高-高聚类区,证实生态游憩空间数量集聚指向有靠近优良生态本底和靠近人口密集区两类。在面积分布上,城市建成区及邻近区域的生态游憩空间斑块面积普遍偏小,而边缘区乡镇的斑块面积较大,如广州市增城区北部、惠州市东北部、肇庆市北部、佛山市南部和江门市西部等地。这些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少,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态斑块面积较大,因而生态游憩空间面积普遍较大。采用LISA指数计算得出上述区域为高值聚类区,而广州-佛山都市连绵区为低值聚集区,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建设用地占比高,导致生态游憩空间破碎化,说明面积较大的生态游憩空间有集聚分布在各城市边缘区的态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0条



本文编号:2843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3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