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23:08
湿地类油田是我国油气资源主产区,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庆、辽河、吉林、胜利、江苏和江汉等油田区域。油气开发生产容易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坏,这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是构建油田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对该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PSR模型、模糊评价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优化了湿地类油田开发管理策略。通过被列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开发区域的湿地类油田典型代表––胜利油田进行实例分析,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如下成果:将生态承载力概念引入到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中,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特征,提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的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概念,建立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PSR模型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修正权系数方法对胜利油田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和诊断,克服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糊性、不完全性、随机性等难题,为湿地类油田生态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基于生态系统评价结果,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到油田生态可承载能力评价中,建立了污染物排放量与胜利油田生态承载力间关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对湿地类油田生态可承载能力影响的隶属函数,将油田生态环境中一些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影响因素定量化,为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油田生态承载力,构建了湿地类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生态系统中的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优化出油田开发参数,克服了传统的社会经济学方法不能够对油田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描述的缺点。提出了确保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政策,保障油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评价,采用的PSR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及系统动力学仿真理论丰富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X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概述
1.2.2 生态承载力研究概述
1.2.3 生态系统评价研究进展概述
1.2.4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概述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4 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概述
2.1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的特点及内涵分析
2.1.1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
2.1.2 湿地类油田资源承载力
2.1.3 湿地类油田环境承载力
2.1.4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弹性力
2.2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的定量分析
2.2.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弹性力的量化分析
2.2.2 湿地类油田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
2.2.3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压力量化分析
2.3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2.3.1 评价指导思想与基本程序
2.3.2 分级综合评价方法
2.3.3 分级综合评价的意义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 PSR 模型的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研究
3.1 指标体系设置依据
3.1.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的特性
3.1.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层次
3.2.2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模型
3.3.1 层次分析法赋权
3.3.2 熵技术修正权系数方法
3.4 胜利油田生态系统评价实例分析
3.4.1 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4.2 评价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评价法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4.2 评价方法与步骤
4.2.1 污染等级评价标准及划分
4.2.2 模糊关系矩阵构成
4.2.3 确定权重因子
4.2.4 评价过程
4.3 单因素影响下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4.3.1 地表水
4.3.2 地下水
4.3.3 土壤
4.3.4 大气
4.4 多因素影响下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4.4.2 胜利油田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SD 模型的油田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分析
5.1 湿地类油田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建模原理
5.1.1 系统动力学 SD 建模原理与方法
5.1.2 SD 建模步骤
5.2 油田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2.1 整体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5.2.2 经济发展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2.3 资源开发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2.4 生态环境发展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3 SD 模型参数设定与检验
5.3.1 SD 模型参数选择
5.3.2 SD 模型检验
5.3.3 系统行为动态仿真与政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
6.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战略管理规划
6.1.1 实现湿地类油田区域生态安全
6.1.2 实现以清洁生产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6.1.3 构建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6.2 实现石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6.2.1 强化环境管理
6.2.2 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
6.2.3 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6.3 建立湿地类油田开发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政策法律体系
6.3.1 制定统一的石油开发法律和法规
6.3.2 协调法律的外部控制与石油企业内部管理
6.3.3 建立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机制
6.4 湿地类油田开发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管理体系建设
6.4.1 完善管理制度
6.4.2 完善监督体系
6.4.3 创建基层管理体系
6.4.4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835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X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概述
1.2.2 生态承载力研究概述
1.2.3 生态系统评价研究进展概述
1.2.4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概述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4 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概述
2.1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的特点及内涵分析
2.1.1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
2.1.2 湿地类油田资源承载力
2.1.3 湿地类油田环境承载力
2.1.4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弹性力
2.2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的定量分析
2.2.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弹性力的量化分析
2.2.2 湿地类油田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
2.2.3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压力量化分析
2.3 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2.3.1 评价指导思想与基本程序
2.3.2 分级综合评价方法
2.3.3 分级综合评价的意义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 PSR 模型的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研究
3.1 指标体系设置依据
3.1.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的特性
3.1.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层次
3.2.2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模型
3.3.1 层次分析法赋权
3.3.2 熵技术修正权系数方法
3.4 胜利油田生态系统评价实例分析
3.4.1 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4.2 评价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评价法湿地类油田生态承载力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4.2 评价方法与步骤
4.2.1 污染等级评价标准及划分
4.2.2 模糊关系矩阵构成
4.2.3 确定权重因子
4.2.4 评价过程
4.3 单因素影响下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4.3.1 地表水
4.3.2 地下水
4.3.3 土壤
4.3.4 大气
4.4 多因素影响下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4.4.2 胜利油田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SD 模型的油田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分析
5.1 湿地类油田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建模原理
5.1.1 系统动力学 SD 建模原理与方法
5.1.2 SD 建模步骤
5.2 油田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2.1 整体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5.2.2 经济发展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2.3 资源开发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2.4 生态环境发展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
5.3 SD 模型参数设定与检验
5.3.1 SD 模型参数选择
5.3.2 SD 模型检验
5.3.3 系统行为动态仿真与政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
6.1 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战略管理规划
6.1.1 实现湿地类油田区域生态安全
6.1.2 实现以清洁生产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6.1.3 构建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6.2 实现石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6.2.1 强化环境管理
6.2.2 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
6.2.3 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6.3 建立湿地类油田开发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政策法律体系
6.3.1 制定统一的石油开发法律和法规
6.3.2 协调法律的外部控制与石油企业内部管理
6.3.3 建立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机制
6.4 湿地类油田开发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管理体系建设
6.4.1 完善管理制度
6.4.2 完善监督体系
6.4.3 创建基层管理体系
6.4.4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姜国斌;镁粉尘对土壤污染程度的等级划分[J];北方环境;2005年01期
3 王延亮;石油天然气田开发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中根,夏军;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of Oil Refining Business in China[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06年01期
6 耿春香,张秀霞;新疆百重7井区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7 姚建;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8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9 叶青超;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10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潇源;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7835.html