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与双水相分离

发布时间:2020-10-17 01:09
   餐厨垃圾含水率与挥发性有机质含量高,极易腐败,成为恶臭的主要来源,并且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餐厨垃圾富含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营养,包括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糖类,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目前厌氧产甲烷技术是餐厨垃圾资源化的主流技术,但其存在发酵时间长,沼气产率低等问题。本课题组以往研究表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大量产生的乳酸容易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并造成餐厨垃圾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乳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且由乳酸还可合成生物可降解性塑料,成为石油化工生产通用塑料的替代品。相比于厌氧产甲烷,生物发酵产乳酸具有成本低,生物质利用率高,副产物少,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因此,开发高效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乳酸技术可望成为一种有效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新途径。 为提高餐厨垃圾中生物质的降解率、最大程度地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本论文对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和双水相技术提取乳酸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影响这两种过程的限制因素及其改善措施进行系统研究:针对餐厨垃圾极易腐化,容易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恶臭,滋生腐败菌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添加同型乳杆菌快速保存餐厨垃圾的方法;针对传统乳酸发酵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乳酸产率低的问题,本文将同步糖化发酵技术运用到餐厨垃圾发酵中,分析α-淀粉酶、蛋白酶、Yeast extract、温度及CaCO3对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提高餐厨垃圾发酵速率的措施;针对传统的乳酸提取工艺流程长,消耗化工原料多,且最终产品收率低的问题,本文首次将双水相技术运用到餐厨垃圾发酵中提取乳酸,探究了乳酸菌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规律,确定影响分配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及乳酸菌接种率对双水相体系发酵的影响,并考查了餐厨垃圾多批次连续发酵提取乳酸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从餐厨垃圾中分离筛选出若干乳酸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初筛得到一株同型乳杆菌。进一步经API 50 CH系统及16sDNA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鉴定为同型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生长曲线与产酸能力表明该菌株生长周期短,经12 h生长可达到稳定期,且具有良好的产酸能力,可达到138.09 g/L。 ⑵研究了投加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快速保存餐厨垃圾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接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有利于在保存前期加速乳酸的生成,快速降低发酵液pH值,达到抑制肠道菌等病原菌与腐败菌的滋生。提高接种率,有利于控制Lactobacillus brevis与Leuconostoc lactis等异型乳酸菌的生长,加速发酵类型由异型向同型转化。乳酸是餐厨垃圾保存过程中最主要的有机酸,其变化趋势反应了不同菌属的细菌在保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规律。 ⑶运用二阶响应曲面法分析α-淀粉酶、蛋白酶、Yeast extract、温度及CaCO3对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的影响规律。响应曲面法回归模型表明一次项中蛋白酶、温度及CaCO3对乳酸产量有显著正影响,而α-淀粉酶与Yeast extract影响不显著;蛋白酶与温度的交互项对乳酸产量有高度显著的负作用。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的优化条件为:α-淀粉酶13.86 U/g,蛋白酶2.12 U/g,温度29.31℃,CaCO3 62.67 g/L,对应的乳酸产量为98.51 g/L,垃圾利用率为88.75%。提高乳酸菌接种率有利于加速餐厨垃圾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提高α-淀粉酶的水解效率;增加CaCO3投加量有助于加速还原糖降解,并促使水解与发酵平衡向水解阶段转变。 ⑷运用Plackett-Burman与响应曲面法组合设计分析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乳酸菌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在PEG/DEX体系中为单相分配,绝大部分分配于下相与两相界面,其分配系数K不受成相聚合物分子量、浓度、电解质及pH值变化的影响。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对体积比有高度显著的负影响,而细胞浓度、电解质、静置时间及pH值无显著影响。响应曲面法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变化对体积比有高度显著影响,其中PEG10000为正线性相关,DEX20000为负的二次函数关系,而PEG10000与DEX20000无相互影响。响应曲面法所得优化条件为:PEG10000 6%、DEX20000 13.85%,对应体积比最小值为0.815。 ⑸研究了餐厨垃圾发酵时PEG/DEX双水相体系提取乳酸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EG/DEX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从餐厨垃圾发酵体系中提取乳酸。相比于常规发酵体系,PEG10000/DEX20000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P04生长影响不大;而乳酸平均生成速率在12~24 h为0.20 g/(L·h)左右,低于常规发酵体系的0.683 g/(L·h)。上下相聚合物浓度的变化对餐厨垃圾发酵影响不明显。PEG/DEX体系在发酵过程中,体积比稳定,不受产物与基质浓度变化的影响。PEG分子量增加对发酵影响不大;而DEX分子量从20000增加到40000,乳酸生成速率相应由0.631 g/(L·h)降至0.518 g/(L·h),乳酸产量也由33 g/L降至22 g/L。提高接种率可缩短乳酸菌的停滞期,并加速乳酸生成,当接种率为1%、4%和8%时,6~48 h内乳酸平均生成速率分别为0.558 g/(L·h)、0.602 g/(L·h)、0.649 g/(L·h)。在PEG10000/DEX20000体系进行的多批次连续发酵结果表明,由于DEX相很好地富集乳酸菌,每批次发酵时乳酸菌能保持高浓度,乳酸菌生长不经历停滞期、对数期,相比于传统发酵极大缩短发酵时间;在不投加缓冲剂的情况下,餐厨垃圾发酵单批次乳酸产率大于0.30 g/g,累积产率大于0.45 g/g。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X799.3
【部分图文】:

