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发布时间:2020-10-18 09:06
湿地被认为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源,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湿地CH4的释放日益受到关注。CH4的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果不一。特殊的水文周期和植被状况使得河口区域的碳源/汇功能与内陆湿地不同,并且河口区域作为海陆交汇处,在全球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有关河口湿地,特别是淡水河口湿地CH4释放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研究于2008年-2010年间,以长江口崇西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静态箱法探讨了不同高程区域和植被分布状况下CH4释放的时空变异。分析了不同高程下淹水频率对CH4释放的影响,以及植被固定CO2和释放CH4的作用。为河口生态工程提供减少湿地温室气体释放的管理策略。同时,对比了崇西湿地营建林泽区形成木本沼泽后的CH4释放变化。最后,通过分析崇西湿地固碳和释碳的总体效果,探讨崇西湿地的封碳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崇西湿地按照高程的不同测定了CH4释放的差异。通过分析有植物覆盖区和无植被覆盖区以及割除植被区的CH4释放差异,探讨植被对CH4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河口湿地的CH4释放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和夏末,最小值出现在初春和冬季。CH4释放沿着高程的降低而增加,但是最低值出现在高程最低的光滩(0.438 g m-2yr-1)。高程区(HE)和中高程区(LE)年均释放CH4分别为15 g m-2yr-1,100.87gm-2yr-1。尽管CH4释放随着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有植被覆盖区和无植被覆盖区CH4释放的差异明显大于淹水造成的差异,暗示着CH4释放差异主要受到植被的影响,植被提供了CH4产生必需的碳底质。割除植被实验表明植被割除显著减少了CH4的释放,高程区和中高程区CH4年均释放分别为和6.65gm-2yr-1和42.58gm-2yr-1。植被对CH4释放起着传输作用,并且最大值出现在夏季。 中高程区植被的高光合速率不仅仅增加了CH4的释放而且固定更多的碳。尽管如此,高程区的CH4释放量与光合固碳量的比率比中高程区要低,分别为0.3%和1.6%。 (2)通过自设计的潮汐模拟中型实验生态系统进一步分析了潮周期过程中CH4释放差异以及植被在潮汐不同阶段的传输效应。从淹水前到淹水后的一个潮周期内,长期淹没样点和短期淹没样点的CH4释放分别在淹没期达到最小和最大释放(1.21 mgCH4 m-2h-1 vs.1.18 mgCH4 m-2h-1),割除植被后样点CH4释放均减少,并且样点间释放量差异不大,可见植被的传输效应起着重要作用。植被的存在增加了大约41.5%-69%的CH4释放。 (3)实验室针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自身好氧产CH4的可能性进行的离体芦苇茎干和叶片的CH4释放研究发现,离体茎干释放大约0.2-0.7μL L-1 CH4,且下部茎干的CH4释放量要明显高于上部茎干和叶片,随后均不再增加。说明芦苇自身并不产生CH4,而是传输土壤CH4气体。同时,传输作用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下部茎干。 (4)不同植被类型覆盖的区域,CH4释放存在差异。木本植物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引入崇西湿地后造成土壤CH4释放减少。江南桤木的引入既造成了CH4释放减少,同时增加了环境异质性,对湿地生态系统起着积极作用。 (5)最后,通过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口崇西湿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以及静态箱法对CH4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年固碳约为-0.225 kgCO2-C m-2yr-1,年释放CH4约为0.075 kgCH4-C m-2yr-1。总体而言,崇西湿地年碳交换量为-0.15kgC m-2yr-1,减少了大气中的碳含量。 尽管湿地是CH4的源,但同时也是CO2的汇。总体上而言,崇西湿地具备固碳封碳的效应。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171
【部分图文】:
海水与河水的交汇使得河口具备了一个与其它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的特征,即存在盐度梯度的变化,并且盐度范围随着潮汐的高低和大小的变化而波动。随着潮汐的不同,河口的不同盐度区域分布存在差异(图1一l),使得咸水、微咸水到淡水三种类型的潮汐湿地在河口地区的分布处于不断变动中。一般而言,淡水潮汐湿地仅仅分布在河口的上游区域,这些区域存在潮汐活动但是盐度非常低甚至几乎没有。淡水湿地的分布依赖于潮汐水体体积和速率以及河水外流的平衡 (Berendregtetal.2006)。除了盐度变化之外,河口湿地存在周期性的淹水和暴露。河口湿地的水环境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此。河口地区由于受到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泻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其分布类型从片状分布逐渐变为斑块状分布。只有在高程较低区域还有非常少量的蕉草(SclrPusmariqueter)和菱白(Zizanl’aaquatica)。为了满足崇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需求,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2005年,在崇西湿地引入木本植物形成了林泽(从ificialForest)工程区。林泽区主要引入了20多种的木本耐涝植物物种(刘振国等,2009)。周期性淹没的水文周期条件和淡水环境,以及生态恢复引入的林泽区,使得崇西湿地具备了其它河口湿地所不具备的条件。
点间水平水位之差估算而得。崇西湿地的高程大约介于2.7礴.2之间,芦苇覆盖区多位于潮间带上部,高程大约介于3--4.2之间。2008年5月一2010年8月间,根据高程的不同,选择3个不同样区,每个样区根据实验选择不同样点(图3一1)。样点分布如下:样点1一芦苇覆盖高程区(HE),该区有芦苇覆盖,且呈片状分布;样点2一芦苇覆盖中高程区住E),该区的芦苇呈斑块状分布,样点处于斑块状芦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6097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171
【部分图文】:
海水与河水的交汇使得河口具备了一个与其它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的特征,即存在盐度梯度的变化,并且盐度范围随着潮汐的高低和大小的变化而波动。随着潮汐的不同,河口的不同盐度区域分布存在差异(图1一l),使得咸水、微咸水到淡水三种类型的潮汐湿地在河口地区的分布处于不断变动中。一般而言,淡水潮汐湿地仅仅分布在河口的上游区域,这些区域存在潮汐活动但是盐度非常低甚至几乎没有。淡水湿地的分布依赖于潮汐水体体积和速率以及河水外流的平衡 (Berendregtetal.2006)。除了盐度变化之外,河口湿地存在周期性的淹水和暴露。河口湿地的水环境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此。河口地区由于受到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泻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其分布类型从片状分布逐渐变为斑块状分布。只有在高程较低区域还有非常少量的蕉草(SclrPusmariqueter)和菱白(Zizanl’aaquatica)。为了满足崇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需求,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2005年,在崇西湿地引入木本植物形成了林泽(从ificialForest)工程区。林泽区主要引入了20多种的木本耐涝植物物种(刘振国等,2009)。周期性淹没的水文周期条件和淡水环境,以及生态恢复引入的林泽区,使得崇西湿地具备了其它河口湿地所不具备的条件。
点间水平水位之差估算而得。崇西湿地的高程大约介于2.7礴.2之间,芦苇覆盖区多位于潮间带上部,高程大约介于3--4.2之间。2008年5月一2010年8月间,根据高程的不同,选择3个不同样区,每个样区根据实验选择不同样点(图3一1)。样点分布如下:样点1一芦苇覆盖高程区(HE),该区有芦苇覆盖,且呈片状分布;样点2一芦苇覆盖中高程区住E),该区的芦苇呈斑块状分布,样点处于斑块状芦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健健;王强;;发展滩涂碳汇产业,促进上海低碳城市建设[J];上海建设科技;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海燕;长江口典型潮滩湿地—西沙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及生态工程对其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6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