工艺图,固态发酵,工艺,正蚓科


图 1-3 固态发酵生产微生物蛋白饲料工艺[12]1-3 Process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for producing mycropro的品质繁多,有记载的大约 3000 多种,但应用于有机垃圾堆在正蚓科和巨蚓科的几个属种。其中 Eisenia foetida 是应用最

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进化树,食品发酵


14图 1-4 乳酸菌及相关革兰氏阳性菌进化树[30]re 1-4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of currently sequenced genomctic acid bacteria and related Gram-positive bacteria based on higconserved genes.杆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无论在食品发酵,还是工业乳酸发酵以乳杆菌的菌株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在食品发酵中,乳杆菌产生的有

菌落形态,菌落形态,菌株,扫描电镜照片


图 3-2 BP04 菌株菌落形态ure 3-2 Colony morphology of Isolate BP04 on MRS图 3-3 BP04 菌株扫描电镜照片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hotographs o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金;;餐厨垃圾处理的有关工程技术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6期

2 朱芸;王丹阳;弓爱君;周陆军;张振星;刘茜宇;;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综述[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3期

3 刘云;李晓姣;袁进;;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4期

4 潘洋;李慧明;;天津市餐厨垃圾回收现状与对策[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年08期

5 顾广发;李勇;任维琰;邱德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3期

6 田舒婷;吴阳春;柯水洲;;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处理特性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1年05期

7 吴燕;张文阳;庞艳;王涛;;半连续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陈冰;封静;黄文雄;刘畅;;应用生命周期模型评价餐厨垃圾处理技术[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9 ;武汉收运地沟油实行专营 餐企交餐厨垃圾处理费[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4期

10 彭绪亚;贾传兴;潘坚;刘国涛;袁荣焕;;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系统酸化预警指标[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尼姝丽;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胡新军;利用大头金蝇幼虫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3 邹德勋;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叶志隆;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与双水相分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吴云;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曹晓梅;潜在黏膜递送系统—重组乳酸菌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7 谢宁;两株乳酸杆菌对高脂饮食大鼠胆固醇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莉;餐厨废物回收利用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成都市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孟勤宪;成都市餐厨垃圾处置方式优化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吴旭亮;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商业计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蕾;我国传统奶制品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利乐;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立法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詹爱平;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处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林卫营;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乳酸和富马酸的探索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张浩文;成都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厂址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大会;猪源乳酸菌对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郁启勇;武汉市餐厨垃圾回收处置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4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4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